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利叶斯·尼雷尔 |
释义 | 朱利叶斯·尼雷尔(斯瓦希里语:Julius Kambarage Nyerere,1922年7月19日-1999年10月14日),昵称非洲贤人,坦桑尼亚政治家,也是坦桑尼亚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统(1962-1985),泛非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非洲统一组织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自治和独立有非洲贤人之称的尼雷尔1922年7月生于坦噶尼喀扎纳基部族酋长家庭。父亲虽然是酋长,但家里异常贫穷,漏雨的茅屋要靠母亲为儿子遮风挡雨,这对尼雷尔刻下的烙印无疑是永恒的,他执政后的理念“让人民住上好屋顶的房子”就是这种成长铸就的。 能够干活后,就像农民的孩子一样放羊、割草、做饭,直到12岁才上学念书,读了2年小学就上中学了,并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1943年进入当时英属东非唯一的殖民地大学——乌干达的麦克雷雷学习,受洗为天主教徒。大学毕业后担任教师,并且于1949年到1952年期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学习有关历史学与经济学的专业知识; 回国后投入独立运动,1954年出任坦干伊喀非洲民族联盟(TANU)主席,主张社会平等、民族和谐、独立自主,引起不少当地人支持,1955年和1956年他到联合国托管委员会和第四委员会去提出独立申请。在谈判中他要求确定独立日期,遭到英国当局拒绝。但双方的对话从此开始。这使他成为卓越的坦噶尼喀民族主义的发言人。尔后他被英国任命为立法院议员。由于独立进程缓慢,于1957年愤而辞职。 1958年他接受英国当局提出的非洲居民、亚洲居民和欧洲居民分开选举的办法。选举结果民族联盟在3部分居民中的候选人均获全胜。在1960年坦噶尼喀的选举中,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控制了71个席位中的70个,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党。尼雷尔出任殖民地政治首席部长;1961年坦噶尼喀宣布独立,尼雷尔出任第一任总理,但于1962年1月为加强坦赞联盟的领导辞去职务,中国派驻非洲的第一个大使何英就是在这时候去拜访他的,由此获得了他的真心信任。 联盟和战争由于尼雷尔继续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为中心进行组织扩张,他实际仍控制政府。后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与桑给巴尔的ASP合并为坦桑尼亚革命党至今。 于1964年两国合并为坦桑尼亚以来,尼雷尔便是坦桑尼亚联合国家的总统。他每三年重新当选一次。 还在没有合并之前,坦噶尼喀德民主就面临巨大挑战,以坦噶尼喀劳工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而士兵的哗变更加剧了政治紧张。尼雷尔平息军队叛乱之后,取缔独立工会,建立绝对隶属于执政党坦桑尼亚民族联盟的工会团体。1965年,尼雷尔定于一尊,坦桑尼亚宪法修改规定实行一党制,坦盟为全国唯一的合法政党,非洲-设拉子党为桑给巴尔唯一的合法政党。1977年,两党合并为坦桑尼亚革命党,尼雷尔既是这个党的主席,又是国家总统,党政权力集于一体。当然,十分有趣的是,尼雷尔建立的这个一党制其内部是有竞争性的,即各级的每个议员均可两名候选人参选,普通党员可以推选候选人,胜者当选,堪称一绝,找不到第二个。 他的抱负和影响不限于东非。他积极主张运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对付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他对制订卢萨卡宣言起了重要的作用。宣言号召黑人和白人在整个非洲的和平发展中进行合作。他为一党制国家辩护,认为刚刚建立起独立的政治经济的年轻国家,不能让多种多样的选举来危害它的根基。 1972年,尼雷尔对邻国乌干达驱逐亚洲人(主要是印度人)的做法进行了猛烈抨击,乌干达的独裁者伊迪·阿明1971年政变推翻了米尔顿·奥博特政府后,一直对坦桑尼亚怀有敌意,因为奥博特是尼雷尔的好朋友,尼雷尔一直想帮他打回国去,夺回政权。1978年10月,内外交困的阿明以打击反政府武装为由入侵坦桑尼亚,乌坦战争爆发,尼雷尔寻求国际调停无果后依托自己武装反击,一直打到乌干达将阿明赶下台。后来的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就是那次战争中的主将之一。 非洲社会主义1967年尼雷尔宣布阿鲁沙宣言,表示将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建设坦桑尼亚,同时与中国建交,发展集团式的农业,追求农业自主;而尼雷尔也提出“乌贾玛计划”,将银行与企业国有化、建立统制经济与农业集体公社,以追求社会平等,这大大打击了受外国投资者支持的工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得到许多外西方经济学家支持的尼雷尔想向世界证明,非洲国家的经济在没有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模式的帮助下能够自力更生。但是由于石油危机与农业生产的大幅衰退,他的非洲社会主义计划彻底失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公路、水源和电力)的改善未得到重视,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依赖外国援助,但另一方面,他同时对广大国民进行免费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这一尝试相当成功,到1980年,坦桑尼亚国民受教育率居非洲第二位。 尼雷尔坚信非洲社会主义能够成功,其结果是,坦桑尼亚虽然在教育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但他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80年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自动离职后,给它以很大的震动,最后于1985年辞去总统,由阿里·哈桑·姆维尼继任。但是尼雷尔仍然担任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一职,并且以非洲联盟的发起人身份,南方委员会主席身份。勤于奔走国际事务,协助调停东非各国的内战,特别市调停布隆迪部族冲不遗余力、心力交瘁而死。 评价和总结当尼雷尔因其个人魅力和所受良好教育在非洲以外的国家大受欢迎时,却招致非洲其他领导人的嫉妒和猜忌,他们中的许多不明白,为什么尼雷尔以民主的身份赢得西方潮水般的赞誉,而坦桑尼亚实际上实行的却是以尼雷尔为首的一党专政,经常有报道说,尼雷尔对任何企图成为政府反对派的人都实行毫不留情的压制,早在1962年,他就强行指定有关法律,禁止工人运动,随意拘留所谓的“混乱制造者”。而西方人对大多数这类的报道经常不屑一顾。 这都来自他的美名——没有留念权力,更没有积累财富。 尼雷尔不恋权的主要标志是两次辞职:1985年,尼雷尔辞去总统职务完全是自愿的,而且谁劝都是去意已决,这一年他63岁。他说:“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24年了,我想已经做的够长了”;1990年,尼雷尔辞去革命党主席职务同样是完全自愿的,这一年他68岁。离开时,尼雷尔更是动情地说:“我虽然不再担任党主席的职务,但仍然是革命党的一名党员,如果国家机构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随时恭候。” 不贪财。尼雷尔贵为国家元首,住与居民没有两样的普通民房,拿不高的薪水,几无积蓄,更谈不上国外存款,1981年获得的“第三世界基金奖”10美元悉数捐出。管教子女、家人更是严格的不近情理,绝不允许任何特殊,长子在家务农(读过大学,因参与游行遣送回家),二子在家务农(曾任飞行员,身体不好转业),三子在家务农(推广农业技术),还有大哥、弟弟、姐姐都在家乡务农。对此,莫说非洲,全世界几人做得到? 朴实亲民。担任总统期间,尼雷尔经常步行下乡,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到了农民家,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自己的老家与所在省的首府40公里路程,道路崎岖,尘土飞扬,议员动议建条柏油路,为尼雷尔拒绝,至今仍是土路。退休后,回到家乡的小屋,与农民一样,手拿农具,下地干活,间歇时瞭望茫茫田野,晚上串门聊天,夜间睡在简陋的床上。 1999年10月14日,坦桑尼亚开国元首、前总统尼雷尔因病情恶化在英国伦敦逝世,终年77岁。他逝世后,坦桑尼亚人民处在极大的悲痛之中,因为没有他坦桑尼亚依然会独立,但难说会50年国内无战事、无政变、无叛乱、极少腐败,更难以实现民主转轨后经济进入持续良好的发展状态。尼雷尔推动计划经济虽然失败,但是在非洲仍然有相当的声望与地位;他执政失误与他的认识有关,但绝无任何私心,并且一旦发现错了,非常坦率地承担,不委过于人,不欺骗人民,这就是政治家的担当。 尼雷尔在坦桑尼亚的民众中有Mwalimu的称号,在斯瓦希里语中是“老师”的意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