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潭镇 |
释义 | 1 广东揭西县龙潭镇龙潭镇为一乡镇名称,在我国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县、从化市、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江西省高安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广东省龙门县等18个地区均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乡镇简介龙潭镇地处揭阳市揭西县境中部,东接南山镇毗邻揭西县大溪镇,西连河婆镇,南邻坪上镇,北倚大北山。距县城5公里,面积77.825平方公里,总户数7361户,户籍人口35148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胞3.8万人。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管理区,90个村民小组。 建国初期,龙潭属河婆区辖的乡,1958年属河婆人民公社。1961年1月建立龙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龙潭区。1986年开始改称龙潭镇。 该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促基地带农户。龙源高科技生态示范园是该镇龙头农业企业,以种植无公害蔬菜和果树为主,采用现代化高新农业技术,培育优新特果蔬品种,取得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如今该园区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起到了农业高科技、新产品的示范与推广作用。 该镇大力发展蔬菜基地。陂尾村的陂尾洋面积200多亩,主要以种植优质大芥菜为主。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陂尾洋的大芥菜种植已形成了规模化,产品除供应揭西县外,还远销至揭阳、汕头、广州等地。在陂尾洋大芥菜种植成功的基础上,该镇统筹兼顾,引导各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结合地方实际,建设“一村一品”蔬菜基地。 大力发展养殖业,是龙潭镇建设“菜篮子”工程的另一举措。该镇是生猪养殖专业镇,全镇生猪养殖户近2000户,养殖母猪约1.3万头,今年生猪存栏量达6.5万头,出栏量约4万头。其中,龙东村是该镇的养猪专业村,全村80%以上家庭办养猪场,有50多户家庭年产大猪100头以上。该镇积极联系外地知名养殖场,不断引进生猪优良品种,引导农户树立生猪品牌意识,使全镇生猪养殖业不断做强做大。 该镇还大力发展珍禽养殖业和养鱼业,现拥有天明、关山两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鹧鸪场,年产值300多万元。此外,该镇养殖的平塘罗非鱼也远近闻名。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龙潭镇走“科技兴农”路子。多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不定期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前来讲课传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提高农业种养效率,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目标。 搞好“菜篮子”工程,使龙潭镇农民的“钱袋子”逐渐充实起来。全镇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4300元以上,目前在信用社的存款已超过8000万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9022 男 15056 女 13966 家庭户户数 6530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708 家庭户男 14810 家庭户女 13898 0-14岁(总) 9150 0-14岁男 4746 0-14岁女 4404 15-64岁(总) 17119 15-64岁男 8992 15-64岁女 8127 65岁及以上(总) 2753 65岁及以上男 1318 65岁及以上女 14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8068 2 广东从化市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Lóngtán Zhèn)原从化县辖镇。在县境西部。原称松潭 ,因镇区近处有深潭,又近松林,故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设圩,因有一小河流经, 喻“活龙戏水”,故改名龙潭。原属清远县,1958年划归从化县。1961年成立龙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全镇面积103.47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1720人。2004年撤销龙潭、棋杆、民乐3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鳌头镇。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7111 男 18928 女 18183 家庭户户数 9930 家庭户总人口(总) 36211 家庭户男 18196 家庭户女 18015 0-14岁(总) 11168 0-14岁男 5831 0-14岁女 5337 15-64岁(总) 22459 15-64岁男 11578 15-64岁女 10881 65岁及以上(总) 3484 65岁及以上男 1519 65岁及以上女 196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392 3 广东龙门县龙潭镇【概况】龙潭镇位于龙门县西北部,东经114°06′,北纬23°42′,距县城17公里。全镇总面积25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以山地、丘陵地分布,属典型山区镇,是龙门县农业、林业生产重镇。种植业以水稻为主,林业以松、杉、常绿阔叶林为主,盛产丹竹、毛竹。地下蕴藏褐钇钶、铅锌矿、钨、锡、石灰石、黄铁等矿产资源。西溪笋为著名土特产。年平均气温20.5℃,年均降雨量约2300毫升。水资源丰富,小水电遍布全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249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2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200人。 【国民经济】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1135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40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80万元,农业总产值7823万元;村委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全镇人均收入3331元,各种储蓄存款余额 3501万元。 【农业】龙潭镇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农产品繁多,形成粮食、水果、竹笋三个农业生产基地。200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7823万元,注重对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扶持发展“三高农业”,发展名优、特、稀、新品种。粮食种植面积1761公顷,总产12333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29公顷,总产12071吨;水果种植面积1200公顷,总产27333吨;竹笋种植面积860公顷,总产60000吨。 【林业】龙潭镇山地面积28000公顷,宜林用地2241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大部分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自然林种生长周期长。2004年,镇人民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规划,重视封山育林,造林绿化面积400公顷。引导农民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种植高效益林种。吸收外来资金种植南洋楹、V6尾叶桉等高效丰产林450公顷,提高林业效益。2004年林业总产值960万元。 【名优特产】“西溪笋”是龙潭镇的著名土特产,溪笋生产历史悠久,尤以新寮村(在当地称作“西溪”)所产竹笋最佳,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使生产的竹笋风味独特,“西溪笋”已成为省“一乡一品”项目。2004年,全镇种植笋竹面积860公顷,年产鲜笋60000吨,产值43万元,产品畅销东南亚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镇人民政府提出的“以城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建设”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生活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2004年,龙塘线禾仓至土湖路段改造完成,投入1000万元改造左南线X222左潭路段。配合县及有关部门完成了左(潭)铁(岗)公路铁岗路段和铁(岗)南(昆)公路改造的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确保了工程按时动工。完成马岭至方尾、塘坑村榕树下至坑尾2条村道共3.9公里的水泥硬底化改造。筹备对新屋村新屋至三坑村道改造。总投资4864万元的110千伏左潭输变电工程竣工。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增加到2500门,全镇村村通电话。 【教育事业】龙潭镇有2所中学,15所小学,2所幼儿园,在校教职工350 人。2004年,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工程,贯彻“百年大计、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镇”的教育战略,投入150万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学功能楼普及电教化、左潭小学语音室,村级学校大部份实现楼房化。2004年初中升学率排全县前列。 【教育事业】左潭镇计划生育工作“以综合治理为核心,管理与服务并举”,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形成县领导、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和户落实的基层计生工作机制。2004年全镇总出生240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42‰,计划生育率91.22%,自然增长率6.36‰,节育率90.85%,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完成年度各项计生指标。 【武装工作】加强国防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贯彻“党管武装”方针,在中共龙潭镇委的领导下,做好基层民兵营建设、民兵军事训练、兵役登记,国防教育、学生军训、预备役登记工作。组织和发动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搞好武装部的正规化建设, 2004年为国家输送合格兵员18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4年,左潭镇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题,坚持群防群治,防治结合。重视发挥公安机关的作用,结合“严打”行动,打击小偷小摸、外围 “六合彩” 赌博等违法行为,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群众内部矛盾;搞好安全文明小区的建设,建立安全文明小区12个,以点带面,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刑事案件;维护全镇的社会治安稳定。 4 湖南溆浦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是溆浦县南部的边陲重镇,东依高耸入云的车岩岭,与葛竹坪镇、大华乡交界;南现温水乡毗邻;西靠百强寨,与横板桥乡、黄毛园镇相邻;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乡接壤。龙潭镇地处龙潭办事处四乡三镇之中心,是龙潭14万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置龙潭堡,民国2年设(1913)初置龙潭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龙潭公社。1961年10月设龙潭公社和龙潭镇公社。1984年龙潭镇公社和龙潭公社合并为龙潭镇。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27亩,其中水田12425亩。现辖22个村,四个居委人会,总人口3016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46人。 ◎ 区位优势龙潭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S312线穿镇而过,S224线擦肩而行,距国道302线仅17公里,黄龙公路在镇北部与之连接,全镇26个村(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电视,形成了以龙潭为中心的强大的通信网、信息网。 龙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担不尽的龙潭”之美称,主要农产品有藠头、辣椒、萝卜、红薯、生姜、药材等,并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现有金秋梨、奈李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550余亩;矿产资源有硅沙、花岗岩等;畜牧业以生猪、土鸡饲养为主,年出栏商品猪2万余头,出栏鸡鸭20余万羽。 农业 1978年以来,全镇兴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786处,其中骨干山塘6口。每个村都有农田灌溉的水渠,稻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7%以上。到2006年,全镇粮食总播种面积达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000吨。年内生猪养殖3.6万头,其中出栏24257头,家禽年内出笼23万羽。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6年全镇退耕还林1230亩,发展工业原料林1100亩,建成了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1.3万亩,中药材收入达1300万元。 ◎ 经济建设工业 1978年以前,龙潭镇是以农为主、工业停滞的乡镇,仅有农机修配厂、石灰厂、酒厂、榨油厂等几个小型集体企业和从事简单农具加工的手工业作坊。由于龙潭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工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龙潭镇的工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根据本地条件,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企业,先后创办了造纸厂、五金塑料厂、水电站,预制厂、大米加工厂、副食品加工厂、陶瓷厂、家具厂等一批集体和私营企业。到2006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29家,从业人数1845人,实现产值960万元。实现利税180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5倍和12倍,乡镇工业收入占全镇农村经济收入的30%。 商贸 龙潭镇自古就是商贸名镇,方圆百里的生产生活物质都在这里集散,全镇1978年仅有国营集体商业网点25个,从业人数136人。改革开放以来,我镇的商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到2006年为止,全镇共有私营个体工商户728户,从业人数3260人,其中各类超市就有12家,由于市场繁荣,环境优化,毗邻的邵阳、新化、黔阳、隆回等县市来龙潭从事商贸活动的商贩逐年增多,年集市贸易额达8000余万元。 ◎ 社会事业教育 1978年,辖区内共有中学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不足300人。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2所、村小8所,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684人,在校教职员工202人,其中专科学历108人,本科学历17人。学校总建筑面积16286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48690册,学生人均拥有18册以上。1996年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学控流达100%。2006年共有公立、私立幼儿园8所,幼师15人,入学幼儿348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 卫生 1978年,镇有卫生所1所,医务人员13人,村卫生防疫员8人,医疗设备简单。从2001年到2006年共投资了1800多万元改建了镇卫生院,新建了住院大楼,增加了B超机、X光片机、心电图、脑电图等医疗设备,现有医生54人,护士23人,村村都有卫生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 交通通讯 1978,辖区内仅有一条通县公路。2002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二十年来,通讯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实现村村通邮路,2003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至2006年开通了3600部数字程控电话,修建了6个移动电话信号发射塔和2个联通电话信号发射塔,移动信号覆盖全镇22个村,40%的人群拥有手机。 ◎ 村镇建设1978年,我镇房屋以木房为主。九十年代以后,镇区街道新建房屋400栋,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农民进镇建房320栋,投资3680万元。2006年,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多方筹资560万元,对车站至莲河段的公路进行硬化,并安装了高标准的路灯。加快了镇区建设和发展步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底,农民纯收入达到2782元,全镇储蓄存款额达1.5亿元。 5 湖南桃源县龙潭镇◎ 历史沿革龙潭镇位于桃源县城西部,距县城45公里,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原丁家坊、龙潭、鄢家溪三乡合并而成,1997年11月撤乡建镇,正式命名为龙潭镇。面积256平方公里,为全县乡镇之最。东与佘家坪、凌津滩两乡毗连;北与理公港镇接壤;西与钟家铺乡交界;东南隅隔沅水与兴隆街乡相望,全镇辖丁家坊、杜家坊、枣儿垭、皮家育、株木山、水碓育、仙花山、王家溪、郭家界、左家溪、落家坪、黄伞坡、双堰垭、同观山、徐家坪、楠木湾、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树垭、剪家界、鄢家溪、松山寺、七铃坪、金盆山、仙境垭、小伏溪、罗家湾、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家桥33个村,2个居委会,341个村民小组,3万人,耕地面积4.78万亩,城镇规划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96平方公里,现有城区常住人口6000人。 ◎ 地理环境龙潭镇大部分地带属深丘地貌,最高的山命名为丫柱山,海拔700多米,自西南向西北横贯西部边境,翠华山海拔在400米左右与丫柱山西端相连,位于西北部,境内海拔在300—700米的地带,当地称为“界上”,界下在海拔300米以下属丘陵地貌。整体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铜、铅、锌、磺、磷、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龙潭镇境内最大的河流小洑溪属沅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本镇的郭家界村,始称东、西二溪,流程总长31.8公里。桃花溪为沅水的二级支流,发源于本镇的梨树垭村,流程总长12.6公里。全镇有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骨干塘96口。 龙潭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78.6%的降雨集中在4—9月。水稻是全镇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其次还出产花生、黄豆、高粱、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苎麻、油菜、油茶、油桐等农产品;此外,出产木材、木炭、药材、楠竹;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鸡、鸭、鹅为主。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675 男 14971 女 12704 家庭户户数 802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576 家庭户男 14911 家庭户女 12665 0-14岁(总) 4411 0-14岁男 2314 0-14岁女 2097 15-64岁(总) 20154 15-64岁男 10974 15-64岁女 9180 65岁及以上(总) 3110 65岁及以上男 1683 65岁及以上女 142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115 6 湖南花垣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位于湖南花垣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道二乡交界,东北与团结镇相连,东南与雅桥乡接壤,西南与猫儿乡交界,西北与茶洞镇相邻,总面积59.69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63个自然村寨,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85户14543人。花民公路纵贯全镇东西,雅龙公路、龙团公路相继在此交汇,是花垣县通往黔东的交通要塞,是县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现有工业品市场、衡龙贸易市场和生猪市场各1个,其中生猪市场全县最大。年末耕地面积15142亩,其中水田7400亩,旱地7742亩。地势东、北、西部高,南部低,平均海拔500~600米之间,年降雨量147.49毫米,年平均气温28.2℃。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床较大,以李梅、土地、各弄3个村为主矿区,工业储量113.1万吨,远景储量872.48万吨,居全县第一。年内小城镇建设形势喜人,已新建兴龙大街1700米,路基宽16米,拍卖屋基10处,配套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正稳步进行。主要溪流龙潭河,发源于土地村后湾冲山下,骶?个村汇入兄弟河,年内利用国债资金改造河道,解决了水患。镇内工商业发达,现有个体工商户800户,从业人员2400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选厂2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创产值7000万元。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2000万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 行政辖村土地村 豆旺村 龙门村 窝坨村 干塘村 开支铺村 角弄村 李梅村 古老村 龙潭村 大坪村 草坪村 金溶村 板塘村 黄腊村 张匹马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845 男 6620 女 6225 家庭户户数 3050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690 家庭户男 6510 家庭户女 6180 0-14岁(总) 3608 0-14岁男 1925 0-14岁女 1683 15-64岁(总) 8140 15-64岁男 4167 15-64岁女 3973 65岁及以上(总) 1097 65岁及以上男 528 65岁及以上女 56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603 7 湖南嘉禾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位于嘉禾县县境东部,距县城19公里。东与桂阳县燕塘乡相连,南与临武县三合、麦市两乡接壤,北与行廊镇交界,西与袁家镇相接,西北与泮头乡毗邻。镇政府驻龙潭圩村,辖1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镇沿用驻地村村名。 全镇总面积73.12平方公里,耕地2005.5公顷,7175户,26096人。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年工农业产值为22817.16万元,年财政收入为438万元。省道322线东西向贯通辖区。 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4所,医疗机构2个。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1160 男 11010 女 10150 家庭户户数 6770 家庭户总人口(总) 21061 家庭户男 10916 家庭户女 10145 0-14岁(总) 5403 0-14岁男 2980 0-14岁女 2423 15-64岁(总) 13879 15-64岁男 7191 15-64岁女 6688 65岁及以上(总) 1878 65岁及以上男 839 65岁及以上女 10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758 8 四川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地处旭水河两岸,距市区25公里,内有高黎路、贡双路交叉穿境而过。全镇面积52.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9905户(其中:农业户数8235户,居民户1558户),总人口31227人,农业人口27557人,居民3537人。耕地面积37071.78亩(其中:田24715.93亩,土12355.85亩)。全年粮食产量18961吨,生猪出栏36132头。 龙潭镇是自贡市的二线菜地,以幸福1组,苗山4、5组的规模发展为龙头扩展全镇,主要种植无公害蔬菜,狠抓反季节蔬菜,主要产品有西红柿、茄子、海椒、莲藕等。二OO五年蔬菜种植面积16370亩,其中:西红柿9015亩,茄子2550亩,海椒245亩,莲藕250亩,产量64442吨,其中:西红柿53875吨、茄子8500吨、海椒85吨、莲藕280吨。 镇农业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自贡市旭龙蔬菜公司”和“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蔬菜协会”两块牌子,坚持走“公司+农户”和“协会+农户”的路子,使龙潭镇的蔬菜远销成都、重庆、泸州、宜宾等地,使菜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9 四川布拖县龙潭镇◎ 地理位置龙潭镇位于布拖县城以南约58公里。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02°46′—102°54′北纬27°19′—26°24′。东与云南省隔江相望,西与普格县接壤,南北向与合井乡和包谷坪乡毗邻。 ◎ 历史沿革布拖为解放后的新建县。解放前曾先后隶属今昭觉、普格和西昌等县(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布拖因交通不便,又为土司属地,故历代统治者虽将其归入版图中,但都很难进行实际的控制和管辖; 解放后到1952年底,属普格县管辖; 1953年起属布拖管辖,1956年6月 建区公所; 1968年9月26日 建立乡革命委员会; 1968年10月5日 成立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15日 恢复区公所建制; 1984年3月 恢复乡建制; 2007年3月 拆乡并镇; ◎ 交通条件县道“布交”路公路里程57公里,为全镇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道路沿交际河,斜穿镇域东北与包谷坪乡和罗家坪乡相连。镇域内有乡村公路里程47公里,2006年通车村数为5个,2007年实现村村通路。 ◎ 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 布拖境内以中山、山原地貌为主,东南部犹豫河流深切,地形复杂,海拔由535米到3891米,形成中山深切割地貌。龙潭镇地处交际河沿岸,沿岸海拔在1000米以下,该地区河流切割强烈,地形破碎,山势陡峻,水土流失严重,但因海拔较低,光热条件较好,物产较为丰富,是县内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 2.气候条件 龙潭镇属原交际河区,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按照农业气候分区,辖区内红旗村、金江村和冯家坪村属低山河谷区;幸福村和胜利村属中低山区;月平均最高气温23.7℃,月平均最低气温6.1℃,年平均气温15.8℃。 3.水文 龙潭镇年均降雨量为947.9—1609mm, 境内河流主要为交际河、电厂沟、山楂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河流长15公里。 10 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龙潭镇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腹地,面积1.5平方公里,龙潭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汆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龙潭自蜀汉以来,曾相继为“县丞”、“巡检”、“州同”、“县佐”所在地,相当于州县的分司或副职,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蛮不出洞,汉不入境”土司统治政策,造就了龙潭这一千年古镇独有的建筑艺术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镇顺湄舒河而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现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鉴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时隐时现。50多座土家吊脚楼翘角飞檐,形态美观。街上店铺林立,巷道相互连通。封火墙壁垒森严,气势恢弘。四合院古朴幽静,颇具特色。 湄舒河自古以来就是连结酉水汇入沅江,通往江浙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废除土司制度,取消“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禁令后,江浙、湖广、重庆等地客商纷纷云集龙潭古镇,运来大宗食盐、布匹等日用百货,运出桐、茶、漆、朱砂、水银等特产。古镇上盐号、商行、店铺林立,有“货龙潭”之称。江西商人会馆万寿宫、湖南商人会馆禹王宫等相继建立起来,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抗日战争日期,龙潭古镇成为沦陷区民众避战的大后方,1.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云集了8万人,商贾云集,人烟阜盛,使龙潭一时蜚声全国,被誉为“小南京”。 龙潭镇砖木结构的居民房屋鳞次栉比,建筑工艺各有千秋。木结构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骑”、“三柱六骑”。大户人家则是“四合天井”大院。青石柱砌成古朴典雅的大朝门,院内有“中堂”,用作祭祖、迎宾和办理婚丧大事。临街底层用木板装修或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门市。文昌宫、轩辕宫、禹王宫、万寿宫等古建筑,窗花门楣、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秀丽美观。昔日在春秋阁关公像前,有河北诗人题的“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的楹联。 龙潭镇人杰地灵,是革命先驱赵世炎、原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刘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同盟会员王勃山、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故乡。著名作家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住在龙潭,写过18岁古怪“女匪首”王幺妹的动人故事,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写了龙潭古镇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女作家丁玲也描写过古香古色的龙潭中学;著名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时,吟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 2000年,重庆市旅游局对龙潭古镇进行了详细规划,杨汝岱、费孝通、陈俊生、罗豪才、贺国强、包叙定、汪洋、王鸿举等一批批党政领导和各地的文人墨客前来龙潭观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龙潭古镇必将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11 重庆涪陵区龙潭镇◎ 简介龙潭镇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边缘,地处北纬32°27′,东经107°07′,东邻同乐乡,西邻大顺乡,南接南川冷水关乡,北接青羊镇。龙潭镇东北距涪陵城63Km,南距南川城43Km,西距重庆城155Km。有涪(陵)南(川)路和两条龙新(新妙、新村)公路穿越集镇而过对外连接。集镇建成区面积1.0 Km²,镇区幅员面积129.3Km²,现有耕地面积68175亩,其中:田46965亩,土14910亩,有效灌溉面积37418亩,林地69553亩,覆盖率达42%。镇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8个农业社,14个居民小组,13060户,共45950人,其中:城镇人口9700人,占总人口的21%。 ◎ 自然条件龙潭镇属浅丘低谷带坝,以平坝低山为主,平坝面积占69%,山区、缓丘占31%,最低海拔高度为665.7m,最高海拔为1200m,中部平坝线丘,地貌呈盆状,东西北森林植被茂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4%,中小型水库7座,山坪塘145口,真可谓:山上鸟语花香,平坝农田延绵。久负盛名的河潭蜿蜒穿越集镇而过,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渔米之乡”之美喻。龙潭镇镇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7°C,最热平均气温29.5°C,极低气温2°C。镇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蕴藏总量220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1210万立方米,用于发电1050万立方米,可用于农灌130万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30万立方米。我镇的地质状态多为页岩、砂岩混合浅丘地貌发育,以红棕紫泥和棕紫油泥为主。 ◎ 名胜古迹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建于康熙年间的万天宫,占地668m²,2000年8月被涪陵区佛教协会批准恢复,并更名为凤翔寺,常年僧人念经,香客拜佛络绎不绝,佛教信徒常出入此地,每逢庙会热闹非凡。著名数学家何鲁为后人留下楹联,现位于龙潭镇中心卫生院。上联:“拓地作名园几树红梅添诗意”,下联:“临泊成胜景一湾绿水护草堂”,横联:“安之居”,行楷敞劲,此联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另外位于新乐村西南1.3Km,建于东汉年间的狮子嘴墓群,共有25座分布在长200m,宽70m,距山脚10m的岩石上,同样也是区级文物。镇境内还有观音阁、大堂寺、群乐宫、仙人崖石刻等29处名胜古迹。 ◎ 地方特色该镇盛产大米——“龙潭牌大米”闻名于周边10多个区、县、市,独占市场鳌头,三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优势,龙潭大米清洁、卫生,外观质体油浸,入口清香,口感滋润,营养丰富,2002年至2003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2002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龙潭大米“放心米”,选入《中国名优产品》,2004年荣获“中国著名畅销品牌”荣誉称号。 ◎ 农业经济龙潭镇是典型的粮猪型经济,属于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主要以种植为主,尤其是稻谷,素有“粮仓”之称,2007年粮食总产量26175吨,经济收入1040万元,农业总产值13180万元,比2006年增长41.05%,人均纯收入3113元,与2006年相比增加18%。蚕桑发展历史悠久,全镇栽桑3500亩,产蚕3.65万吨,产值430万元,2008年榨菜大规模种植面积达 30000亩。全镇苎麻面积8500亩,产麻650吨,产值35万元。2008年全镇大力推广优质稻生产面积达20000亩,畜牧业生产位居全区榜首,2008年全镇出栏生猪40150头,产值23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8%,家禽出栏83.4万只,产值1679万元。共和渔场年产水花鱼种800万尾。 ◎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发展 该镇乡镇企业 27个,从业人员1893人,200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8576万元,比2007年增长11%,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2168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约增长5%,财政收入209万元,2007年GDP 实现31585万元。2007年各项银行存款金额达2亿元,各项贷款3.3亿元,各项指标在同行业中位居第一;保险事业成绩显著,2004年至2007年连续3年保费突破450万元,2008年实现保费收入达1000万元,参保人数多达万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5300人,占总人口的33%。 ◎ 科教文卫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我镇教育事业走国家办学与私立办学相结合的路子,全镇共有小学5所,高完中1所,占地50余亩(涪陵第十七中学),2所幼儿园。其中:国家办高完中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高中学生792人,初中学生2147人,小学生2750人,幼儿园600人,教职工265人;私立小学创办于1999年秋(新星小学、幼儿园),现有教职工人数32人,学生550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涪陵第十七中学,自1996年创办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教学设施完善,校园风景优美怡人,全校教职工有148人,教学班46个 ,学生 2939人,其中:初中32个班,学生2147人,高中14个班,学生792人;办学12年来,学校实现了上规模,进档次的目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项指标都在全区同类学校的前茅,高中毕业升大学,连续几年录取平均率达78%。 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该镇卫生院是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是市级规范化卫生院,占地14550m²,建筑面积15500m²,内设有内科、外科、骨伤科、放射科等科室,现有医务人员100余人,固定资产600多万元。该镇的文化广播电视得到了有效的发展,2001年被区文体局评为“标准化站”、“先进文化乡镇”,2003年荣获“重庆市亿万农民健身乡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现有宽带用户3000台。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436 男 16640 女 15796 家庭户户数 861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2315 家庭户男 16553 家庭户女 15762 0-14岁(总) 8466 0-14岁男 4508 0-14岁女 3958 15-64岁(总) 21877 15-64岁男 11148 15-64岁女 10729 65岁及以上(总) 2093 65岁及以上男 984 65岁及以上女 110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1589 12 江西高安市龙潭镇龙潭镇位于高安市区以西的320国道线上,距省会南昌68公里,距高安城区1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万亩,全镇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5万人。 龙潭盛产水稻、棉花、蔬菜,当地农民素有饲养猪牛的习惯,现全镇有养猪专业户家,养牛专业户28家,存栏猪13759头,存栏牛8728头。龙潭有小型企业10来家,个体工商户122户,运输公司9家,拥有大型货运汽车500余辆,是全省有名的汽车运输大镇。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85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7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龙潭镇政府拟在320国道旁老虎山地段开发3000-5000亩的工业小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该地距赣西供电局灰埠110KV充变电站仅13公里,距石脑35KV变电站仅5公里,电力供电可*,且生产和生活水非常充裕,是投资创业宝地。 13 福建永定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位于永定县境之东,永定河上游,东接新罗区适中镇,南连南靖县梅林乡,西靠抚市镇,北与培丰镇毗邻,面积 81.7 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龙潭村,距县城41 公里。全镇下辖7 个行政村,1 个林场,1 个果场。有83 个村民小组,28 个自然村,其中 5 个革命基点村。2000 年,全镇有3352 户12727 人。属汉族,除联中村兼讲 “金子学”外,其余均讲客家方言。 ◎ 历史沿革民国以前属丰田里,解放前称上丰乡,解放后设龙潭乡。1958 年,与溪联、龙义、五湖、抚溪等村组建为抚市人民公社。 1959 年分设龙潭管理区。 1961 年单设龙潭乡人民公社,1970 年 3 月并入抚市人民公社。1984 年属抚市乡。1992 年抚市撤乡建镇。1993 年从抚市镇分出设龙潭乡。1997 年撤乡设镇。 ◎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 亿多吨,石灰石储量3 亿多吨,铁、锰、粘土矿开采已有多年的历史。省属龙潭、铜锣坪两大煤矿和昌福山煤田均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00 年,全镇林木蓄积量16.7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4% 。 ◎ 经济建设该镇是永定的东大门,交通四通八达,是永定通往闽南沿海地区便捷的交通要道。连接 319 国道和省道福三线的抚适公路贯穿全境。抚市——适中、龙潭——虞坑、龙潭——枫林 3 条公路干线同境内矿区公路、林区公路组成交通网络。 2000 年,全镇有运输车辆 500 余辆。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2.6亿元,财政收入3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18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7%、282%和36.3%。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实施农业稳镇战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投资少、见效快的花生、烤烟、芋子、生姜等经济作物。2005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是2890万元、168万元、2414万元、110万元。大力增加农业投入,5年共投入14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5年共造林800亩。2005年末,有森林面积117291亩,森林覆盖率60%。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家畜、渔业、禽蛋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5年间,龙潭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完善的服务、准确的信息、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龙潭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至2005年底,全镇共有乡镇企业682家,从业人员6120人,实现企业增加值3.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17%、16%、88%。 项目战略成效显著 2001年以来,龙潭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块资金,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项目运行机制,全镇上下形成大上项目、快上项目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镇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8亿元,包括兴鑫水泥二期、昌福山煤矿、龙兴化工、生姜加工项目等在建或拟建项目7个,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总投资约4.2亿元、年产150万吨旋窑水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永定兴鑫水泥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正式投产。它的建成投产,不仅使龙潭镇的水泥行业向大规模、上档次方向发展,而且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煤炭、建材、冶金、化工等产业也发展迅猛。投资1100多万元、年产5万吨轻质碳酸钙的永定丰源化工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动工兴建,2005年1月建成投产。另一家投资1200多万元的轻质碳酸钙厂——龙兴化工有限公司也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预计2006年4月可建成投产。丰富的煤炭储量也吸引了众多外商的眼光。由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昌福山煤矿于2005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是龙潭镇境内第三家大型国有煤矿。 ◎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001~2005年,实现自来水、电话、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投资120万元建成日供水量1500吨的自来水厂,拥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1座。至2005年底,共投资500多万元,实现道路硬化30公里,集镇至虞溪、集镇至枫林的水泥路面硬化均全面完成。建成通信基站9个,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话用户达600多户。开通了宽带网络。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根据“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按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城镇建设工作思路,至2005年底,完成市场中心立面装修及横四路建设,基本完成老街改造,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实现镇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的总体目标。 龙潭镇上在村是永定县的主要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 700 余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侨卢国振生前热爱家乡公益事业,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教育事业捐资 300 余万元。 14 河南唐河县龙潭镇龙潭镇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唐河县城西南32公里,东临湖阳镇,西接苍台镇,北连郭滩镇和黑龙镇,南与湖北省枣阳市毗邻。辖区98平方公里,现有9.2万亩耕地,4.6万人,21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28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镇。全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 龙潭镇,原名汉龙潭,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民国期间,是汉龙潭区公所所在地。一九四八年属南县第四区,一九四九年五月为唐河县第九区,一九五六设龙潭中心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属湖冲区龙潭乡,一九五八年成立龙潭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属湖阳区龙潭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撤区并社后属龙潭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社为乡,一九九七年撤乡建镇。 龙潭镇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该镇中徐村、韩庄、北蓼河支流上,现存留坝基一段和南北水渠沟各一条,为汉代水利工程———汉当遗址。唐河的支流蓼阳河、礓石河从龙潭镇自东向西穿过,境内修有太山水库、五七坝水库、卜山口水库、梁泉水库,水利条件较好。龙潭镇是省农科院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实验示范基地,1997年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科技示范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科技示范镇。全镇农业资源丰富,产品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麦,花生、无籽西瓜、Bejo甘蓝生产基地和高产开发乡镇之一,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三年的四万亩(已完成二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龙潭镇工业发展迅速。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和手袋生产比较发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加工业体系。同时,该镇大力唱响招商强镇的主旋律,优化招商环境,真正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发展的好,2006年共引资1.1亿元,新上项目13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 龙潭镇畜牧业发展规划不断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潭镇坚持以专业厂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走专业化的黄牛繁育道路。目前已建成以严营村黄牛繁育场为代表的高科技、高标准专业厂4个。畜牧业上形成了以黄牛、生猪、波尔山羊、良种獭兔和蛋鸡为主的养殖基地。 龙潭镇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枣阳的二级油路,东接省道49线,交通四通八达。通信事业日新月异,电力事业发展迅速,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台区81个。21个行政村,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龙潭镇围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林业政策,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建设,使该镇成为速生用材林为主、生态林为补充、适度规模经济林的林业发展态势。目前该镇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8%。 龙潭集镇是豫鄂交界乡镇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镇东一公里处的太山水库的主干渠穿街而过,改善了镇区环境。街区正东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镇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条,呈四纵四横网格状分布,交通便利。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三星级城镇”。全镇建有专业市场四处,服装、百货、布匹、副食、蔬菜、肉蛋、瓜、果、建材、农资、畜禽交易等市场齐全。2006年3月由新时代生活广场老伴王峰投资800万元在集镇建成日常生活用品超市和高档家电、家具二个超市,运行良好。集镇从业人员5000多人,日上市流量约2万人次,年商品零售额达2000多万元,市场繁荣,经济活跃,政治稳定,治安良好。 15 广西博白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龙潭镇位于博白县南部,地处两广三县市(博白、合浦、广东廉江)交界处,靠近湛江港、北海港、铁山港。全镇辖1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人。有桂东南“金三角”之称。 龙潭镇是国家杂交水稻繁育制种基地,年水稻制种面积4.8万亩,优质稻种远销国内外,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杂交水稻种子基地。乡镇企业方面,全镇形成了制糖、建材、食品加工、木片、塑料、印刷、服装、交通运输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交通、信息迅猛发展,博沙二级公路横贯该镇,北海至湛江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距镇政府驻地仅8公里,乡村四级公路纵横交错,距两广市场只有16公里。全镇所有自然村都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镇。 该镇有5所中学、47个教学点;有线电视网、广播普及全镇:龙潭中心卫生院被定为自治区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1999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县“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特等奖,荣获市、县社会综合治理一等奖、特等奖。被自治区评为“广西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排名第14位。那薄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2000年龙潭镇中心校被国家教学教育研究中心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同年,龙潭镇一中被评为“全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7130 男 36338 女 30792 家庭户户数 14176 家庭户总人口(总) 67038 家庭户男 36261 家庭户女 30777 0-14岁(总) 25419 0-14岁男 14389 0-14岁女 11030 15-64岁(总) 37854 15-64岁男 19860 15-64岁女 17994 65岁及以上(总) 3857 65岁及以上男 2089 65岁及以上女 176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6536 16 云南宣威市龙潭镇龙潭镇位于宣威市西北部,距市区32公里,辖17个村委会、286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有16669户 60188人,其中男30695人,占总人口的521%,女29493人,占总人口的49%,农业人口58728人,占总人口的97.5%,非农业人口 1460人,占总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长率5.6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人。 全镇国土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17公顷,其中水田462公顷,旱地2955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600平方米。有林地面积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4%。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比上年增13%,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8206万元,增6%;第二产业总产值1.09亿元,增23%;第三产业总产值6013万元,增8%。农村经济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9.2%,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比上年增160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万元,比上年增2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44万元,比上年增支438万元,增加28.1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45万元,贷款余额553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825万元和1385万元。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9.6万亩,粮食总产量2.79万吨,增产382吨,其中优质玉米播种3.65万亩,产量1.57万吨;马铃薯播种3.4万亩,产量7278吨;建设优质玉米制种基地450亩;种植烤烟8500亩,收购烟叶200万斤,实现产值1179万元,实现税收235.8万元;畜牧产业迅猛发展,年末出栏肥猪9.8万头,大牲畜3940头,羊5560只,家禽8.6万只,禽蛋产量189吨,肉类总产量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030万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6年封山育林2500亩,人工造林200亩,义务植树32万株;为实现“万元增收计划”,在打乌、营上、得基、茨德、下格村种植核桃6136亩。 年内,工商经济迅速增长,全年生产销售原煤70万吨,比上年增22万吨,实现煤炭综合产值8000万元,比上年增37%;农产品产供销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发展农村经纪人51名;建筑建材企业收入3200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产值2.5亿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共投资185万元,投工1.2万个,新修、维修市镇公路、镇村公路、村组道路85.3公里;投资110万元修复水毁龙潭河河堤48处2.5公里;投资70万元完成放马坪尼克村饮水工程;投资65万元在下格、打乌村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投资195.7万元建成二期烟田建设工程227件,共保护农田面积1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解决了1万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累计投入76万元,在下格建成1100平方米的小集市1个,新建露天货台31个,桥涵2座,硬化完小学生运动场地750平方米,新建厕所、垃圾池各1个,维修、硬化村间道路6.4公里,目前正积极筹建占地1090平方米的村委会和老年活动中心;投资10万元,选址新建龙潭村、新启村卫生所160平方米,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 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全年发放孤儿、五保、复退军人等人员各项定期补助48.3万元,发放救济粮4.6万公斤,衣服1351件,救济1509人;针对5月霜冻灾害和7—8月份的旱灾,及时拨出救济款4万元,救济粮2.5万公斤,救济重灾户、受灾特困户477户802人;资助3861名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交农村火灾保险费6.25万元,参保率达98%;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00万元;核定优质粮食补贴面积4.2万亩,发放补贴资金45.5万元,核定种粮综合补贴面积4.3万亩,发放补贴资金46.5万元;投资80万元实施完成了市级重点扶持村2个、“安居工程”150户;组织劳务输出564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21人次,实现转移劳动收入1149万元。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完小17所,村小34所。在校学生10643人,其中初中教学班48个,在校生3173人;小学教学班228个(含学前班33个),在校生7470人,现有在岗教职工522人。全镇学校占地面积199409平方米,其中中心学校2000平方米,中学68000平方米,小学129409平方米;中心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810平方米(其中成技校1780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6892平方米。全年投资326万元,对新茂上河小学、大坡完小、新坪完小、业肥完小、中岭子完小等学校进行排危改造,新建校舍4806平方米,排除危房3259平方米;3509名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所有中小学生免交学杂费,共减免35.1万元;对381名中小学生给予贫困补助,补助3.4万元;享受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教育“三免费”181人,免费3.3万元;小学入学率为99.58%,巩固率为99.41%;初中毛入学率为99.02%,巩固率为99.01%。 全镇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7人,病床32张,村级卫生所16个,卫生员48个,医务人员26人,病原体床32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5.5万人,参合率90%,5.9万人次享受减免补偿金68.1万元(不含市级医院)。有文化站1个,藏书3700册;有广电站1个,专业技术人员2人,有2个村开通有线电视,可视频道40个。 17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镇龙潭镇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位于省会南京以东30公里,东邻句容市(宝华镇),南侧有312国道东西向穿境而过,背靠沪宁铁路线、再往北便是长江。沪宁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已经建成,沿江大道已经竣工贯通。 南京港龙潭港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8公里长的深水岸线,一期工程占用930米。港区距南京市区30公里,距镇江28公里,地处南京、镇江、扬州的中心区域。南侧有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通过。通过南京二桥、南京大桥和在建的南京三桥、规划中的南京四桥,向北、向西可向苏北、安徽实施“快速辐射”。双向六车道的疏港公路,一端是港区,另一端与栖霞大道相连,从市中心到港区仅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港区南端紧邻铁路龙潭货运站,港区内还规划预留了铁路专用线。同时,南京港是长江上万吨级海轮航行的终点港。随着今年11月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龙潭港区还将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外贸集装箱实现江海对接、运往洋山的理想中转港。 龙潭港区的集装箱货源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南京市适箱货源多。与港区仅一路之隔的南京龙潭物流基地,规划建设面积为7.36平方公里。 18 安徽霍邱县龙潭镇◎ 乡镇简介霍邱县辖乡。1949年建龙潭乡,1958年成立飞跃公社,1983年改龙潭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石庙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0.5?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3.6万。长(集)周(店)公路、105国道过境。辖龙潭、刘大竹园、小山、长郢、杨楼、新城、三里、小河集、桃红、大圩、五里堆、庙岗、刘新楼、朱圩、西仓房、石庙、陈棚、东圩、西闸口、裴桥、金小店、新集、龙王庙、南楼2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红麻、大豆、莲藕。乡镇企业有建材、专用肥、精米加工、印刷、植酸钙等厂。 ◎ 经济发展龙潭地处北温带,是渔米之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岗湾交错,河道纵横,沟塘棋布,交通便捷。 盛产石灰石、花岗岩和优质陶瓷土。农业以水稻栽培为主,适合小麦、油料、甘蔗、薯、豆、瓜、果、菜生长。引用梅山水库和龙潭水库水,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畜牧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皖西白鹅、麻黄鸡、板鸭、三元杂交猪的养殖久负盛名;中华鳖、河蟹、黑鱼、鳝鱼、鳗鲡、鳜鱼、青虾等名优水产打入国内外市场。林业以杨树为多;盛产百部、百合、半夏、紫苏等上百种中药材,“霍紫苏”自古即天下称绝。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5179 男 18398 女 16781 家庭户户数 100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35097 家庭户男 18348 家庭户女 16749 0-14岁(总) 9297 0-14岁男 4972 0-14岁女 4325 15-64岁(总) 23545 15-64岁男 12225 15-64岁女 11320 65岁及以上(总) 2337 65岁及以上男 1201 65岁及以上女 113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4935 19 鞍山岫岩龙潭镇◎ 简介龙潭镇位于“中国玉都”岫岩县西南部,南与大连市接壤,西与盖州市毗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4公里。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组,人口17000人。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85%,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境内辖国家AA级龙潭湾森林公园和关门沟风景区。交通便利,岫庄公路、岫庄铁路穿境而过。 近年来,龙潭镇党委、政府以执政兴镇为第一要务,强化规模抓农业,突出重点抓工业,繁荣市场抓第三产业,全镇经济社会得到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在工业上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铸钢为主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上形成了以板栗、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产业,以滑子蘑、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韭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生猪、绒山羊、肉食鸡、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的发展格局;第三产业依托境内国家AA级森林公园龙潭湾和关门沟风景区,带动了餐饮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