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州桥 |
释义 | 开封州桥州桥,唐时叫“汴州桥”,五代称“汴桥”,北宋时改名“州桥”,也称“天汉桥”。由唐代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由此可见,当年的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纯石结构的平桥。 宋代汴河流经东京的里外城,河上有桥十三座,其中以州桥最为壮观。当年州桥“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每当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银波泛泛,皎月沉底,一时“州桥明月”被誉为一景。清人无名氏题咏: 石桥高踞浚仪沟,月色如银冷浸秋。 鳌背负山银阙涌,虹光横海玉梁浮。 香车已尽花间市,红袖歌残水上楼。 几度有人吹凤管,汴州风景胜杭州。 据记载,州桥在今南熏门正北,县角十字口南,桥之东接袁宅街,桥故迹不可见,有坐东朝西关帝庙,其庙因建在古州桥旧址之上,遂称为“州桥关帝庙”。相传关帝庙殿前旧有八角亭,高丈余,下砌砖洞,洞下有水一泓,可照见月影,俗谓之“州桥明月”。其实,这完全是牵强附会之说。 州桥是北宋时东京城内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桥,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桥下汴水奔流,浪声滔滔,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商业十分繁荣,笙声连成一片。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中间是天街。《水浒》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可惜,明末毁于水患,遗址在今开封市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 唐宋州桥的样式,由于没有留下当时的画图,现在只能从描写它的诗中去想象。今天,我们见到的“州桥明月图”,市清人模仿送人的画图。这这幅画面中,可以看出,当年州桥横跨汴水,直贯天街,临流玩月,风景绝佳。在州桥南街东首,曾建有明月楼,供人凭眺。 由于州桥久负盛名,骚人墨客,往往形诸吟咏,如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据鞍衰意尽,倚坎艳歌留……”,王安石的“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于孝宗乾道六年出使金国,途中登上州桥时,写下“州桥南北时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的可歌可泣的名诗,表现了爱国诗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愿望,传达了北宋遗民藏在内心的爱国心情。但州桥也记载着亡国的耻辱。据传说,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东京陷落,徽、钦二帝被俘,就是经过州桥到北国去的。 今天,在当年州桥的遗迹上,大街通衢,楼房林立,市井繁华,人如潮流,每逢月夜,天阔地清,到处着银,不是当年,却似当年。 范成大的《州桥》详见下文。 上海州桥上海嘉定州桥,也叫登龙桥。现在州桥附近,嘉定尽力打造AAAA风景区。 更多的相关内容可看州桥老街。 太仓州桥太仓市州桥,三桥中年代最久远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府南街南端,横跨致和塘,始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该桥正中地幅石一侧刻有“安福”两字,可知原名为“安福桥”,可能桥正好对着州署衙门,百姓俗称州桥。 桥长16.2米,亦为三孔,中孔高4.23米,跨度8.05米。南北两孔淤塞年代已很远了,在近年整修河道时,挖出了北边的一孔,现成为两孔石桥。 范成大《州桥》【诗歌名称】:州桥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 ①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正南门。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②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③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 ④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驾,皇帝乘的车子。 ⑤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 ⑥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这里说的是宋朝官军。 【题解】 孝宗乾道六年(1170), 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 将沿途所见所感写成72首绝句,《州桥》是其中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 【译文】: 州桥南北,天街之上,父老伫足,盼望王师,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人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简析】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