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德祥
释义

人物名,著名人为著名数学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江苏南通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讲师,昆明师范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昆明师范学院教授、数学系主任、副院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数学学会第二、五届副理事长。是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几何学的教学和研究。编有《初等数学复习与研究--立体几何》、《高等几何》、《初等几何研究》。安徽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

安徽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朱德样,男,汉族,1954年6月生,安徽肥西县人,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73.02——1978.10,芜湖市变压器厂工人、车间副主任、主任、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8.10——1983.12,共青团芜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工部部长(1980.09—1985.10安徽师范大学夜大学学习);

1983.12——1985.09,芜湖市纺织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

1985.09——1989.02,中共芜湖市裕溪口区委书记;

1989.02——1995.01,中共芜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5.01——1996.03,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6.03——1996.04,芜湖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

1996.04——1998.01,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秘书长、党组成员;

1998.01——1998.06,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1998.06——1998.07,中共芜湖市委常委;

1998.07——2000.04,中共芜湖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00.04——2000.05,中共芜湖市委副书记;

2000.05——2003.12,芜湖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其间:2002.03—2002.07在中央党校进修班部学习);

2003.12——2006.06,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2006.06——,安徽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全国著名几何学家、教育家朱德祥(1911~1995)先生字致和,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贫寒家庭。1932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算学系,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历任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副院长,云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196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二级教授。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3次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朱德祥先生品格高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为我国现代数学教育特别是几何学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是20世纪云南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支持朱德祥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不止的人生信念。朱德祥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许多具体困难,他没有被苦难击倒,而是坚韧不拔,严格自励,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踏实做人,克服各种障碍,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充分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南通师范学校“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和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强不息是朱德祥终生践行的人生准则。他说,南通师范学校教务长顾怡生老师的教导给他精神力量:“他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云龙起伏的,要能克服困难,顶天立地;要能化悲观为乐观,化消极为积极,与其苦苦恼恼地干,不如高高兴兴地干,反正得干;等等。这类话使我渡过艰难困苦的诸多局面,甚至生死难卜的场合,我能泰然处之。”这样的人生信念和精神力量使朱德祥在苦难面前,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始终勇往直前,奋发图强,改变了自身处境和命运,创造了人生的辉煌。通过顽强奋斗,他掌握了英、法、德、俄4种语言。这种精神感人至深,具有恒久价值。

朱先生还有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在艰辛的青少年时期,朱德祥遇到了许多好心人。初小毕业失学,语文老师王揖之免费为他补课;上高小,王老师又为他买了洗脸盆。考上高小,无钱读书,姑母借钱资助。考上清华,胡履之老师替他筹措经费,并获得清华大学每年240元的清寒生资助。在清华,他得到熊庆来先生的关怀。抗战爆发,清华大学颠沛流离,清寒公费生资助发生问题,熊庆来为他妥善解决。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刚刚回国的陈省身教授知道他欠债很多,就介绍他翻译从巴黎带回的《代数与几何》两本书,并将译稿推荐到重庆国立编译馆,以期出版后得到稿费用来还债。工作以后,他又得到社会的尊重,享有极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这使他感受到了艰难时世中人情的温暖,而以感恩之心面对人生,报答社会。

朱德祥先生对金钱和名位看得很淡,而对感情和奉献看得很重。他说上高小时舅父对他一篇作文的批语“浮云富贵,敝屣功名”“八个字支配了我一生”。这是八旬老人坦荡磊落的宣示,掷地有声。抗战胜利后,联大北返复校,清华已向朱德祥发了聘书和工资,他本应随清华北上。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还来电催促,说学校初回北方,“需才孔急,速回校”,并由清华驻昆明办事处买好机票。这时,他的恩师、杨振宁之父杨武之先生留任国立昆明师院数学系主任,生了重病,托付他照管家小,处理系务。朱德祥临危受命,一面延请名医为老师治病,一面聘请教师,组织考试,帮助恩师完成了数学系办学任务,使师院数学系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因此丧失了担任清华教授的机会,一辈子留在了边疆。

1954年,鉴于他的资历和影响,昆明师范学院领导要他出来负责数学系,他说:“人要各尽其才。我适合教书,不适合当领导。”苦辞不就。数学系主任一职空缺达两年之久。后来经领导再三动员,才于1956~1958年、1978~1981年当了两届系主任。当了系主任后,他尽职尽责,加强教师培养和学科建设,使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成为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数学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名人录”满天飞,一些人用来自我炫耀,以为一进入“名人录”就成了“世界名人”,但朱德祥从不应命,拒绝进入“名人录”或“名人辞典”。

他被评为二级教授,工资较高。他认为他的所得超过了付出,多次要求学校降低工资。学校领导认为不符合政策,未予同意。他就两个月领一个月的工资。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笔钱积攒到13000多元,他多次表示愿意捐给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云南师范大学为表彰他的美德懿行、激励学生,用这笔钱设立了“朱德祥奖学金”。消息见报,上海科技出版社致函学校党委,回顾了朱德祥先生与该社不同寻常的关系,说出版社还保管着朱先生的6000多元稿酬。原来朱德祥在该社出版的著作稿酬他分文未取,捐献给出版社作为发展科技出版事业所用。出版社将这笔钱寄回昆明,建议征得朱先生同意后作为奖学金基金的一部分。这样,朱德祥奖学金的基金共1.8万元,这在当时称得上巨款。如今,朱德祥奖学金已经颁发了20余年。

人物评价

朱先生具有厚德载物的情怀。他内心世界丰富宽广,为人诚挚朴实,谦虚平易,对别人满腔热忱。对于遇到困难的师生,既从思想上安慰,也从经济上支持,给予切实的帮助。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属于收入较高的人士,但他严于律己,克勤克俭,生活朴素,而把工资、稿酬等慷慨无私地捐出。他使用稿纸的故事传为美谈。为节约纸张,他的稿纸都要用三遍,第一遍用铅笔写,第二遍用蓝笔写,第三遍用红笔写。他长期用小口瓷盆洗脸,一方面是不忘师恩,另一方面是节约用水。他说:“于亲不严,诸事难成。”严格要求子女,不把金钱留给孩子。他说:“不能让孩子做金钱的继承人、争夺者,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继承人、求知的进取者。”他的子女们严守家训,自立自强,成为知名专家。朱氏一家为云南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学术成就

自强不息、严谨治学取得了丰硕成果。鉴于朱德祥在几何学方面的精深造诣,教育部指定他编写了3部高校数学教材。《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立体几何》,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初版印刷2万册,1979年印刷32万册;《高等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初版;《初等几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初版。这3部教材1991年统计,共印行70万册。1991年以后,仍在反复印刷,《高等几何》到2005年共印刷25次,《初等几何研究》到2003年印刷21次,成为高校权威教材。他还翻译了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阿达玛等人的经典教材《初等数学教程》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理论与实用算术》等,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累计印刷近30万册。此外,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写了条目。他译著的著作累计发行量达200多万册,创造了奇迹。1989年,他的几何学系列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高等几何》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人物影响

朱德祥光风霁月般的胸怀、高洁的品格和卓著的学术业绩,赢得了国家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敬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把他的事迹拍为电影短片《闪光的铺路石》在全国放映,《云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报道他的事迹,用以激励人们。世界级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肯定朱德祥“在数学教学作了重大贡献。”(见《朱德祥执教五十五周年文集》,唐家祥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赞扬他的人品和奉献精神:“朱先生是我父亲的学生,又曾做过我弟弟们的老师,和我家有两代的关系。我们全家都极佩服他的平实诚恳的态度,和为教育工作奉献一切的精神。”(同上)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所有直接或间接受过他教育的人。熊庆来先生在谈到他培养的优秀学生时,将朱德祥名列其中。

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

1943出生于重庆万州,现为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桢艺术研究会会员、编审、成都人物画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新画网加盟画家。

六十年代末期,德祥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不久便在藏族地区的红原扎了根,一泡就是四年.在这里虽然生活艰苦,可特有的民族风情却带给他无比新鲜与艺术的冲动,他先后从事过油画、水彩、水粉画的创作尝试,试图用稚拙的画笔去表现这古老、壮阔而又深邃的历史。然而,他没有如愿,他没有足够的创作条件和成熟的思维去表现精深与博大的民族,他只在这片广褒的土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速写稿,和无数难以忘怀的记忆。那记忆,又多多少少带着梦幻的色彩和苦涩的留恋……

七十年代初,他去了西藏。那真是一步一座殿堂,他算是走到了西部的最高峰。同时,也进入了人生最冷漠的反思。在"日光城"近五千个日日夜夜的磨炼,他的画风日益成熟他除了大量的绘画创作外,还不断地读书,无论是哲学、宗教、艺术,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歌赋,他都一一涉猎,读书,使他茅塞顿开。使他的创作思维更为活跃。在这个时期,他的《藏族情歌》,《森林中的格桑》,《秋到彭波农场》,《聂局桑布》,《雪域》以及《静穆的罗布林卡》等作品获得相当的声誉,

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

朱德祥,男,1960年 8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市,全日制研究生,工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工学博士,研究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