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熹与江西理学 |
释义 | 本书是由作者吴长庚所编著,2007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宋代的江西是值得注意的时代,宋代的江西是值得研究的时代。自宋以来,江西文坛崛起,理学开源,名贤辈出,成就卓著。大批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脱颖而出,闪耀于星空;大批的江西士子被录取为进士,进入仕途;中国思想史上影响一个时代的理论体系——理学,以及后来之心学,都在这块土地上萌芽。 书名:《朱熹与江西理学》 作者:吴长庚 ISBN:9787811321531 定价:30.00元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它是中原正统儒学文化的边缘地,在江西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边缘地域文化,开创了中国学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江西文化名人乐于兴办书院,以至有“江西书院甲天下”之说;而书院教育的隆盛,也带来一个时代的人才之盛。众多文化的代表人物及文化泰斗大都在江西,如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杨万里、辛弃疾、文天祥等。佛教禅宗在江西也一度风靡天下,其中的曹洞宗、沩仰宗、黄龙宗等都以江西为基地,形成气候,再扩展至其他地域。禅宗的中国化,最后在江西得以完成,而禅宗的广泛传播,也为宋代理学的发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书目录序言 前言 江西理学的萌生与发展 一、宋代理学在江西的萌生 二、江西理学萌生的历史条件 三、六百年江西理学的发展与变迁 第1章 宋代江西理学先驱一、濂洛前芧欧阳修 二、李觏的《礼论》和《易论》 三、王安石之新学 四、道学宗主周敦颐 五、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 六、张九成的横浦心学体系 第2章 朱熹祖籍婺源的若干问题一、关于朱熹祖籍的若干说法 二、《婺源茶院朱氏世谱》的编修 三、《婺源茶院朱氏世谱》续修中的变化 四、关于《朱氏源流》 五、朱氏先祖居地的历史变迁 第3章 朱熹在江西的理学活动一、宋代的江西与江西之学 二、朱陆鹅湖之会 三、铅山观音院之会 四、庐山白鹿洞之会 第4章 朱熹思想折中融合之特色一、折中融合儒释道法 二、折中融合宋儒之学 三、创新守统的学术精神 第5章 朱熹与环鄱阳湖理学优势带一、环鄱阳湖学术概况与理学传播缘起 二、朱熹对庐山儒学的复兴 三、白鹿洞书院与理学传播中心地位的确立 四、北鄱阳湖理学优势带的发育与理学集团 五、南鄱阳湖理学优势带的发育与朱熹理学传播 第6章 陆九渊的江西之学 第7章 吴澄的理学思想 第8章 吴与弼的崇仁之学 第9章 王阳明江西事功与学术 第10章 王阳明心学与江西 第11章 罗软顺的理学思想 第12章 江右王门理学思想 第13章 清代经学家江永 跋 精彩书摘第1章 宋代江西理学先驱 一、濂洛前茅欧阳修 北宋时期是江西成为理学发源的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欧阳修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他是宋代理学先驱者之一。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自称庐陵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祜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熙宁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