词条 | 竹板舞 |
释义 | 简介“竹板舞”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昨晚,记者在江门幼师的排练现场,一睹这种节奏明快奔放的舞蹈。据了解,“竹板舞”属于东北地秧歌类,其基本动作极似地秧歌,但舞姿、动律、连接动作及节奏,不光有地秧歌的稳劲、浪劲、美劲和泼辣劲,还有男性动作的英武健美,阳刚之气,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历史渊源“竹板舞”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1885年随关东移民王德传入丰宁朱首营村,在丰宁已传承100多年。1956年在第一次民间艺术普查时被发现,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竹板舞”的传承人带着属于自己的舞蹈参加了各种表演,并得到了观众专家的一致认可。到目前已有了包括王德在内四代传人。从区域上看,“竹板舞”属于东北地秧歌类,可它又独具风格独具地方特色,其基本动作极似地秧歌,但舞姿、动律、连接动作及节奏,不光有地秧歌的稳劲、浪劲、美劲和泼辣劲,还有男性动作的英武健美,阳刚之气,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同时“竹板舞”道具的使用也和地秧歌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乐器节奏“竹板舞”使用的是竹板,它既是道具又是乐器。演员一手持大板,一手持小板,舞起来以后随着节拍,打着双板,上下翻飞。其中“叫板”、“振板”是“竹板舞”打板的基本动作。在流传过程中它在有着鲜明满族特色的同时也明显地融入了汉民族的舞蹈文化,音乐文化元素,可以说它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 从表演特点和表现手段上看,“竹板舞”属情绪舞类,它动作粗犷、诙谐、流畅,音乐明快奔放。乐手伴奏随意性强,想吹什么就吹什么,什么时尚就吹什么,只要不破坏节奏就行。演员手持竹板,边舞边打,气氛热烈喜庆。也可边打边唱,这个时候的动作舒缓,节奏放慢,根据歌词要表达的意思进行表演。伴奏器乐有唢呐、打鼓、小鼓、战鼓、战锣、手锣、铙钹等十几种。 智慧结晶“竹板舞”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它为研究北方民族特别是满族民间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同时它又是北方民族文化特别是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因此对于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目前,丰宁人正以抢救的姿态和速度对“竹板舞”进行整理保护。本着“抢救昨天,保护今天”的原则,从确立保护重要传承人、保护作品、保护文化表现形式三方面内容上,加强了对传承人资料的系统整理存档和培养,使之能够全面掌握原汁原味的“竹板舞”的语汇、动作、技巧。同时,根据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保护政策,为在县内中小学传承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争取到2010年在全县普及,让“竹板舞”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再现当年的风采,以留住民族的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