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光亚星 |
释义 | 朱光亚星,是一颗小行星,由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人物简介朱光亚,1924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46年至1950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并获博士学位。 曾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励。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他攒了4.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他自己非常节省,经常拿台历反面写东西,如果只需要写一句话,他会撕那么一条下来,而不是用整张纸。 朱光亚对吃饭很不讲究,有什么吃什么。他曾喜欢穿一套旧的布军服,虽然旧,却是干净利索。他自己也是这么一个利索的人,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全是A,连续4年获得奖学金。据朱光亚夫人许慧君回忆,当时的美国教授们觉得看朱光亚的答卷是种享受,因为他一贯卷面清楚干净。 朱明远也因为父亲的这种熏陶受益。“那时候刚开始工作,同事和领导们都夸我很细致。他们可想不到我在家常被父亲说成‘马大哈’。”朱明远说: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这种严格又不是严厉,他对人态度非常温和,就是言传身教。 命名仪式温家宝向朱光亚表示祝贺 2004年12月26日,朱光亚院士科技思想座谈会暨“朱光亚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座谈会和命名仪式并对朱光亚表示祝贺。 朱光亚80岁。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