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蕾
释义

朱蕾,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授课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呼吸学会ICU与临床呼吸生理学组副组长,上海市肺科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康复医学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COPD联盟副组长,上海呼吸学会ICU学组副组长、COPD学会副组长,《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10余家杂志的审稿人或特约青年编委。

中文名:朱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医院教授

主要成就: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代表作品:《机械通气》、《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个人经历

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和危重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较早系统性开展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技术,获得了一系列奖励;参与中华医学会《无创性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的制定;被中华医学会邀请主讲视听教材《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并成为视听教材的编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哮喘及复杂水、电解质紊乱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系列成果,并参与中华呼吸学会《ALI和ARDS诊治指南》的制定。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和围手术期呼吸的管理等作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呼吸道和肺泡全程引流的概念和相应的治疗措施。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心功能不全的呼吸生理学变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左心衰患者可以出现中心静脉压降低,合适应用机械通气有正性肌力作用,并阐明了变化机制,为重症心功能不全的机械通气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发展无创性机械通气预防和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技术”和“九五”卫生部重点课题“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主要完成者。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获得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学位论文)。“一种吸氧装置”于2003年获国家专利(ZL032 31859.6),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三等奖。《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心功能不全的试验和临床研究》于2005年11月通过了上海市的科研成果鉴定。发表科研论文、讲座等80余篇。

1998年和1999年分别被评为上海医科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主编完成《机械通气》、《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肺功能》、《机械通气(第二版)》、《临床呼吸生理学》。

主要学术论著

经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犬的压力—容积曲线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极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

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氧合指数在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犬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围手术期的呼吸生理变化和肺部常见并发症

中心静脉压降低型高血容量肺水肿犬的实验研究

2、古筝演奏家

个人简介

朱蕾生于南京,6岁习筝,启蒙于南京艺术学院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阎爱华教授。7岁获“全国少儿古筝邀请赛”第一名,89年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少年组第一名,并以9岁的年龄创造了中国音乐界录制个人专辑和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年龄最小之最。曾被古筝界称为音乐神童。已故著名古筝大师曹正、音乐家刘德海、闽惠芬等曾给予很高评价,并为其题词勉励。

10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承于王世璜老师。后师从著名古筝大师李萌教授至今。在校期间曾获“东方杯”、“龙音杯”等古筝比赛大奖以及2002年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筝青年专业组银奖。多次获得“傅成贤”、“萨默 雷石东”等国家级奖学金,并参与录制了多部在海内外发行有广泛影响的示范教材。发行了《南乡子》、《巴黎天空》两张个人专辑,主编出版了《古筝常用调音阶对照卡》、《古筝快速识谱拼图卡》等系列教材,受到了专家及各届人士的好评,被认为是当代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之一。受邀出访了美国、德国、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精湛的技艺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报、人民音乐、新华社等著名媒体都给予朱蕾很高评价,称她为我国当今筝坛一位有着精湛技术和刚柔兼备、极富感染力的表演风格的优秀青年演奏家。

艺术经历

对喜欢的事情不要轻易放弃

朱蕾是那种放在人堆儿里立马就能显出与众不同的女孩,不是有让人惊艳的外表,也不是有多么华丽的穿着,而是她那种恬静的气质。采访那天她穿着一身雪白的连衣纱裙,踩着细跟凉鞋,微卷的长发搭在肩上,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手臂撑在桌子上,偶尔望向窗外。

2006年朱蕾发行了《南乡子》和《巴黎天空》两张个人专辑,还在学校读书的她受邀出访了美国、德国、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让更多的人领略了用古筝演奏流行音乐的魅力。

小时候醒着就在弹琴

1980年朱蕾出生于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她就对唱歌和跳舞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开始学跳舞。“舞蹈是比较动的,所以爸爸想让我学一些静的东西。”朱蕾说,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弹古筝,表演者指尖轻轻地触碰琴弦就有悠扬的乐曲流淌出来,她觉得这种乐器特别美,弹奏姿势也好看,于是年仅六岁的她就嚷着一定要学这种乐器。“爸爸到处寻找招生信息,很快就带着我找到了著名古筝演奏家阎爱华教授,让阎教授教我古筝,授课方式是一对一。”朱蕾对我们说,“当时家里并不富裕,而买一架古筝要花大约500元钱,不过父母都非常支持我。父亲会经常告诉我,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轻易放弃。”

虽然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但是练琴毕竟是件苦差事,由于要每天练琴,小学生朱蕾被特批有些课可以不用上。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写作业,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玩了,可朱蕾却与别人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我每天练琴的时间都在8个小时以上,上学前练一两个小时,中午吃饭前再练,到了下午、晚上还要接着练,总之只要我醒着就在弹琴。父母每月会找出几天带我去公园玩,让我放松心情。”虽然小朱蕾平日大部分时间都被古筝占据,却并没有影响学习,跟弹琴的苦比起来学习对于她来说是件很轻松的事,“我觉得学的东西都挺简单的,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优秀,还被评选为南京十佳少年。”说到这儿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次小朱蕾在持续练了好几个小时后实在是不想弹了,也想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出去玩,爸爸就对她说:那你就不要学了。说起当时的情景朱蕾仍然记忆犹新:“一听到爸爸说这话我就觉得跟天塌了一样,心里特别害怕,生怕他真的不让我再学了。我当时就大哭,然后又乖乖回去练琴。其实孩子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能否持之以恒父母起了很大作用。”

音乐小神童也是吵架能手

朱蕾7岁获“全国少儿古筝邀请赛”第一名,1989年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少年组第一名,并以9岁的年龄创造了中国音乐界录制个人专辑和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年龄最小的纪录,曾被古筝界称为音乐神童。

拥有这些骄人成绩的她终于在10岁的时候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念四年级。当时班里仅有14个人,都是在各自音乐领域里顶尖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朱蕾仍然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并且还当上了班长。

在这么小的年纪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朱蕾的爸爸妈妈是非常痛苦的,既舍不得孩子,又想让她有更好的发展。但是朱蕾对于在音乐学院附小的生活,却感到非常有趣,“虽然也很想念父母,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兴奋。我们是四个人一间宿舍,几个小孩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要吵架,我虽然是班长,但还是经常成为跟同学吵架的主力成员。”说到这儿她开心地笑了起来。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朱蕾都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度过的,“表面看着挺顺利,其实是很辛苦的,我到了音乐学院后古筝就成了主课,每天要在琴房练习四五个小时。我小学升初中是保送的,像我们专业在全国只招两三个人,越往上人越少。”聊起童年她毫无遗憾:“我不觉得童年有什么缺失,我觉得我的童年是与众不同的、专一的,我得到的是别人所没有的,是一个很完整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却是快乐的。”

老师背我去比赛

在朱蕾的音乐生涯中有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她的启蒙教师阎老师,在朱蕾的心中阎老师更像自己的家人。

1989年在北京参加“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从南京到北京阎老师一直都陪伴在朱蕾身边。“比赛之前时间特别紧张,我连吃饭都来不及,可阎老师说必须得吃点东西才有精力投入到比赛中去。于是她就带我找到了一家小饭店,等我吃完了她看了看时间,二话没说,背起我就走。我当时个子挺高也挺胖的,阎老师就这么一直背着我跑了一条街,最后到达北京音乐厅的时候,我看到她两鬓已经渗出了汗珠,后背全湿透了,那时感觉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老师说主要是怕我误场,另外还怕太累了影响我发挥,现在每每想到这件事我都会特别感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