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维云 |
释义 | 朱维云,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人,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主持北京市重点课题、国家攻关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以及市计委其他研究工作十余项,选育出了一批冬小麦新品种。 人物简介朱维云,1937年4月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工作,1984—87年任作物所党支部书记,1997年退休。1993年获北京市妇联“三八”劳动能手称号;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维云从事小麦高产育种模式、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研究,辩证处理主要性状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育种工作的盲目性,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选育的丰抗号系列和京冬号系列小麦新品种,成为京郊及北部麦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或搭配品种,其中丰抗8号是华北北部麦区第五次更新换代的新品种,京冬8号推广面积覆盖了华北冬麦区41%以上,是第一个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品种。1984—2000年期间科研和推广成果获农业部和市政府主要奖八项,其中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对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品种示范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广面积剧增,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研情况科研项目朱维云参与主持(主持人之一)的科研项目: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五五”—“八五”市科委重点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七五”—“八五”国家科委重点项目子课题)、冬小麦育种方法的探讨(“八五”市科委贮备项目)、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995—98年市计委项目)、“八五”农业部重点科研计划开发研究(1992—94年农业部重点项目)、第二批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1993—95年农业部项目)、小麦生物技术抗白粉病育种(1992—95年“八六三”国家攻关项目子课题)。 科研成果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小麦新品种有芒白4号,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丰抗号小麦系列(2、4、5、7、8号)1984年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3、冬小麦新品种丰抗8号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4、丰抗号小麦1984年获市政府增产一等奖; 5、京冬1号小麦新品种选育1994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冬小麦优异种质“有7—L10”的创新与应用199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7、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冬6号的选育与推广199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京冬8号小麦品种示范推广1995年获市科协金桥工程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科协金桥工程一等奖; 9、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推广1999年获市政府推广一等奖; 10、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2000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结合新品种的选育,同时开展良种繁育工作,狠抓基地建设,采用提纯复壮良种繁育体系,大量繁殖了原原种、原种和一级良种,为京郊及北部麦区提供了253万亩麦田高纯度优质种子,确保新品种大面积顺利推广,这一举措在短短十年间使京冬6、京冬8号两个新品种累计推广达5759.6万亩,比对照增产10.9—14.5%,为小麦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文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京冬1号小麦的选育研究1987-3《北京农业科学》;作物新品种推广开发途径的探讨1993-5《北京农业科学》;京冬6号高产稳产几个栽培技术问题的研究1993-6《北京农业科学》;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1994-4《北京农业科学》;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京冬8号的选育与推广1994-6《北京农业科学》;冬小麦早熟抗寒新品种京冬1号1987-7《农业科技通讯》;高产、稳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农88—661993-7《北京农业》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