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其华 |
释义 | 朱其华(1907-1945)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本名朱雅林(柳亚子致其信称),字亚领,乳名朱六宝(因排行六而名),学名朱骏先(亦为谱名),又名朱佩我,著《中国资本主义之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等署名,均出版于1930年。 浙江海宁朱其华(人物简介 生平 朱其华在北伐途中 南昌起义与朱其华 朱其华败走香港 朱其华与中共六大 朱其华熟悉的陈独秀 朱其华眼中的汪精卫 朱其华参与八七会议实录 朱其华与郭沫若在1927年 朱其华(又名朱雅林)与红14军) 浙江海宁朱其华人物简介朱其华(1907-1945) 笔名亦明(见1932《读书杂志》)、李昂(著《红色舞台》署名,1946年北平胜利出版社)、柳宁(见1937年西安《抗战与文化》,任主编。著《一个无产者的自传》亦署,1941年重庆胜利出版社)。童年时曾在印刷厂当学徒。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仅见其自传。供参考)。从事工人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受命参加国民党,任广东革命政府俄国高等顾问鲍罗廷翻译,并被派于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次年宁汉分裂后,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受命起草《八一宣传革命大纲》。嗣后参加了“八·七会议”。广州起义失败后转赴港、沪。1928年受命赴苏出席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到达伊尔库次克后因故折回上海。1929年被任命为红十四军司令(以江苏南通为基地),未就,返沪,从此脱离共产党(被列为“十个主要托派分子”之一,十人中朱其华、柳宁实为一人)。后与叶青、陶希圣等在一起,参加〈读书杂志〉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西安国民党中央军校七分校任少将政治总教官,与叶青共事,主编〈抗战与文化〉。1941年被指控有通共嫌疑而被捕下狱。1945年被放火烧死(一说枪决)。著见例外,又有〈中国近代社会史解剖〉、〈中国经济危机及其前途〉、〈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革命之思想与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没落〉等。 生平朱其华在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亲眼看着他亲爱的朋友何秉彝君在南京路上流血。五卅运动后,朱决定于1925年9月1日从上海动身到广州,乘上海直驶广州的“福康”轮,经过一路颠簸,于9月10日才抵达广州。广州的革命空气浓厚,使他觉得新鲜满意。 1926年10月初,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提议,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武汉。但迁都问题发生了两种意见,最后还是决定迁都武汉。朱其华当时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人部宣传科主任,(中央宣传部原来的宣传部长是汪精卫,汪远避法国,故由毛泽东代理。最后由某君继任)。部队于1926年12月7日从广州出发,广州到武汉,北迁路线要组织一个宣传队,朱其华又被推为宣传队长。 部队经韶关、南雄、大庾岭(梅岭)、南安、赣州、吉安、12月28日才到达南昌。1927年1月3日晚上,蒋介石在南昌举行宴会,朱其华的座位正是靠近主席横桌的一头,这时总司令还在小房间内开军事会议,从未关闭的房门看进去,有唐生智、李宗仁、加伦将军、程潜…… 总政治部驻赣办事处在东湖边上,驻赣办事处是郭沫若负责的,朱其华去会到了秘书李民治、社会股长袁文彬,四川二十军(杨森部)党代表朱德。从总政治部驻赣办事处出来,朱其华又拜访了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和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朱克靖,还会到总政治部机要秘书蒋先云。下一天,朱其华访问了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林祖涵,到总工会会到了负责人萧努锋,省农民协会会到了常务委员方志敏。 在南昌住了将近两个月,二月底的一个早上,部队出发经九江到武汉,第二天去参观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的旧朋友更多,恽代英是分校政治总教官。关于武汉分校兼收女生的事,邓演达极力主张招女生,但顾孟余、丁维芬却坚决反对,但潮流阻挡不住,武汉分校终于招收女生了。 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是三月四日在武昌省党部举行的,朱其华以来宾资格参加了开幕礼,到会代表160人,来宾有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第四军军长张发奎、中央委员孙科等。邓演达的演讲博得了很大的彩声。农民运动在武汉盛极一时,主要机关有: 1,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农民部; 2,以邓演达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 3,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4,全国总农民协会筹备处; 5,…… 三月间,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中央全体会议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重要决议是:增设劳工、农政、卫生等各部,共产党员苏兆徵为劳工部长;潭平山为农政部长。 中央党部已经确定设在汉口,朱其华调到第四军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廖乾吾,朱被委任做宣传科科长。在朱其华进四军政治部那天,革命军克服上海的消息传到了武汉,时局渐渐紧张起来,蒋介石在南昌反对武汉联席会议的演讲在武汉到处分送,蒋介石要求鲍罗廷归国的电报也到了武汉。长江下游与武汉方面反共空气同时发展。 四月初的一天,政治部接到出发的命令,四军副军长张发奎奉令兼领第十一军军长,由十二师师长黄琪翔率领四军军部先出发,朱其华与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同船,这时忽然奉命中止出发返回武汉。原来汪精卫到了武汉,他主张暂缓东征。上海四一二事变发生了,接着发生广州四一五事变。 宁汉决裂后,武汉空气更其紧张,工人纠察队开展了捉反革命的工作,使朱其华认识了武汉工人的力量。朱和四军几位同事去访问湖北全省总工会,总工会委员长向忠发亲自接待,向忠发是一个很精干的人,张发奎很称赞他的才干。在总工会会到了上海代表郑覆他,是在上海工作时的朋友,现在担任湖北总工会组织科长,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及上海总工会委员长等职。 宁汉分裂后,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找政治部朱其华等负责人做了一次谈话,分析了当前东征与北伐的意见,最终采取的主张是: 以唐生智及张发奎部为北伐军主力,由唐生智任总指挥,张发奎指挥第四、第十一两军及贺龙独立第五师任右翼。刘兴指挥三十五、三十六两军任京汉路正面。田维勤、靳云鹗、梁寿恺、庞柄勋、安俊才、张万信等任左翼。 后方留守队伍:留十一军二十四师叶挺卫戍武汉,朱培德第三军及第九军全部留守江西,第三十五军何键之、第二军鲁涤平、十四军陈嘉佑全部留守湖南,独立第十四师夏斗寅留守宜昌。 朱其华在北伐途中武汉大军北伐已定,朱其华所在的政治部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二日随同军部自武昌出发,步行到汉阳门,在徐家棚过江,到江岸车站。京汉路的二七大屠杀、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就是在这里遇害的。凶手吴佩孚已被赶走,这次北伐要到河南,夺取郑州、洛阳,还要夺取北京…… 部队上了火车,第二天早上到李家寨车站,不久到了武胜关,下午近六点到信阳车站,翌日,火车继续北行,终于到达驻马店了。朱其华所在的十二师政治部驻扎在一个天主教堂里。军政治部召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决定把驻马店镇的工作交给十二师政治部,因此朱其华把宣传队分成七队,分头将附近二十里内的乡村都跑到了。朱其华又去会见驻在车站附近的第三军军长梁寿恺、参谋长耿幼麟,了解驻军及当地情况,梁军长又联系了遂平城十六师张万信师长,以便朱其华等到遂平城开展工作。 张师长告诉朱其华,离遂平城七八里常有奉军出没,奉军飞机常在遂平城天空散下传单。了解情况后,朱其华决定在当地找地方住下,与同志们分头出去调查,并提出工作大纲如下: 1, 立刻组织间谍队,赴西平等处敌军阵地侦察。 2, 指定专人做好十六师士兵宣传工作。 3, 立即发动群众,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学生及知识分子,成立遂平革命青年会,组织商民协会、农民协会、红枪会等等。 一切工作进展顺利,五月四日上午,在遂平东门外召集了群众大会,有一千多群众参加,在遂平工作告一段落后即回驻马店,正好,明天一早要随军部出发豫东,五月五日早上从驻马店出发,至水屯镇,六日到楚庄铺,此后,完全过着作战时期的行军生活。我们军队在十里铺、卧龙冈、东洪桥西洪桥作战,非常激烈,宣传队的同志到火线鼓励士气,又帮助救护伤员,东西洪桥战事结束后,,纵队司令张发奎召集四军及十一军高级将官开会,对大家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在西华县的华坡镇,朱其华又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特意将平时鱼肉百姓的警察所长冯国壁叫去开会,开会时,朱其华跑上台演讲,讲革命军是为民众解除痛苦来的……演讲没完,台下一声喊打,冯国壁被群众打得满面流血,爬不起来,民众要求立即枪毙冯国壁,最后朱决定,要冯国壁枪枝及公款缴出来,并把他赶跑,冯的公款3千5百70多元当场分给穷苦的人。 部队继续向逍遥镇行军,走走停停,进城已是五月二十三日晚上十二点了,在街上,见尸骸有十几具,原来贺龙的独立第五师在这里作了巷战。二十六日清晨,部队向临颍前进,这天下午,接近临颍县,发现前面有敌人,双方在瓦店十里头一带接触,当夜激战,二十七日又激战了一天,这次战斗,七十七团团长蒋先云阵亡,他的死,实在是这次北伐中的最大损失。蒋先云是湖南人,在安源矿山做工,做了矿山的工人领袖。1924年到黄埔军官学校,是黄埔生中最有声誉最有天才的一位,蒋介石特别器重他,廖仲恺也很器重他,说他是黄埔生中最可造就的人才。当张发奎知道蒋先云死讯,为之挥泪不止。 二十八日早上把敌军全部击溃,朱所在的十二师死伤也很惨重,进了临颍城,见沿途死首,多到不可计数,真可谓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了。在临颍,宣传队开会决定:1,立即对当地进行调查;2,进行宣传并发宣传品;3,5月29日发行报纸;4,五卅两周年,召集群众纪念大会;5,…… 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日报已经发行,革命青年联合会筹备处成立,商民协会筹备处6月1日成立,县农民协会筹备处6 月5日成立。五卅纪念大会后又举行了游行。这时,突然传来噩耗,朱其华最敬爱的朋友——安体诚,5月1日在上海牺牲了。安是直棣丰润人,29岁在日本东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回国后先后在天津、哈尔滨、杭州、上海大学任教,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安工作埋头负责,对朋友极度诚恳,因此朱无比悲伤。 在临颍住了三四天,部队又奉命开赴开封。6月9日上午经朱仙镇,下午五时到达开封,到开封后,工作忙得不可开交,除努力工作外,又预计打保定、打北京后的工作。到开封第三天下午,突然接到军部要部队回武汉的命令,火车不通,只得步行,开封到许昌180里,步行三天,在许昌住了三天,到17日下午才上火车,离许昌回武汉。 武汉的形势有点异样,街上到处悬挂白布标语,口号是:“打倒背叛党国的许克祥”,“反对朱培德驱逐政治工作人员”,“国共两党合作到底”。三个标语都是湖北总工会贴出的。经过了解明白了,许克祥就是长沙马夜事变的发动者,当时许克祥派兵围攻湖南省总工会及湖南省农民协会,工会、农会领袖几乎全部入狱,被杀死三百余人。朱培德在革命军攻克江西后,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宁汉分裂后,朱培德站在武汉方面的,当武汉大军北伐,5月17日夏斗寅反水;5月21日许克祥发动长沙事变,杨森也向武汉进攻,于是朱培德态度变硬,把他部下的共产党员“欢送出境”,全部押解出江西送到武汉。 回武汉第四天下午,周恩来在汉口请大家吃饭,有廖乾吾、朱其华、25军政治部主任李陶、25师73师指导员俞增生、总政治部组织科长关舜、24师师长叶挺等,团团围坐一桌,谈了些当前形势和街上出现的标语等事…… 武汉的形势恶劣起来,冯玉祥来电报,要求武汉政府48小时内,把鲍罗廷及所有俄国顾问赶出境,又要求武汉政府驱逐邓演达,一时对冯玉祥的传说很多。这时武汉又发生宋庆龄突然出走事件,她在留别书中称:“国民党与敌人妥协而与革命为敌了…… ”。严重事件继续发生,邓演达也突然出走了,邓演达出走时,也留下了留别书,书中充满了悲愤的情绪。 朱其华回到政治部,接到廖乾吾主任秘密通知:“明晚七点,你、我、代英同黄琪翔军长到九江去,并转告罗股长毛委员一同出发,秘密。乾吾”。次日晚七点,在平湖门集合,朱其华为了等恽代英,一直等到九点钟才上船。 南昌起义与朱其华1927年7月23日下午,朱其华随军长黄琪翔等从汉口到了九江,(24师师长叶挺已先到九江),军部决定设在甘棠湖,于是大家住在甘棠湖烟水亭中。高语罕到九江也住在烟水亭。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李立三、张国焘、彭湃等要人都到了九江,于是九江空气紧张起来了。 到九江第二天晚上,乾吾、语罕、代英等在小院子闲谈,谈到安徽贺耀祖有反南京倾向。黄琪翔意思,要急派人去侦察,朱其华自告奋勇要去, 大家认为很合适,所以朱决定重回武汉。在汉口上岸,朱其华到中央党部,会到了吴文祺。又到宁波同乡会去找孔另境,但未见到。武汉形势有变,汪精卫、孙科、唐生智、张发奎7月29日要到九江去,因此朱其华决定立即回九江,到烟水亭,语罕还在,代英已去南昌,李立三、张国焘、彭湃、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等都到南昌去了。 在九江,朱其华到南浔路车站对面的大东旅馆,见到沈雁冰也住在这里,他是朱在广州中央宣传部的同事,在武昌,朱其华同他妻弟孔另境曾一起拜访他,现在他要上庐山去,朱明天也上庐山,所以今晚睡觉特别早,睡到半夜,廖乾吾、高语罕把朱其华推醒说:“不好了,汪精卫、唐生智等开庐山会议,决定密令缉拿四个人——代英、语罕、乾吾和你,这是参谋长(叶剑英)连夜派人下山来通知的”。住在烟水亭会发生意外,大家便立即搬到大东旅馆,7月31日上午8点半,坐上火车向南昌前进。到章江门,本来想去江西大旅社,但此地已做了贺龙20军的司令部,大军云集南昌后,南昌大小所有旅馆全部住满,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才算找到一个新旅社。半夜,南昌城里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巷战持续了半小时,枪声就已停止,那时朱其华穿着军服,还佩着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的符号,与四军“4A”的徽章,旅馆主人以惊异的目光向朱拱拱手说:“恭喜!恭喜!你们胜利了”。这时天已大亮,是八月一日早上了。原来,7月31日上午,贺龙、叶挺同时接到张发奎、汪精卫命令,要他们立即将部队带回九江,他们与谭平山等决定,晚上缴南昌城内朱培德部下的枪。第九军副军长朱德,与贺龙、叶挺一致,所以只用了半小时,就把朱培德(王均第三军及金汉鼎第九军各一部)打败了。 8月1日早上,革命委员会成立,共产党方面的有:谭平山、张国焘、李立三、彭湃、恽代英、叶挺、韩麟符、吴玉章、高语罕、林祖涵、周恩来、方维夏、徐特立等数十人;纯粹国民党的有:宋庆龄、邓演达、贺龙、郭沫若(贺、郭当时未加入共产党)、张曙时、蔡廷锴等。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是贺龙、谭平山、恽代英、郭沫若、张发奎、宋庆龄、邓演达。秘书长吴玉章,农工委员会主席张国焘,财政委员会主席林祖涵,宣传委员会主席郭沫若,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党务委员会主席张曙时,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参谋团主任刘伯承。 8月1日下午,周恩来派人找朱其华,委任他做第十师政治部主任,但被朱婉拒,廖乾吾想请朱到总政治部去,最终朱其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住在炮兵营的周恩来又将朱其华找去,要朱以总政治部的名义,写一个“八一革命宣传大纲”,朱在炮兵营写好宣传大纲已是深夜了。 革命委员会决定回广东,由赣东经福建入潮梅,经海陆丰直取广州。 叶挺率领十一军于8月4日向抚州出发,朱其华随同总政治部和革命委员会于8月5日向抚州大道出发。一起走的有:谭平山、贺龙、郭沫若、恽代英、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高语罕、吴玉章、林祖涵等。第一天行军路程只有60里,但天气太热,大家都觉得很辛苦,晚上没有宿营地,就只能露营,在露水里睡了一夜,第二天起来衣服全是湿的。第二天的行军更糟,几乎走了一天山路。农工委员会的人在路上贴了几张标语,标语上写着“没收二百亩以上土地”“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政权”。8月8日下午到达临川县城——抚州。到抚州第二天,发现蔡廷锴的第十师不知去向,6小时后才明白,从十师逃出来的人报告,第十师自南昌出发第二天,蔡廷锴就把三十团团长及共产党官长统统拘捕起来,他带了军队向东到福建,投靠陈铭枢去了。朱其华庆幸自己没去十师政治部,否则也要被蔡廷锴拘捕,送到福建去了。 在抚州住了三天,朱其华被总政治部任命为宣传处长兼组织处长。部队继续向宜黄进发,8月10日下午到达宜黄,这天晚上,周恩来又找朱其华去,要朱以总政治部名义,发一个“土地革命宣传大纲”,根据恩来指示的大纲,朱写成了宣传大纲,并付了油印。8月15日由宜黄出发,17日到达广昌,在广昌,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广昌停留了一天,19日早上从广昌出发,20日下午到石城县,22日继续前进,24日上午,先头部队在壬田市发现敌人,但很快把敌人击溃。在壬田参加作战的有叶挺的十一军,朱德的第九军(只有一连人),秦光远(贺龙部)的第二师。部队经壬田继续向瑞金进军,25日下午进瑞金城,革命委员会在瑞金开了祝捷大会,大会通过的决议与通电都是朱其华起草的。朱德与叶挺在会昌打了胜仗,朱等一批人又代表革命委员会到会昌劳军。 9月1日早上从瑞金出发,翻山越岭,3日到达汀州,第二天早晨,周恩来找朱其华,要朱任20军政治部秘书,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也一定要朱做他秘书,所以朱到了20军。9月6日从汀州出发,8日到上杭,9日在第九军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郭沫若、恽代英、高语罕、廖乾吾、聂荣臻、贺昌、李民治、李硕勋、欧阳继修、方维夏、徐特立、章伯钧、罗懋其、朱其华等。因朱其华调20军,因此朱原先的总政治部宣传处长由贺昌继任,组织处长由罗懋其担任。会后就在九军军部进晚餐,由朱德作主人。据恩来说,到潮汕后,国民革命军的名称要改为“中华革命军”,总指挥由贺龙担任,原20军改编为中华革命军第一军,贺龙兼军长;十一军改为第二军,叶挺任军长;第九军再加20军一部分,改为第三军,朱德任军长;将福建民军及到广州去收编一部分军队,编为第四军,以刘伯承任军长。 在上杭停留三天,12日早上向广东方面出发,9月14日到大埔后继续西进,在三河坝、松口等处,敌人见了我们军队调头就走,因此很快占领了这些军事要地,并于9月19日顺利进入潮州城,24师政治部主任陈兴霖,做了潮州县县长。恩来找朱其华,要朱着手组织二十军国民党特别党部,到广州后,要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潮州停留5天,于24日上午又匆匆向汕头进发,到汕头是下午一点钟。在总政治部,高语罕、郭沫若、吴玉章、林祖涵、周恩来等在吃饭时谈到,张发奎还可能和我们合作,他的参谋长叶剑英在潮州时已证实加入了共产党,现在兼任教导团团长。梁秉枢升了警卫团团长,所以打广州是没大问题的。在汕头停留了五天,要向揭阳出发了。 朱其华败走香港南昌起义后,革命委员会决定回广东,8月5日早上,离开南昌,经过一个多月行军,于1927年9月24日下午到汕头,29日下午,朱其华等在汕头乘坐专轮,到揭阳已是深夜,朱其华刚睡着,廖乾吾就派人找朱,嘱他立即到总政治部去,乾吾说,明天早上要出发到汤坑,关于军队前进方向,第三师师长周逸群被任命为潮州卫戍司令,留守潮州。25师师长周士第与第九军军长朱德,留守松口、三河霸。我们全部军队实际上只有五师人,除去留守部队,前方只有三师人,现在第一步到丰顺,目的是占领梅县,再西进占领惠州,最后进攻广州。 揭阳到汤坑有50里,至下午二点半,已走了40里,但先头部队24师遇到了敌人,敌人就在山头上。战斗很激烈,于是第一师、第二师也增加上去,朱其华带了勤务兵到火线上,爬到战壕里,十一军军长叶挺亲自在火线上指挥,总指挥同参谋团主任刘伯承,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亲自到火线上来视察。夜深了,朱到总指挥部,总指挥、周恩来、俄顾问、刘伯承、廖乾吾都在,叶挺来向总指挥报告前方情形,朱又跟叶挺到火线上去,在战壕里见到营长宋鸣皋,朱很亲热和他握手,这时,一颗子弹飞来,把宋胸膛打穿,壮烈牺牲。到10月1日深夜,前方情况没有进展,经商酌决定退却,总指挥部先退,其次政治部,然后各师部队退回揭阳。 到揭阳城有40 里路,走了20里路暂时休息,见到了彭湃,他见政治部官长肩上都背了两枝枪,表示热烈慰劳。 2日上午10点左右到揭阳,正准备弄饭吃,敌人已追到揭阳,必须立即退出揭阳,出城要渡河,河面很阔,一二万人要渡河很难,完成渡河任务已经12点半,虽腿极软,但必须前进(是后退)。今天是第三天没有睡眠没有吃饭了,大家在黑暗中行走,一位女同志唱起了苏武牧羊,她是武汉分校女生,姓洪,19岁,认识朱其华,因为落伍,才走进了朱其华的部队。队伍继续前进,发现一所很大的宅第,里面总有几百间房屋,又走了一个小时,仍走在这巨厦附近,朱其华说:“我们就在这巨厦门前休息,天亮再走,总指挥还在后面呢”。经过四小时睡眠,又找来二个老百姓,方知到潮州还有48里,总指挥部副官长昨夜就在附近老百姓家过夜,天亮后才走的。总务科拿钱给老百姓煮了稀饭来吃。又走了20多里,接到情报,潮州已被敌人占据,朱说我们还是上前打听一下看,这时11军部分士兵从后面赶上来,使部队增加到四百多人。 又走了六七里路,副长官带去的卫队逃回来了,证实潮州汕头已同时陷落,现在潮州城里是桂军黄旭初的部队,我们决定沿原路回去,走了十几里,总指挥派了一位参谋前来通知,把部队开到炮台。整整又走了一夜,天明时才到炮台,总指挥说,马上出发到关埠,并邀朱一起坐船走,但朱考虑担负着政治部全部责任,不能丢开群众,便决定跟部队步行。到关埠只有两点钟,立即像死一样睡去。10月5日早上出发,在汤坑打了一个败仗,损失兵力三分之一。10月6日预备到云落宿营,下午二点到了流沙,农民煮稀饭给部队吃,周恩来病了,连稀饭也不能吃。休息到三点钟准备出发,忽然右首发现敌人,总指挥派队伍去抵抗,左首山头又发现敌人,叶挺军长带了24师在右翼抵抗,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在左翼应战,后来参谋团的手枪营由李鸣珂带着也冲上去了,但战事不能乐观,四点半时,总指挥把左右翼的兵调回来向前冲,预备到云落再说。 大家跟着总指挥部前进,不到二里路,前面又发现敌人,于是部队拼命向后逃,像潮涌一样,敌人的子弹在队伍左右嘶嘶尖锐的怪叫,朱其华身边的人被打死非常多,这时和朱在一起逃的有:潭平山、叶挺、周恩来、恽代英、郭沫若等,敌人还在“杀!杀!杀!,怪叫,突然一个熟悉的女同志中弹倒下,朱发现不顾一切找纸笔写着:“此洪XX女士遗体,望代收敛安埋,感激无量!1927年10月6日。”枪声已经听不见了,朱要立即追上部队,终于找到了,平山、恩来、国焘、沫若、玉章、叶挺、代英全都在。 天色渐黑,大家在土丘上休息,突然枪声又起,一个炮弹打到土丘上,牺牲了不少人。朱和大家从土丘上滚下来,滚到水沟里,爬起来就跑,跑了二三个小时,已经是深夜了,这时朱其华才觉得左腿伤口疼痛,身上佩的手枪也掉了。 一群人在山头上休息后又开始走,但朱感觉,同行的平山、代英、沫若、玉章、恩来等都不见了,忙乱中逃散,连政治部的人也不知去向,逃亡生活中没有熟悉的人是很危险的。 翻过几个山头,天已大明,同走的这群人,朱其华一个都不认识,正在踌躇间,原路上来了六个男女,其中认识的有吴明,还有七十团的指导员李任予、第二师师长秦光远,在山上躲了两小时,路上已没有行人,他们七人决定到汕头去。到汕头必须脱下军装,化装入城,10月8日找到一个带路的老农,10月9日上午到了甲子港,但七个异乡人立即引起众人围观,轰动了全镇人,这是很危险的事,老农说,此地有帆船直航香港,讲定800元包一只船去。 上船后,天已经黑了,船还没有开,大家正睡着时,老农低声说:“快点逃命,有人来捉了。”大家立即跟他逃下一只小艇,由他与另一个船夫划向海港那边逃去。小艇航行二三小时在一地方上岸,因为逃得太匆忙,朱其华来不及穿草鞋,赤脚跟带路人又走了二小时,一双脚已经满是血污了。带路人说这里是惠来东门外,为防止意外,七个人必须分开走,三位女同志托老农以后设法送她们去香港,吴明和李任予一起,朱其华和秦光远在一起,秦朱商量决定到汕头去,于是雇了两乘轿子,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住了一夜,11日早上坐轻便火车到潮阳县城,又买票坐电船,心想一小时后可到汕头,明天早上可到香港,但这时一队背枪的土匪士兵来检查旅客,他们看见朱其华的装束,便包围起来,检查结果查出朱身上有三万元钞票,便怪叫道:“这是个败将”,然后把朱拖到岸上,双手也反绑起来,一个士兵用枪托在朱背上猛击了一下,并说:“你这坏东西,败将,要打你的靶(枪毙)”,然后朱被拖到一间小屋,一个队长模样的人“唔!”地动了下下巴,两个士兵就动手拖朱出去,朱一看情况不妙,就说:“官长,我们都是在外面混事的,你杀了我也没用的,我钞票全部送给你,放我出去,我们还可以做个朋友。”他沉吟了一下说:“你是当团长的?怕还是个司令官呢?”朱说:“我们都是在外面混饭吃的,朋友,帮帮忙。”他终于说:“那么你去吧!”朱说:“谢谢你,但能不能帮助我一点盘缠?”他检了三张十元香港渣打银行钞票给朱,客气的说:“拿去吧,大家漂亮点。” 朱其华买票到了汕头,在汕头见到了梅电龙与七十一团团长刘鸣霞,又一同乘上去香港的轮船,在轮船上,还见到了贺昌和黄日葵,10月11日下午,终于到了香港。 朱其华与中共六大第三国际主持者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定于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于是中共要人和大批代表出发前往莫斯科,要员们到海参崴以后,发现第一批去的代表中,有几个有“异见”嫌疑,便决定将他们留在海参崴,所以又打电报回国内,指派另一些人作代表,要求必须赶紧前去,去的代表都是中共中央指定的。在第二批代表中,朱其华也是其中之一,朱参加的是一个“河北代表团”,这个“河北代表团”九个人中间,代表了六个不同的省籍,真正的河北人只有一个,朱其华不是河北人,也没有到过河北,但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可是作为代表,必须准备几个精彩的提案,在六大上提出来,以不辜负此行。朱其华是这一临时小组的组长,大家都细心地研究提案,朱提出了一个“发扬真的民主精神”的提案,得到代表团一致通过。 过了对马海峡,轮船驶入了日本海,风平浪静,那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海面,代表团中三位女同志终日躺在床上呻吟,这时都从床上起来,并在甲板上散步,于是大家决定,在到达海参威以前,把一切提案都准备齐全,预备到莫斯科以后,在国际要人面前,提出堂皇的提案。 大家终于踏上了海参威的煤屑路,革命成功了11年的苏联,海参威还是那样落后,真是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了。但大家依然兴高采烈踏上了西伯利亚的国际列车,双城子、司巴、伯力、伦多克、布列雅、 尼布楚……这些远东共和国城市在大家面前飞过,大家都很高兴。 国际列车在贝加尔湖周围绕了一个大湾,到达伊尔库次卡,当地党部的外国同志随同翻译过来,请河北代表团全体同志下车,并指定在广场边集合,被点过名后,便带回车子取各人的行李,后被带着走上了伊尔库次卡的街道,最后被领到一座科学馆中,当地一些女人——女学生、老太婆都有,跑来像参观动物园的动物一样,他们指手划脚,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在科学馆中住了四天,当地同志带了翻译,要大家赶快回中国去,九位男女便上了东开的火车走向海参威。回到海参威,海参威省委很有礼貌的招待大家,并邀在“五一俱乐部”住了半个月以后,北方号又把大家载回了上海。后来才知道,大家被送回来,是因为九个人中,有几个人也有“异见”的嫌疑。 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苏联的布哈林在会上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是失败了,而且是惨败了,他举出许多反问来证明中国革命的失败,而且他当面不客气地指责瞿秋白、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和向忠发,他说:“瞿秋白是一个布尔塞维克的领袖,不是一个编戏剧的作家,但你简直是用演戏的手法来领导中国的革命,岂不糟糕!”对于周恩来,他说:“你是军事方面负责的人,你应该估计到我们自己实际的力量,所以你要负盲动主义的最大责任”。对于张国焘,布哈林说:“你是一个政治家,不是一个小孩子,但你们的作风简直像个孩子……”六大结束以后,全部要人和代表都回到了中国,单只把瞿秋白留在莫斯科,委任他做中共的驻国际代表。 六大以后的新中央阵容如下: 中央总书记兼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发 中央组织部长兼政治局常委——周恩来 中央宣传部长兼政治局常委——李立三 中央军事部长 ———— 周恩来兼 中央农民部长 ———— 罗绮园 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席——李立三兼 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李立三兼 前委书记—————————毛泽东 全总党团书记———————刘少奇 驻国际代表————————瞿秋白 朱其华熟悉的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他是我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总书记,从没有人考虑过总书记的位置,除了他还有谁能够胜任。 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他有很多特质,如有着坚毅的意志,这是一种不可屈服的力量。和许多其他有权威的人一样,他的脾气之暴躁,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仅喜欢骂人(像列宁一样),而且有时还会动手打人。有许多人曾污蔑陈独秀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甚至骂他是汉奸,说他在敌人手中,每月拿三百元为他们服务,朱其华与陈独秀认识足有20年,朱认为,对陈独秀这样的污蔑是非常可笑的,陈独秀没有钱是事实,但他却不爱钱,抗战开始后,他在南京出狱,某钜公送他四万元法币,他谢绝了。蔡元培送他五千元,而且还附了一封充满热情、苦苦恳求他收下的信,但也被他谢绝了。据朱其华所知,陈独秀每月的确有三百元固定收入,但这不是敌人给他的,而是王云五(商务印书馆老板)给他的。 陈独秀真正的长处,是他那种政治家的风格,他的德性是可敬的,尤其是他那种永远不消极的精神。因此瞿秋白、李立三等都与他势不两立,瞿秋白把他挤下了台,李立三开除了他的党籍。陈独秀被开除党籍是在1929年秋冬之交,导火线是由于中东路问题的争执,其实这不过是一种籍口,当初因为陈独秀威望太大,所以瞿秋白不敢动手,而李立三则比瞿秋白剽悍,在李立三看来,留陈在党内为心腹之患,一刀开除毫无困难,于是便准备动手了。 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是一次国际阴谋,东北当局在哈尔滨逮捕了许多苏联人,包括中东路的局长及哈尔滨苏联总领事在内。苏联对中国致最后通牒。一个真正的战争在东北边疆展开,苏联不仅动员了他的远东军,而且还组织了一个以中国人为主体的万国义勇队来打东北军,那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武装拥护苏联”,陈独秀对此提出异议,他寄了一封信给中央政治局,要求中央把他的信公开在党报上让大家讨论,李立三照办了,并附上一封回信,怒气冲天骂陈独秀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陈独秀不甘示弱,又去了第二封信,陈是性急人,没等到中央回信,又去了第三封信,中央政治局接到他第三封信以后,用一个开除他的决议来答复他,开除的理由,不仅骂他是机会主义者,还说他组织小团体,破坏党的统一性……与陈独秀一同开除的,还有一大批人,彭述之、郑超麟、尹宽、高语罕、马玉夫、蔡正德、陈碧阑等等。陈独秀被开除后,他在党外(也吸收党内的同志)组织了一个反对派,他自己做了反对派的总书记。 一九三二年(或三三年)他和彭述之等一批干部,被人(据说是陈绍禹等)告密,在上海岳州路被捕,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发生,在全国一致抗日声中,他被释放了,当时政府请他当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他辞谢了。这时党内有一种呼声,希望这位老战士回到党内来,曾经派叶剑英(那时的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去找他,接洽回党的事,林祖涵、董必武都参与这次调解,最热心的是罗汉,但商议不得结果,于是谈判破裂了。 朱其华眼中的汪精卫达尔文曾经告诉我们:“地球上没有骨头的动物,大多是很聪明的”。朱其华认为,汪精卫就是一个例子。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从未负过政治责任的人,居然当了国民政府的主席,这样,这个没有骨头的动物,就由政治舞台转入历史舞台来了。那时,朱其华正在鲍罗庭公馆当俄文翻译,所以他清楚目击了这幕傀儡戏的出现。 国民政府成立前,一般人推测,主席不是胡汉民,就是廖仲恺,再不就是谭延阁。但当时鲍罗庭短时间内支配了广州革命政权,由鲍罗庭与共产党幕后决定,于是选定了这个没有骨头的汪精卫当傀儡。 中国人在鲍罗庭公馆服务的人很多,除仆役外,职员都是中共党员,翻译人员最多时有21个,其中朱其华服务时间最长。这些翻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是英文翻译,俄文翻译只占很小的数目。(鲍罗庭夫妇和大部分俄顾问都精通英文)鲍罗庭喜欢在办公室接见宾客,鲍罗庭与汪精卫会见很频繁,会见时朱其华大多都在场,每次会见,鲍罗庭对汪神气严厉,甚至大声斥责,1925年8月20日给朱其华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这天是廖仲恺被刺的那天晚上,汪精卫匆忙到鲍公馆,请示怎样收殓廖仲恺——穿中装还是西装?莫斯科还有没有铜棺材?国葬还是党葬?鲍罗庭庄严得像如来佛,在听完汪精卫所提问题后,才开始很粗暴无礼斥责他:“……中装西装都可以,什么棺材都一样……你是国民政府主席,你的责任应该立即去扑灭这些反革命派……”鲍罗庭这回训斥使汪精卫喊出了一句有名的口号:“对于敌人的宽恕就是对于同志的残酷”。 鲍罗庭对要人来访,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很恭敬,平时对于手下工作人员,也都非常客气,只有对汪精卫,他对汪简直像一个暴君。 汪精卫的忍耐力是可佩的。他始终忍受鲍罗庭对他的凌辱,对鲍罗庭小心翼翼,汪对翻译也始终客气,见面亲切问候。1926年3月20日,广州发生了一个小的事变,就是有名的中山舰事变,这个事变的结果,就是汪精卫逃到了法国,国民政府主席由谭延阁代理。 汪精卫逃跑后,似乎失去了一只可爱的狗,于是中共就来了一个“迎汪运动”,这种意外的声誉,使汪得意忘形,以为中国非我当领袖不可了,当不到领袖,就到处乱钻,到处反动,最后不惜卖身当了猪仔。这里情形非常明白,如果当时不利用他当傀儡,如果当时不在“迎汪”声中把他捧为圣人,那么,他就没有这么大的虚荣心,也不会堕落到这种地步,敌人也不会抬他出来当傀儡。 朱其华参与八七会议实录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集的中央紧急会议。当时,武汉政府坍台了。鲍罗庭取道西北到俄国去了,在党的命令下,朱其华调到了中共的中央书记局工作,因此目睹了八七会议的全过程。 八七会议是由瞿秋白一手策划召集的。在中央,瞿秋白最厌恶彭述之,因为彭述之被人尊称为理论家,(瞿仅被称“文章家”)而且彭述之精通俄文,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学的是道地的俄文。(瞿是在国内学的俄文) 瞿秋白第二个讨厌的是陈独秀,。因为陈独秀不十分尊重瞿,陈独秀的压力,使瞿秋白不能取得他想要的地位,在五大前,瞿秋白就预备在五大会议上推翻陈独秀。五大闭幕两个月以后,武汉政府也清党了。中共大部分要员跟着贺龙、叶挺的军队到了江西,参加7月31日晚上的南昌暴动。在武汉的中共,被唐生智、汪精卫的清党,陷于极度的混乱状态中,陈独秀狼狈地由汉口迁到武昌,后又迁回汉口。瞿秋白就在这个混乱状态中,勾结向忠发、李维汉,趁陈独秀那天率领中央书记局的人员到汉口乡下躲避时,在汉口日租界内召集了一个中央紧急会议,那天是8月7日,所以被称为八七会议。 会议是在极度匆忙中举行的,一方面怕日本巡捕来捉,另一方面又怕被陈独秀发觉。这次会议是瞿秋白瞒了中央政治局而私自召集的,会议时间一共不到两小时。出席的中央委员只有瞿秋白、向忠发、李维汉三人。出席的人员一共13人,其中4个是到了将散会时才来的。朱其华因在汉口办理中央撤退工作,故也被拉去参加。会议是在一个普通弄堂房子的楼上,用两个方桌子联起来,主席瞿秋白宣布开会,他宣读了“八七紧急会议告全党同志书”,这篇“告全党同志书” 宣读了80分钟。八月初汉口天气热得使人发昏,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内,密不通风,因为怕被日本警察发现,所以把八面窗子都关紧,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一位同志当场昏过去,幸亏不久又苏醒了,大家都希望这个“紧急会议”快点结束。。 八七会议结束后,瞿秋白用紧急会议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陈独秀,(这封信交朱其华带给陈独秀)宣告旧中央已推翻,新中央已成立。瞿秋白、向忠发等私自成立的中央,取消了总书记制度,改为常委制。(瞿与向都感觉自己还不配当总书记)当时武汉形势极度恐慌与动摇,武汉当局清党来得突然,尤其是贺龙、叶挺在南昌暴动后,武汉对共产党的压迫更严厉,当时在武汉的中央委员只有三四个人,其他中共要员都在外地,分布在江西的有:李立三、张国焘、彭湃、恽代英、高语罕、谭平山、林祖涵、韩麟符、吴玉章、周恩来、徐特立、方维夏、叶挺、刘伯承、朱德等;在上海的有:苏兆徵、郑超麟、尹宽、项英、许白昊、郑福泰等;在广州的有:张太雷、黄平、穆蜀山、杨殷等;在湖南的有:毛泽东、刘少奇、郭亮、夏曦等,在北方的有:陈乔年、罗章龙等。瞿秋白就是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达到了他推翻陈独秀的目的。 朱其华与郭沫若在1927年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决定迁到武汉去。1926年12月7日从广州出发,28日抵南昌,到南昌第二天,朱其华去访问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的驻赣办事处在东湖边上,驻赣办事处是郭沫若负责的,但朱其华去时,这位诗人政治家不在,却会到了秘书李明治、社会股长袁文彬、20军党代表朱德等人。1927年1月21日,是列宁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在南昌公共体育场举行群众大会,在主席台上,朱遇到诗人郭沫若,朱和郭是初次见面,由袁文彬介绍,朱觉得郭有点书生气,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骄傲,那样搭官架子。或许郭当时对朱特别没有搭官架子罢。 总政治部主任是邓演达,副主任是郭沫若,朱认为,邓相当能干,是个很肯负责的人。郭却是个浪漫诗人,写些“我爱兰也爱梅花”和“哥哥,摰爱的哥哥”等情书式的小说,要郭谈政治,那至多只能看看人家的“XX跳舞”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早上,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委员中,属于共产党方面的有谭平山、周恩来、张国焘、叶挺、高语罕等数十人,属于纯粹国民党的有宋庆龄、邓演达、贺龙、郭沫若等(贺、郭此时均未加入共产党)。8月3日,情形很明显,张发奎、黄琪翔对革命委员会取敌对态度,因此革命委员会把他们除名了。革命委员会决定回广州去。8月5日早上,部队离开南昌,向抚州大道出发了。8月8日下午到抚州,8月12日早上离开抚州到江西宜黄,15日离宜黄, 8月17日到达江西广昌,在广昌停留了一天,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同时通过加入了共产党。19日早上部队又从广昌出发。在路上,郭轧了一个姘头,这是高语罕在南昌出发时带的情妇,姓彭,但她看中了郭沫若,因为郭比高年轻,且这时地位比高语罕高,郭沫若本来自命为风流才子,这样,好事就成功了。在抚州时,他们已经发生了肉体关系,最初是秘密的,后来公开了,甚至当众性交,她起劲的抬起屁股和老郭如此这般,使朱其华很看不惯,高语罕更是气得胡子都竖了起来。 9月8日部队到福建上杭,9日在第九军军部开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郭沫若、朱其华等都参加了,会议讨论了一些工作方法问题,郭虽是总政治部主任,但分派工作是没有权的,一切都是由周恩来指派。 9月19日部队进入潮州城,总指挥请朱其华、贺龙、郭沫若、高语罕等吃晚餐,晚餐闲谈时,郭沫若说起老蒋平时对于吃并不十分注意,普通的菜也能够吃。高语罕说到了列宁对于饭食的态度…… 先头部队20日到达汕头,引起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英、日、美、法各国军舰纷纷开到汕头海面,形势非常严重。革命委员会缺乏外交人才,但又不能不派人去应付,于是任命郭沫若为汕头交涉员兼汕头海关监督,汕头外国水兵登陆事件没有扩大,郭沫若还没去汕头应付,这些登陆的外国水兵已经回船了。在汕头,郭又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革命日报主笔。 10月6日早上部队出发,下午二点到流沙,休息到三点钟,准备出发,忽然右首山上发现敌人,后来左首山头又发现敌人,于是发生了遭遇战,四点半时,总指挥决定把左右翼兵力调回来,向前冲,预备到云落再说。大家跟总指挥部前进,走不到二里路,前面又发现敌人,部队就向后拼命的逃,敌人的子弹在左右飞舞,发出嘶嘶尖锐的怪叫,朱其华发现身边许多人被打死了,而且是非常之多,这时和朱其华一起逃的人有谭平山、叶挺、周恩来、恽代英、郭沫若等,朱腿上受了伤,但还能走路,天黑下来了,大家在一个土丘上休息,这时一个炮弹打到土丘上,大家从土丘上滚下来,又拼命逃,跑了二三小时,人全部走散,平山、恩来、沫若、代英等都不见了,朱其华意识到,逃亡生活中没有熟悉的人是很危险的。经过一番周折,朱逃到汕头,会到梅电龙和71团团长刘鸣霞,然后一起坐船,10月11日下午三点到达香港。 朱其华(又名朱雅林)与红14军1930年前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工农红军,由于人员不断发展,扩充整编后的红军编制时有变动,因此史料记载说法各异,据1941年胜利出版社香港分社出版(作者李昂)的“红色舞台”一 书及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红军的编制情况大致是: 1, 红一军,1930年在安徽金家寨成立,军长许继慎。(安徽六安人,1924年入党,黄埔军校1期,1931年1军与15军合编为第4军,许任师长。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诬陷遭逮捕,杀害于河南光山。1945年中共七大为其平反昭雪,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其为第33位军事家)。 2, 红二军,由贺龙的红二军扩充为两军,红二军周逸群,(1896年6月25日生于贵州铜仁,1924年11月入党,黄埔军校2期,1928年1月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1930年2月组建工农红6军,任政委。同年7月,六军与四军组成第二军团,他任军团政委,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牺牲,时年35岁)。 3, 红三军,由朱德的部属林彪任军长。(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4期,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阴谋夺权,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1973年8月20日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25日确认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4, 红四军,由朱德改为任仲豪。(遗漏人物) 5, 红五军,彭德怀,从刘铡部下叛变过来以后,被编为红五军,由他任军长。(1898-1974)(1928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组建红五军(湘鄂赣边区)。中共八届全会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文革”中遭迫害。1978年12月平反昭雪。) 6, 红六军,由贺龙的红二军扩充为两军。军长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1925年9月入党,黄埔军校4期,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1930年2月独一师升编为红六军,段任副军长,1930年7月4日与贺龙红四军会师,任军长。肃反时被诬陷为分裂红军遭逮捕,1933年5月1日中午走向刑场被砍死。1944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为其平反昭雪。) 7, 红七军,俞作夷(豫)。(前广西主席俞作柏的兄弟)(1901年出生,广西北流人,在香港入党,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举行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红七军、红八军,俞作豫任红八军军长。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卖,俞在深圳被捕,1930年9月6日,在广州黄花岗就义,时年29岁。 8, 红八军,黄公略。由彭德怀队伍扩充为两军。(1927年入党,1928年7月21日平江起义“被称为彭黄兵变”,在欢庆胜利大会上成立了红五军,1931年9月15日战斗中牺牲,时年33岁,第二天下午在兴国莲塘村,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追悼会) 9, 红九军,(赣东)方志敏。(1923年入党,1928年1月组建红十军,“另一说1930年7月成立红十军”,1935年8月6日在江西英勇就义。1933年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并组建新红十军。) 10, 红十军,(赣东)王似痴。(遗漏人物) 11, 红十一军。(广东东江)古有成。(遗漏人物) 12, 红十二军,(闽西北)傅柏翠。(1927年9月入党,曾任红军第50团团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政委。1931年脱离革命,任国民政府永定县长,福建保安第十一团团长,宁化县长等职。1949年起义,任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高级参谋,后任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等职,1993年1月30日去世,享年98岁。) 13, 红十三军,(浙江温州)胡公冕。(1921年10月入党,1924年6 月黄埔军校开学,胡任卫兵司令,1930年3月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1930年5月3日根据中央103号通知,浙南红军改编为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1932年9月29日被捕,1936年2月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保胡出狱,1979年6月30日去世,享93岁,1984年1月8日追认他为共产党员。) 14,红十四军,(江苏南通),朱雅林,“又名朱其华”。(遗漏人物)1929年中共开始建立农村基地时,任命朱雅林为红十四军司令,以江苏南通为基地,但他知道他的军队只不过一二百人,枪支配备也不充足时,就返回上海。(摘自美国“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 China 1911——1949”)(1930年4月3日,经党中央批准,在苏北如皋西南乡贲家巷,成立新红十四军,军长何坤,政委李超时。何坤1926年入党, 1930年4月16日牺牲,何坤牺牲后,李超时任军长兼政委,后错误指挥黄桥“八三”总暴动,红军伤亡甚大,国民党加强对红十四军包围“督剿”,1930年10月初,红十四军被迫宣布解散。) 本文参考资料:(供后人专家研究参考)) 1, “红色舞台”, 作者李昂,胜利出版社香港分社出版,(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初版) 2, 百度网“百科版”。 3, 美国“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 China(中国人名词典) 1911——1949。” 4,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词典”,作者陈玉堂,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第1版。 上海嘉定区向阳学校教师朱其华 男,1946年5月生,上海市嘉定人。上海市嘉定区向阳学校一级教师。业余爱好收藏,酷爱收藏艺术,主集报纸、兼集邮票、地图、书籍、门券等。集有各种报纸8000余种,试、创刊号报纸2000余种,地图百余种,书籍3000余册,还藏有部分文革、编号邮票等。集藏不但是为了欣赏,而且更是为了研用。集以致用,利用集得的报刊书籍等资料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1993年至1998年的区、镇、校举行的各次统考、抽考与竞赛中,所教班级的语文几乎都得了团体前三名的好成绩。曾在《中国报刊》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被《经济开发报》等报社聘为特约记者。还被编入《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华英杰辞典》、《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收藏家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华当代名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大典》等多部人物辞典。还被聘为《中外史师录》副主编、《中国当代收藏家辞典》和《中华少儿英杰辞典》编委,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华人物辞海》和《东方之子》系列丛书特邀顾问编委。现系华夏收藏家俱乐部会员,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