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眉君 |
释义 | 简介朱眉君,[清]字鉴成,四川富顺人。善诗词,书法隽永。著题凤馆集。《益州书画录补遗》。 人物生平朱眉君,名鉴成(1820---1874),富顺县九讲乡(今属自贡市)人。出身于一个科举不断的书香之家。他自幼聪敏好学,博闻强记,在祖父朱腕(乾隆举人)的亲自教养下,炼成极深厚的经、史、文学功力。他性格豁达,不慕功名,寄兴于诗酒山水之旬,古风和歌行长诗尤为所长。青年时代,他的诗词已为蜀中名家所注目,誉为川南朱才子。咸丰初年,著名学者何绍基任四川学政(教育行政长官), 府主持府考时发现了才华横溢的年轻秀才朱眉君,大喜过望,破格聘为学政署幕僚。此后,朱眉君有机会与何绍基唱和并承受指点,学问更臻成热。咸丰四年(1854年), 黄宗汉来任四川总督(最离军政长官),深慕朱眉君的品行和学问,遂聘为记室(秘书),朱就成了代总督捉刀的高级幕僚。咸丰七年(1857年),黄宗汉调任京兆尹(首都市长), 朱随之赴任,仍为记室。同年12月29日(冬月十四),英法侵略军联合攻陷广州,玩敌丧师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侵路军俘虏,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关押。举国震惊,清廷急命黄宗汉为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全权处理广东危机,朱眉君遂随黄南下,参与运筹。 在广州人民抗英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朱眉君写了一篇主张发动广州人民反攻广州,打败英法侵略者的军事论文《上粤督黄制军书》。殊知黄宗汉并非朱眉君想象中的那种挽狂澜于即倒的栋梁之材,他虽然采纳了朱眉君的意见,但“内畏民岩(危险),外怵强敌”,再加上林则徐“擅启边衅”的罢官充军的下场,使他不能也不敢有所作为。大失所望之余,朱眉君怀着痛苦的心情写下组诗《拟老杜诸将五首》 , 用愤怒的诗句“隆时宰相羞下笔,下国愚民合赋诗。竭力优柔成杀运,才教草窃抗王师。”无情鞭答了尸位素餐、腐朽无能的当权人物,热情歌烦了广东人民爱国抗英斗争。这时正值他哥哥朱拒成由四川赴任广东省文昌县知县,他辞去总督府幕职,随兄赴任,顺便游历广东海南各地。在认真调查了原两广总督叶名琛昏庸误国,坐失良机,造成国土沦丧和英法联军侵略暴行真象之后,他创作了著名的歌行体史诗《汉阳相公行》。 咸丰十年(1860年), 他决计结束依附大官僚生存的幕僚职业(在晚清,这种职业的前程是极大的)回四川参加乡试,想凭科举出身获得正式官职为国效力。同治三年(1864年)他中了举人,很快地被选任北京内阁中书舍人(皇帝的秘书班子),约十年后病故予任所。 朱眉君先生生活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屈辱时期,身历目睹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失陷,封疆大吏被俘、大沽天津失陷、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的全过程。他愤恨清朝改府的腐败无能,对投降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痛心疾首,但又不敢违逆封建伦理去批评皇上,他只能把这一切责任归罪于食君之禄不忠君之事的昏庸无能的当朝大臣们。在忧国忧时的心情支配下,他愤怒地唱出了:“敢道是非无信史,欲明功罪仗微词。”很明白,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都是为了存史这个目的而写作的。同治初年,他的诗集《题凤馆集》刊行后,一时风靡京师,人皆以先睹为快。当代文坛名人赵清源、顾子远在诗集的序文中说:“朱眉君之恢瑰,力追正始,笔力千秋,此不待怨衍传也。”《富顺县志》人物志中也说他“每作诗文,皆关当世利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