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宗莲 |
释义 | 周宗莲(1920~ ),家住现在的新兴乡,这里外临沅水,属堤垸保护,由于垸老堤薄,时遭溃决,每次溃垸后讨米逃荒者不计其数。小时候的周,目睹此景,曾问父亲“为何不堤修好?”父亲叹曰:“收费有人,修堤无 ,怎能修好”!周听后坠入沉思之中,曾对父曰:“等我长大了,一定把堤修好,让大家过好日子……” 七岁时父亲送他入校读书,聪明过人,转眼进了大学。在选择专业时,这个从苦水中泡大的孩子,未忘记自己儿时的心愿和诺言,毅然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立志治水兴利,救民纠国。在国立北洋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后,走出国门,赴英留学深造,又获英国孟都斯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德国普鲁土水工研究所研究员。 国外的待遇虽然优厚,但周的抱负在自己的国家、在可爱的但又水深火热的祖国,不久请辞回国。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网罗“名才”,以维持自己的命运,曾想拉周从政回国后即把周送到中央训练团第25期党政训练班学习,毕业后推荐他出任国民党天津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可是周的理念是想着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民服务,为国效力,对从政为官不感兴趣,好不容易才辞掉了政务,先后被聘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师,华北水利委员会工程师,,北方大港筹备处工程师,航空委员会西安飞机场工程处总工程师,陪都(重庆)建设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沅资流域规划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兼工程立案人等职。 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他利用所学的先进技术和自己的特长,为我国的水利建设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对我国一些大江大湖的论理撰写不少编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主张和建述。如在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和论理对策上,他主张江湖两利,湘鄂双保,建议在长江上游建坝,蓄水制洪发电,在中湘扩宽荆河段,加速洪水宣泄,减少入湖流量。在担任湖南省沅资流域规划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时,曾撰写《整理湖南水利大纲》第四卷的五、六期上,提出湖南水利应“以防洪为主”,认真加固堤防,整理河道,并在“四水”上游筑坝拦洪等等。还建议在各条江河流域区内特别是上中游地带造林育草,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淤塞河道湖海。要认真测量天候,加强科学预报,兴建水文站,积累水文资料,,注意河道疏 ,加强堤防维护管理,囤积防汛器材,落实放护责任,平时加强管理,抗洪统一调度等等。可惜的是周先生的这些有益建议,在国民政府极其腐败、军伐混战的当时,又有谁会来管这些事呢?真是报国空有憾,为民没有门。 治水不成,转而育人,一腔热雪,倾注后生,先后担任过国立北洋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院长,国立西北工学院水利系主任,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校长等职。据授业者介绍,周先生对学生,俨如父子,至亲至爱,有学这风度,无权威架子。授课时,谈笑风生,立编精辟,博行旁证,多方比较,以球概念清楚,新鲜明白,不不时设疑置论,引发思考,精行资料,免生岐义,深为学生敬仰称颂,师从如云,其家中经常是白日客盈门,夜有来访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为了留 文字,以传后人,常常于深夜或假日假期,将自己所学所得所思,握笔成文,耕耘不息,仅水利方面的编术就达10多篇,有些辩述对现代的水利工作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失足成千古撼。可惜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正当他可以大展才华之际,他去了台湾,从此与家乡失去了联系,至今音讯全无,可能早已不在人世。如果周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建国以来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拍手叫好,盛世中华帮助他圆了儿时的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