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一波
释义

个人履历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70年09月参加工作,1977年0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

人物生平

1970.09——1971.09,电子工业部4320厂工人;

1971.09——1971.12,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会计训练班学习;

1971.12——1977.10,电子工业部4320厂财务科会计;

1977.10——1986.06,电子工业部4320厂劳动工资科干事、副科长(期间:1984.06—1986.06,在中共陕西省商洛地委党校学习;1994.08—1996.12,在中共中央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86.06——1986.09,电子工业部4320厂党委办公室主任;

1986.09——1991.03,西京电气总公司人事处副处长;

1991.03——1991.10,西京电气总公司劳动人事处处长;

1991.10——1992.03,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组织干部处副处长;

1992.03——1994.09,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组织干部处、政治处处长;

1994.09——1996.12,陕西省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处长(期间:1996.07—1999.07,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学习)

1996.12——1997.09,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级组织员、经济干部处处长、陕西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1997.09——2002.07,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97.09—1999.09,在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2.07——2005.07,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

2005.07——2008.01,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2008.01——2008.02,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02——,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共17大代表,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中共陕西省第11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社会职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荣誉奖励

2007年04月,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与人民网地方网群评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的地方领导”;

2007年09月被评为“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新闻人物”.

部分重要活动

2002年07月

2002年07月,周一波甫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即邀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同从事陕西省榆林市跨越发展社会系统工程研究,后亲自兼任“陕西省榆林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系统工程”(陕西省榆林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合作主持人;

2003年

他始终认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第一资源;在2003年大力实施人才系统工程战略,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专家、“两带一帮”(1名专家带1名市县乡领导,1名苏州干部带1名对口单位的干部,被带的干部带1名后备干部)和“三给一罚”(“腾出好位子给人才坐,盖起小洋楼给人才住,拿出百万元给人才奖,浪费人才要重罚”)等制度,并采取“5个1批”(盘点1批、培养1批、借1批、聘1批、调1批)的办法,联系各类人才509名.在领导干部选任上坚持“以德入围,以绩入选,人才取胜”的原则,1批优秀年轻人才走了领导岗位.他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为拔尖人才画像;并亲自给受表彰的专家和人才送上自己亲笔签名的联系卡,卡上写着“随时欢迎您的光临,随时恭听您的建议及批评”及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宣示自己求贤若渴之心.

发起“蝴蝶效应”

2003年,他通过媒体驱动发起的1场良性“蝴蝶效应”,引发了在全榆林市产生强烈“冲击波”的“从郭培才现象看榆林的人才环境”大讨论,在榆林初步确立起“引进人才比引进投资更重要”的新观念,为榆林的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奠定了思想基础.该事件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周一波要求人事部门要树立3种意识

概述

(1) 人是第1资源意识;(2) 人才投入是收效最高的生产投入意识;(3) 浪费人才也是错误的意识.

2003年11月06日,他在榆林市人事局检查工作时指出:榆林市要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具有时代先进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他要求人事部门要树立3种意识:(1) 人是第1资源意识;(2) 人才投入是收效最高的生产投入意识;(3) 浪费人才也是错误的意识.任何单位,如果领导是人才,周围就可以集聚一大批人才,那里的工作就能活起来,就有创造性、超前性.有资源,无人才,资源可能失去;有人才,无资源,可以得到资源.他要求榆林市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搞人才开发系统工程;并强调:“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超前的意识、一流的人才,榆林一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薛春生:《周一波在市人事局检查工作时强调人事部门要树立三种意识》,榆林:《榆林日报》,2003年11月14日).

发起了“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

2003年他与从事榆林市跨越发展系统工程研究的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同发起了“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

处事果断

2007年12月25日“绥德拦车签字事件”发生后,因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在国内外造成了轰动性影响.周一波在出差返回当地后,于当天(2008年01月04日)夜间亲自率队赶赴绥德对事件进行及时果断处理,有力地制止了事态的负面影响.

主要论著及讲话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08月04日,第1版;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周一波:《让十七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共榆林市委中心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1月03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6日;榆林电视台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周一波:《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科学制定和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持续提供强大支持——在榆林市跨越发展科技专项研究验收会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9日.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主要内容亦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之“干部论坛”专栏,2008年01月10日。

周一波(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全面、强大而持续的科技支持——在榆林市科技科普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8 日),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12日,第1版、第7版。

周一波:《让人才在榆林开发中大显身手》,西安:《当代陕西》,2004年第2期.

周一波:《秀美新榆林》,北京:《了望新闻周刊》,2005年04月18日(第16期).

周一波:《在沙漠边缘再造秀美山川》,北京:《求是》,2007年第19期(总464期),“经济改革与发展”栏目.

艺术成就

周一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家协会、埙文化学会会员,曾出版了3本书法集,《古埙新曲》光碟被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2006年,他在镇北台吹奏的《大漠埙曲》,博得了前来榆林长城游的各国使节的热烈掌声;他的书法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文博院收藏,有“百姓书画家”之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甘当人民公仆,深入基层时为百姓树碑、为英模画像,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主要艺术作品

《世纪书坛菁英·周一波》(陈履生主编,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周一波书法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中英文书法作品“和谐(Harmony)”(赠国际友人,榆林新闻网,2007年08月16日)等;

美术作品《毛泽东长征到陕北》(北京:《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0日,第5版);

美术作品《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北京:《光明日报》,2007年08月30日,第10版;北京:《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2日,第15版)

音乐作品——周一波埙曲演奏:《古埙新曲·永远的丰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北京: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

媒体眼中的执政者周一波

作家

著名作家冷梦在《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长篇报告文学,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对周一波有专章生动描述.

杜晓英:《发现被历史遗忘的高西沟?——访著名女作家、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作者冷梦》,原载“中国散文网”;2006年01月23日。

王观胜在《一位市委书记的工作哲学》(大型报告文学集《陕西作家赴陕北能源生化基地采风录》,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2003年)。

报刊

韩宏:《“引进人才”竟被闲置3年》,上海:《文汇报》,2003年02月27日,“国内视窗”版.

刘仲平、鲁明智(《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过问研究员郭培才上岗》,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3月05日.

沈峰:《郭培才为何成不了千里马》,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3月06日,第A03版,“经济评论”栏目.

贺永军:《三秦论语:向人才道歉》,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4月24日.

傅昌波(《人民日报》记者):《“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人民日报》,2003年05月13日,第15版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切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郭培才事件”冲击波》,新华网西安2003年07月08日电.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喊缺人才,人才却被闲置3年——“郭培才事件”在榆林引起巨大震动》,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07月09日,第1版.

《人才“青菜”险些沤成“黄菜” 榆林“郭培才事件”引人深思》,福州:《福建日报》,2003年07月09日,第5版.

《引进专家闲置3年 上访百馀次书记发怒才上任》,香港:《香港商报》,2003年07月09日,“中国新闻”栏目.

孙德宏(《工人日报》评论员):《浪费人才是对社会的犯罪》(社评),北京:《工人日报》,2003年07月10日,第3版.

杜耀峰(《陕西日报》记者):《能否用好人才是执政能力的检验——榆林市“郭培才事件”调查与思考》,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11日,第1版.

于绍良、陈钢:《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陕西榆林“郭培才事件”启示录“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7月19日,第A02版,“事件”栏目.

彭庆杰:《一篇耐读的新闻调查》,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22日,“百姓心声”栏目.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浪费人才也是错》,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7月29日,第6版(西部开发),“西域走笔”栏目.

仲琴:《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自我反思》,北京:《中国审计报》,2003年08月06日.

廖仲毛:《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反思》,北京:《中国石油报》,2003年08月22日,第5版,“北方周末”栏目.

李耀军:《“板登须坐三年冷?”——由“郭培才现象”引发的思考》,《领导工作研究》,2003年第10期,第11~12页.

禾茂:《今日时评:人才被“挂”的反思》,武汉:《长江日报》,2004年02月04日.

社会系统工程网报道: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 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摄影

叶涛报道、刘爱文摄影:《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成员常远彻夜探讨社会系统工程》(图片新闻).

记者

刘仲平(《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敞开心扉欢迎舆论监督》,西安:《陕西日报》,2004年08月05日.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主要内容亦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之“干部论坛”专栏,2008年01月10日

艺术家、作家及媒体眼中的艺术家周一波

以下艺术家、作家及记者对周一波的艺术成就有较高评价:

孟西安、王乐文:《市委书记画劳模》,(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08月23日,第8版);

冯东旭、丁静:《市委书记的拜年礼》(北京:《人民日报》,2006年02月03日,第2版;

刘文西:《百姓书画家——周一波其人其事》(北京:《人民日报》,2006年04月02日,第8版;

贾平凹:《读〈周一波书法集〉》,载《周一波书法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序言;亦载北京:《大地》,2006年第4期;

孟西安:《百姓情怀溢书画》(北京:《报告文学》,2007年第2期;

杨树梅:《多才多艺市委书记周一波——泼墨抒胸怀 抚琴寄心灵》(香港:《文汇报》,2007年03月09日);

高建群:《胸中块垒 笔底波澜》(北京:《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2日,第15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