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
释义 | 朱塞佩·托马西,11世兰佩杜萨亲王(1896-1957),西西里作家。他以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豹》而知名,该书于作者死后的1958年才出版,讲述意大利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西西里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文字古雅,与意大利现代文学的风格背道而驰。兰佩杜萨沉默寡言,孤独无伴,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沉思,常把自己称为“一个爱孤独的孩子”。 1958年11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西西里岛巴勒莫人写的长篇小说《豹》出版发行了。此举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小说成为当年畅销书。1959年5月,书已经印到了十八版,并获得Strega文学奖。1961年,小说被译成法、英、德语。 这个不为人知的巴勒莫人就是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然而,书在斯人去,作者已于1957年7月23日病故。书的出版是一波三折。作者在世时,相继遭到Mondadori及Einaudi出版社的拒绝,后来,书稿辗转传到了作家乔治·巴萨尼手里。他认定这是“本世纪一部佳作”,遂把它推荐给了Feltrinelli出版社,并为该书写了序言,《豹》终于得以问世。 多年来经过研究兰佩杜萨的学者的探索和考证,兰佩杜萨的身世之谜慢慢浮出水面,他的基本生活轨迹也日渐清晰。事实证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并非是人们所谓的“奇迹”,而是和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渊博的学识分不开的。 1896年12月23日,兰佩杜萨诞生在巴勒莫一个古老而又日趋没落的贵族家庭。曾祖父是一位天文学家。兰佩杜萨是独生子,孤寂的童年养成了内向、沉默的性格。阅读是他的爱好,给了他许多乐趣。 兰佩杜萨在10岁之前就开始和父母去巴黎旅游,后来,他学习法语,可以直接读法文书籍,他喜欢巴黎的文化氛围和法国文学,赞赏卢梭、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普鲁斯特等法国作家。 1914-1915学年,他在热那亚大学法律系读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断了学习,应召入伍,在战场上受伤,被俘,关在匈牙利的松博特海伊战俘营中。后来,兰佩杜萨越狱成功,历尽艰辛,徒步返回祖国。 从1925年开始,他多次去伦敦旅游。这使他和英国文学结缘。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等古典作家令他折服。他在伦敦结识了未来的生活伴侣——亚历山德拉·沃尔夫·斯托梅尔西。亚历山德拉是拉脱维亚人,母亲是意大利人。1932年8月24日,一对情侣在拉脱维亚里加城的一座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婚后,在里加居留期间,兰佩杜萨学习俄语,阅读俄国文学作品,普希金、托尔斯泰等诗人和作家把他带进了一个新的文化天地。 1953年至1955年,他在家乡以私人授课方式聚集了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和他们一起探讨文学。在这群人中,有的日后成为著名学者。例如:焦阿基诺·兰扎·迪·马扎里诺(兰佩杜萨的义子)成为研究音乐的学者;弗朗切斯科·奥兰多成为法国文学专家。奥兰多写的《回忆兰佩杜萨》提供了许多这一阶段关于老师的有价值资料。 1955年至1957年是兰佩杜萨致力于文学创作时期。父母的过世、外祖父家府邸被变卖、自家府邸在二战期间被飞机炸毁等事件对兰佩杜萨是很大的打击,令他感到更加孤寂和失落。1954年夏天,他陪表弟——诗人彼科洛参加了在伦巴底的圣·佩雷克里诺举行的一次文学会议。早年就萌发的创作意识此时已日趋成熟,从此,他就全神贯注在长篇小说《豹》的创作之中。 兰佩杜萨天资聪慧,通晓英、法、德、俄及西班牙等国语言。在阅览群书中,他吸收了本国及其它多国经典文学中的精华,化为己有,再把它们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元化的文化底蕴是他写作的源泉。 书稿完成后,1957年5月27日,他被诊断患有肺癌,到罗马医治无效,于1957年7月23日离开人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