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猪大肠杆菌病 |
释义 |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一组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 本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有数根鞭毛,常无荚膜的、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易于生长,于37℃24h形成透明浅灰色的湿润菌落;在肉汤培养中生长丰盛,肉汤高度浑浊,并形成浅灰色易摇散的沉淀物,一般不形成菌膜。生化反应活泼,在鉴定上具有意义的生化特性是:M.R.试验阳性和V.P.试验阴性。不产生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氢酶和硫化氢;不利用丙二酸钠,不液化明胶,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也不能在氰化钾培养基上生长。由于能分解乳糖,因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红色的菌落,这一点可与不分解乳糖的细菌相区别。 本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荚膜或包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O抗原在菌体胞壁中,属多糖、磷脂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即菌体内毒素,耐热。抗O血清与菌体抗原可出现高滴度凝集。K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多数为包膜物质,有些为菌毛,如K88等。有K抗原的菌体不能被抗O血清凝集,且有抵抗吞噬细胞的能力。可用活抗原的菌体不能被抗O血清凝集,且有抵抗吞噬细胞的能力。可用活菌制备抗血清,以试管或玻片凝集作鉴定。在菌毛抗原中已知有4种对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固着力,不耐热、有血凝性,称为吸着因子。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的菌毛,以K88为最常见。H抗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存在于有鞭毛的菌株,与致病性无关。病原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寄居和大量存在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无任何差别,但在抗原构造上有所不同。 发病机理 现代的研究揭示了大肠杆菌致病的本质是由于多种毒力因子引起的不同的病理过程。 内毒素: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的脂多糖,当菌体崩解时被释放出来,其中的类脂A成份具有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作用尢为明显。 外毒素:大肠杆菌外毒素分两大类,第一类为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度经10分钟破坏,可激活肠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增加环腺苷酸(cAMP)产生,使肠粘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而ST可激活回肠上皮细胞刷绒毛上的颗粒性的鸟苷环化酶,增加cGMP产生,同样引起分泌性腹泻。 细胞毒素:SLT有3型:SLT-ⅠSLT-Ⅱ及SLT-Ⅳ,目前研究发现SLT-Ⅱ使猪产生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除此之外据有致病性的因子还有定植因子、直接侵袭性、大肠杆菌素。 临床症状: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1-7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理变化。 从病猪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有溶血性或非溶血性两类,其O抗原型因不同地域和时期而有变化。但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流行中,常限于1~2个型。多数病原菌株都有菌毛吸着因子并产生肠毒素,已知吸着因子(也称粘着因子)有K88、K99、987P、F41四种,且各具独特的抗原性。肠毒素以热敏肠毒素LT为主。这是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痢的两个主要因素。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猪场发病严重,分散饲养的发病少。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在新建的猪场,本病的危害严重,之后发病逐渐减轻也就是这个原因。新生24h内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在梅雨季节也有生后12h发病的。头胎母猪产的仔猪最易发生本病,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死率逐渐减少。 2.临床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在24h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一二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至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1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3.病理变化 尸体脱水表现皮肤干燥、皱缩,口腔粘膜苍白。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4.实验诊断 通常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确诊必须有赖于实验检查。其方法为:采取发病仔猪粪便(最好是未经治疗的),或新鲜尸体的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或鲜血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作纯培养,经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后,再作肠毒素或吸着因子的测定。 (1)肠毒素测定:选择健康的青年家兔,禁食48h(饮水不限)。将待试菌株在普通肉汤(最好是CAYE—2培养液)内,用电动搅拌器以60~240r/min、在37℃连续有氧搅拌培养18h。以无菌手术切开兔腹壁,自盲肠游离端的回肠开始,沿向心方向用4号丝线单结扎,注射段长4~5cm,间隔段3~4cm,每段分别注射被检菌滤液及用作对照的CAYE—2培养液各lmL,每份样品以随机方式注射两个肠段,llh时扑杀动物,取出结扎肠段,测定每个肠段的液体积聚量(mL)和肠段的长度(cm),求出液体积聚量与肠段长度之平均比值(mL/cm)。如肠段积液lmL/cm时即判为LT阳性。用猪作结扎肠试验敏感,方法类似于兔。 (2)吸着因子的显微镜检查:将回肠前段反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用接种环从粘膜取材作细菌涂片,染色镜检。阳性者在片中每个视野均可发现大量大肠杆菌状细菌。如没有吸着因子的大肠杆菌则细菌被冲洗干净,视野中基本没有细菌。有吸着因子、特别是具有K88的大肠杆菌,一般都能产生热敏肠毒素。因此,查出大肠杆菌的吸着因子,一般就能证明是致病菌。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只能产生内毒素,不产生肠毒素,故用小肠结扎试验呈阴性反应。 防治措施 治疗 出现症状时再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在发现1头病猪后,立即对与病猪接触过的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疗效较好。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菌株,宜交替用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先做药敏性试验后再选择用药。 普美仙,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1天、7天、14天可用远征公司生产的普美仙或奥克米先注射0.5ml、1ml、1.5ml。 综合性防疫卫生措施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所产仔猪放在有干净垫草萝筐内,待产仔完毕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圈舍用生石灰消毒,注意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母猪在春季或秋天天气温暖干燥时产仔,以减少发病。产前母猪48h内用奥克米先 10-15mL,分点肌肉注射,1d 1次,或氧氟沙星0.3-0.4 mg/kg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给药两天进行预防。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微生态制剂,如含无致病性嗜氧芽胞杆菌的康大宝,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繁殖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据近年来在江苏一些地区的试用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值得进一步试用。另外,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0日龄左右仔猪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而致死率低。病原尚不完全肯定。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实验证实猪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因之一。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关系,在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 2.临床特征 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腹泻,排出白、灰白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同时,病猪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可见吐奶。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但多反复而形成僵猪。病理剖检无特异性变化,一般表现消瘦和脱水等外观变化。部分肠粘膜充血,肠壁菲薄而带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3.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排出物的特征以及病死率不高,通常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 治疗 1、普美仙:每公斤体重0.1ml; 2、远征泻痢王:每公斤体重0.1-0.15ml; 预防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因此疫苗预防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药物预防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案。 仔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的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多发于仔猪断奶后1~2周,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近年来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点:首先发病日龄不断增加,据各地反馈情况80斤-100斤的猪都有水肿病的发生;其次吃的越多、长的越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肥胖幼猪,以4~5月份和9—10月份较为多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据观察,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主要为硒)和维生素(B族及E)的猪群。 2. 临床特征 1)神经症状: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2)体温在病初可能升高,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 3)水肿:眼睑或结膜及其它部位水肿。病程数小时至1~2天。 3.病理变化 全身多处组织水肿、特别是胃壁粘膜水肿(图版2)是本病的特征。胃壁粘膜水肿多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发生在胃的肌肉和粘膜层之间,切面流出无色或混有血液而呈茶色的渗出液,或呈胶冻状。水肿部的厚度不一致,薄者仅能察见,厚者可达3cm左右,面积3.3cm2至9.9~13.2cm2。大肠肠系膜水肿(图版3),结肠肠系膜胶冻状水肿(图版4)亦很常见。此外,大肠壁、全身淋巴结、眼睑和头颈部皮下亦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除了水肿的病变外,胃底和小肠粘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程度不等的积液。 防治措施 治疗:超级消肿王对本病有特效,每公斤体重0.1ml,连用3-5天。同时可配合轻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预防 1、补硒:缺硒地区每头仔猪断奶前补硒。 2、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搭配某些青绿饲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