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覃镇 |
释义 | 周覃镇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南部,地处三荔公路、三独公路交汇处,距县城50公里,距独山57公里,距荔波37公里,辖17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3230户,总人口15839人,面积153.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该镇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简介周覃镇辖场坝村、水蒙村、板料村、和周村、三院村、板引村、的查村、板党村、洞览村、新各村、板光村、水便村、播花村、新合村、三江村、拉近村、水备村17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3230户,总人口15839人,布依族人口占51%,水族人口占45%,其他民族人口占4%;邮政编码558109;平均海拔720米,年平均气温17.4℃,年日照1210小时,无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全镇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耕地15300亩,其中稻田9500亩,旱地5800亩,农民人均耕地0.97亩;森林面积4.4万亩,覆盖率43%;荒山草坡12万亩 历史沿革周覃在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之前属广西庆远府荔波县,雍正十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周覃也随荔波县划归贵州省。1957年,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因荔波北部周覃区(含周覃、九阡、三洞、廷牌、恒丰四乡)水族人口较多,便划归三都水族自治县管辖;1958年 11月至12月,周覃公社成立。1959年 元月,三都县城途经周覃至九阡省道公路竣工。 1962年底,恢复周覃区建制。 1984年10月5日,三都县人民政府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84)黔府通213号文件通知,决定撤销周覃乡,建立周覃镇。 1991年9月30日,全县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全面结束,撤销周覃区,将水东乡的板引、的查、板党、水蒙、新各村划归周覃镇。 发展状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这些年来,周覃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现17个村全部实现“三通”(通电、通水、通路),组“三通”率达95%,通广播电视率达85%,通程电话、移动、联通覆盖率80%;金融、工商、税务等社会服务功能已初步健全;1999年,作为黔南州最大水库——芒勇水库完工并投入运行后,周覃成为了该水库的主灌区,灌溉水田面积达3500亩,在芒勇水库的带动下,镇内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水电站2座(拉号电站、拉也电站,装机容量400+320千瓦,发电量370千瓦小时),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为350立方),另一座11万KV变电站目前也在筹建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周覃的主要农田灌溉以及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等问题。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周覃成为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主要产粮地和畜牧大镇,其中所种的锡利贡米、凯香优和宜香系列优质稻米远近闻名。除了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外,周覃镇的其它社会经济建设事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小城镇建设上,1995年,周覃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2年,又被列为全省100个试点中心镇。 在扶贫工作上,已解决贫困人口增收和脱贫295户1237人,至2007年末,全镇贫困人口由2003年的5120人下降到4080人,低收入人口由2003年的5250人下降到了4248人;17个行政村中中,有一类村5个(板党、三江、洞览、和周、的查),二类村2个(水蒙、板引),已分别于2007年、2008年落实实施和计划实施“整村推进”工作。 教育状况在文化教育卫生上,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周覃中学,在校生达1029人,专任教师55人;有完小6所,初小4所,在校生2002人,专任教师87人;另有幼儿园1所,中心卫生院1座。 发展方向着力构建“一区三带四产”经济发展格局,重点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把周覃镇建成瑶人山至荔波旅游线的一大旅游站点,成为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新亮点; 二是“矿冶、电力工业强镇”战略,2010年达到规模工业产值1500万元; 三是“特色农业富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商品猪出栏3万头,商品牛1.8万头,实现人均2头商品猪,户均超过1头商品牛; 四是实施“城镇化建设活镇”战略,力争到2010年使镇域面积扩大到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7%以上。努力把周覃建设成为全州工业园区亮点镇、全县小康龙头镇,南片区民族风情旅游典型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