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珠光
释义

基本信息

读音:珠光(zhū guāng)

释义1

1.珍珠的光华。

来源1

汉·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

唐太宗 《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谢翱 《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

释义2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来源2

唐·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元·邓雅 《过彭蠡》诗:“珠光烨烨湖水复,湖水滔滔流向东。”

清·查慎行 《池上看雨》诗:“绿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珠光宝气

【释义】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彩。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化学名词

简介

珠光是具有高折光指数的细微薄片平行排列而产生的。这些细微薄片是透明的,仅能反射部分入射光,传导和透射剩余光线至细微薄片的下面,如此平行排列的细微薄片同时对光线的反射,就产生了珠光。化妆品厂一般采用珠光片来生产珠光浆。然后将其加入化妆品中,产生珠光的效果。也可直接加入珠光片产生珠光的效果。

影响珠光的主要因素

①.硬脂酸酯组成及用量的影响;硬脂酸酯组成要以单酯为主并配以少量双酯才能产生较好的珠光效果,珠光性能同样也和珠光剂的用量有直接关系: 用量太少, 珠光效果不明显, 而且珠光浆的稳定性能较差; 用量太多,又会使珠光剂在珠光浆表面析出, 珠光密集而不易分辨, 甚至形成乳液, 使珠光效果极差。

②.搅拌速度和冷却速度的影响;适当的搅拌与冷却速度能使珠光剂获得适当的结晶尺寸, 并使珠光剂晶体定向排列。搅拌和冷却速度过快会使珠光浆呈高度乳白状、闪光低,同时珠光剂结晶太小, 反射光和透射光各自折射导致珠光效果变差。如果在冷却过程中不搅拌, 则珠光剂会聚集成较大的晶粒而易沉淀, 不能很好地分散在水中, 这样也使得珠光效果很差。

③.乳化剂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黏度的影响;乳化剂的用量对珠光浆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用量偏少, 则体系黏度小, 珠光剂易沉淀; 用量过大, 体系又会呈膏状。一般用量在20 %左右为宜。产物的黏度对珠光效果的显示与保持有密切关系。体系黏度能保持由搅拌形成的珠光剂晶体定向排列、阻止晶体的重力沉降作用。黏度越大, 珠光剂可以更好分散在体系中, 保持珠光的稳定, 珠光效果越好。如果黏度小于一定值, 珠光效果将显现不出来, 或者逐渐消失。

温度的影响;由于温度与黏度的关系, 从而温度对珠光效果的影响作用也较大。温度升高, 黏度会逐渐变小, 珠光效果也会逐渐降低, 直至消失; 如果温度太低, 则会导致胶冻状产物产生, 得不到最佳的珠光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