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仁 |
释义 | 1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周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中国最早进行特殊钢和合金铸铁研究和生产者之一。他在中国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组织引导并参与了含氟铁矿石的高炉冶炼研究,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为包头钢铁公司大型高炉的顺利生产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工作的带头人。献身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并为中国早期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创始人之一。 ◎ 简介(1892~1973)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字子竞,江苏南京人。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江宁,1973年12月3日卒于上海。1910年毕业于江南高等学校。同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系求学,获硕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2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冶金研究所所长、硅酸盐工学与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等职。1929年,在他领导下,建立了三相电弧炉,炼出不锈钢、锰钢、高速钢等。是中国电炉炼钢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负责在昆明创办了中国电力制钢厂,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生产出自流井提盐卤用的钢丝绳及其他合金钢。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了实验小高炉,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冶炼与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为两个矿高炉冶炼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以上两项研究成果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他还积极倡导开展国瓷研究。 著有《景德镇陶瓷的研究》等。周仁与任鸿隽同为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发起人,曾交通大学任教务长,中科院华东分院院长。其母是盛宣怀的姐姐;其姐姐周峻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其夫人为聂其壁,聂辑规(上海道台)和曾纪芬(曾国藩之女)夫妇最小的女儿。周仁聂其壁结婚时宋美龄是她的傧相. ◎ 生平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省江宁县。 1908~1910年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学习。 1910~191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机械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17~1919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1919~1921年任四川炼钢厂总工程师。 1922~192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教务长。 1927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28~1949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49~1973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硅酸盐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1973年12月3日逝世于上海。 周仁,字子竞,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苏省江宁县一个小官吏家。父亲早亡,1902年到上海舅父家,进育才中学学习。1904年,回到江苏省镇江市,在承志中学继续求学,1907年12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1908年,周仁升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1910年毕业。不久,他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与赵元任、胡明复、胡适等同行,同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当时,他的数学和文学水平较高,但他选择的却是机械学,因为他坚信“强国必先利器。”1914年夏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考取研究生,所选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是冶金。他感到制造机器没有钢铁,等于“无米之炊”,一个国家没有钢铁就像人没有骨架。 1915年,周仁获硕士学位。为了祖国早日有钢铁,他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及美国摩尔公司的重金聘请,于同年8月回国。回国后,他满怀激情地想去当时中国唯一的钢铁公司——汉冶萍公司工作。经多方接洽,都无结果。 1916年3月,在《申报》馆主编史量才的推荐下,担任建筑新馆、安装机器的工程师。1917年2月,他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其间,还受聘担任江西九江电灯公司的工程顾问。 1919年8月,康乃尔大学的同学任鸿隽受四川省政府委托筹建四川炼钢厂,邀请周仁到钢厂任总工程师。周与任一起去美国摩尔电炉公司购买电炉设备。1921年底回国,返至上海时,四川政局发生变化,机器运至重庆而“搁浅”。他施展抱负的愿望又一次受挫。 1921年底,他与王季同共同筹资创办实业。在上海天通庵办起大效机械厂。1922年受聘到交通大学机械系任教授,1924年出任教务长。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当时交通大学校长凌鸿勋去职,学生纷纷要求周仁出任校长。周仁碍于情面,不便接任,故辞职离校。时值南京东南大学改组为中央大学,周仁出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同年,周仁受蔡元培之托,积极参与中央研究院的筹备工作,任理化实验所常务筹备委员。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任工程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工程研究所内迁,经一年的长途跋涉才到达昆明。此后他们与云南上层人物接触,要求他们投资办钢铁厂。重庆国民政府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富滇银行长缪云台和爱国资本家刘鸿生等,经周仁及其夫人聂其璧的共同劝说,于1939年办起了公私合股的中国电力制钢厂,周仁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此时他仍兼任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但无薪金。 1945年抗战胜利,工程研究所改称工学研究所。1946年工学研究所和化学所一同迁回上海,大部分人员返沪,唯冶金部分留在昆明。直到上海解放,周仁一直负责上海、昆明两地的工作。上海解放前夕,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多次授意周仁去台湾,但他不忍心离开自己亲手经营的工学研究所,拒不赴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周仁应邀去北平商议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工学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周仁任馆长、研究员。1953年,工学实验馆改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周仁任所长、研究员。不久,中国科学院成立“两矿领导小组”,领导包头和大冶两大铁矿的冶炼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在他领导下,会战组经过几年奋战,终于取得重大成果。 195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从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抽出部分人员筹备成立长沙矿冶所(现为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周仁负责制订《筹建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方案》,并担任筹委会主任。 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抓好古瓷的研究和生产,重任落在周仁身上。他在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内成立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亲自担任组长。经过几年奋战,取得了重要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扬。 周仁是一位爱国、正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冶金学和陶瓷学方面成就卓越,多次获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硅酸盐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上海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 ◎ 事迹民国4年(1915年),获硕士学位,系主任劝说他留美攻读博士学位,预言日后可成为著名学者,周不为高薪和名位打动,即回国。 民国6年,周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11年,出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教务长。民国16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并负责中央研究院工程组筹备工作。翌年,任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和所长,建立三相电弧炉进行钢铁冶炼研究。民国22年,炼出不锈钢、锰钢、高速钢等铸件。周为中国电炉炼钢创始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工程研究所内迁昆明并创办中国电力制钢厂,生产自流井吊取盐卤用的钢丝绳及其他合金钢。周是中国科学社负责人之一,并曾在中国矿冶工程师学会任职。民国36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授意周将研究所迁往台湾,周以需要选择所址为由顶着不办。上海解放前夕,朱家骅两次亲笔写信,限令周等速去台湾,周又以保全科研设备为由拒不执行。其实,周在半年之前就已拿到去美国考察的出国签证,他拿着护照迟迟不愿启程,因他不忍离开苦心经营的工程研究所,盼望着新中国诞生。 ◎ 家庭轶事聂其璧之子周麒的讲述:聂其璧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聂缉槼的小女儿,她年轻时每周都要陪母亲上教堂(虹口的景灵堂),这期间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宋美龄。宋美龄也就成了聂家的常客。 1923年,聂四小姐要出阁办喜事了,新郎倌是从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回来在交通大学任教务长的周仁教授(周仁的祖母是盛宣怀的姐姐,所以说也是豪门之后),经两家的老太太商量,邀请尚在闺阁的宋美龄小姐充当傧相。宋美龄爽快地答应了。 那一天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来到聂家,还带了一串珍珠项链。也许那时的宋美龄还不习惯珠光宝气的打扮,也许是那串珍珠已久不使用了,总之在聂家对镜的时候,竟一下子把珠线给扯断了,珍珠滚散了一地,惹得满屋子的人都蹲下身去帮她捡珍珠。等她把珍珠悬挂停当,才陪新郎新娘到花园里去拍照…… 宋美龄为聂其璧做傧相,这本是两家人友好往来的一件好事,宋美龄后来与蒋介石结婚是4年以后1927年的事情。谁知此事传出去之后,过了四十多年到了十年浩劫的时候,我母亲聂其璧的麻烦来了,这件事成了她的一大罪状。造反派们武断地认为,不可能是宋美龄为聂家做傧相,一定是聂其璧为拍宋家马屁,前去为宋美龄当傧相。于是大动干戈,一再审问母亲与宋美龄的关系。更有甚者,有的造反派连什么是傧相都不知道,还逼问她:“你跟宋美龄到底是什么关系?宋美龄为什么要送你一个‘冰箱’?”弄得她哭笑不得。 其实那些造反派哪里知道,当年的聂家老太爷聂缉槼是上海道台(相当于上海市市长),家世当年远要比宋家显赫。我母亲是道台之女,曾国藩的外孙女,三哥聂云台又是大实业家,而宋家的声威是到1927年蒋宋联姻之后才振起来的。1923年的聂其璧怎么会到宋家当傧相呢?就该着宋美龄到我们聂家来当傧相嘛! 然而聂其璧有口莫辩,因为我父母的结婚照被造反派抄家抄走了。直到“文革”后落实政策,亲戚蔡粹盎女士(蔡元培先生的女儿。周仁教授的姐姐是蔡元培先生的夫人,周仁是蔡元培先生的内弟)从发还的抄家物资中,发现了我父母的结婚照,高兴地给她送来。母亲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这张照片可以为我平反了。大家可以看到,的确是宋美龄为我做傧相嘛!” ◎ 研究项目◎ 钢铁研究周仁的钢铁研究为发展中国钢铁事业作出贡献。 1915年周仁回国后,由于国力贫弱和政府轻视科学技术,中国钢铁事业发展缓慢。1928年,周仁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期间,提出工学院以研究钢铁冶炼为主。后来他感到钢铁冶炼与陶瓷、玻璃的烧制在原理上有类似之处,于是在学院内同时创办了钢铁、陶瓷、玻璃三个试验场。 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成立,周仁负责创建工程研究所。他亲自勘察地形,指导施工,建钢铁试验工场于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同时,周仁从国外订购了科研参考书籍数百种,从美国进口莫屋式电弧炉、机电配件、分析仪器以及车床、锻锤等设备。其中从美国引进的三相电弧炉在国内属最早的电弧炉之一。在严恩棫、周行健的共同努力下,试制成功了各种碳素钢、锰钢、镍铬钢、铬钢、不锈钢、碳素工具钢、高速钢、耐酸矽铁、合金铸铁等。产品有火车曲轴、大轮盘、火车碰钩等。许多产品满足了国内一些工厂的需要。 当时国内铸铁技术都是沿用英国老办法。铸模所用的泥沙选配、熔炉火候的观察、制模及浇铸工艺等都没有操作规程。至于炉前检查、成份分析、强度测定等更是无章可循。至于特种铸铁、铸钢及一切优质钢的冶炼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工程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科学试验和总结,为国内各钢铁厂的试验开辟了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为保存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周仁千辛万苦,把分散的技术人员重新组织起来,又把图书、仪器、电炉、材料试验机等从上海途经香港等地辗转运抵昆明。 1939年在昆明城郊的桥头村建成厂房,安装电炉,开始试验。当时困难很多,例如钢铁分析中测定碳需要纯氧,昆明没有供应。他们只好利用一只小火油箱代替钢瓶,应用最原始的氯酸钾加热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用水压法放气,再经纯化后利用。靠坚强的毅力,他们炼出了第一炉钢。周仁欣慰地对大家说:“这是在昆明用电炉炼出的第一炉有意义的钢,值得纪念。”这样,他们又继续进行各种合金钢、工具钢、耐酸不锈钢以及钨铁合金等的试验,并装备了轧钢设备。工程研究所为四川自贡盐井试制了吊取盐卤用的钢丝绳,为电工器材厂生产了硬磁钢,为维修美军汽车生产了低锰弹簧钢,还试制成功了内燃机用的各种合金钢。在周仁指导下,他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了从钴矿中提取氯化钴以及用木炭代替汽油作汽车内燃机燃料的研究,以解决战时的能源问题。周仁和他的同事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一些急需的特种钢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迅速恢复、发展中国的钢铁生产,政府委派周仁、周行健到鞍钢等地考察。当时各厂大多只能生产一般生铁,不能用来制造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汽车轴承、蒸汽机锅炉等,从而激发了周仁研究球墨铸铁的决心。 周仁提出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的设想,他组织了一个试验小组,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石墨化添加剂,掌握了不少元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金相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铸铁,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1951年,球墨铸铁在全国推广,为中国钢铁冶炼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国家授予他们自然科学三等奖。 1953年,周仁任中国科学院“两矿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包头和大冶两大铁矿的冶炼及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包头地区,除有大量的铁矿资源外,还有重要的稀土金属和铌资源。其中稀土氧化物的储量达1亿吨(和铁矿共存的有3600万吨)。由于矿石中含有大量氟化钙(即荧石),而世界上还没有冶炼这种矿石的先例,当时正准备帮助包钢设计建造1500立方米大型高炉的苏联专家,因没有基本的冶炼数据,他们不敢贸然行事,周仁知难而上,迅速组织会战组。冶金研究所上下为完成包头铁矿研究任务而紧急动员起来,由邹元燨任技术负责人,迅速建成一座1立方米的实验炉进行冶炼试验。周仁亲自做含氟炉渣的粘度试验,他与邹元燨,徐元森等系统研究了氟在高炉中的行为,其中包括氟对高炉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氟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他阐明了氟从矿石和炉渣中挥发的机理,解决了含氟高炉煤气对钢铁结构和含氟炉渣对耐火材料的腐蚀问题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对每个试验环节都要作细致的布置,每一重要试验他都要亲临现场指挥,费尽心力。 不久,他将一份既有准确可靠数据,又有精辟分析的报告送给苏联专家,专家十分惊讶,想不到中国人的试验如此神速、正确。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只有炭砖才能抵抗含氟高炉炉渣的侵蚀的重要结论,修改了原高炉仅在炉缸部分采用炭砖的设计方案,改为自炉缸到炉身下部(除风口带外)均用炭砖,从而为1513立方米的大型高炉安全地耸立在包头钢铁基地上创造了条件。周仁等在《金属学报》上连续发表了5篇有关上述成果的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年)。通过这次会战,为冶金研究所树立了攻坚的先例,培养了一支具有过硬作风的队伍。这支队伍在周仁等老科学家的带领和影响下,在稀土的提取利用、攀枝花铁矿的高炉冶炼等研究项目中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 陶瓷研究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奠基人 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可是在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对这些历史名窑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极少有完整的记载。 周仁自幼喜爱陶瓷,以后又萌发了揭开中国古陶瓷奥秘的信念。周仁在“成家不是头等大事,立志才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导下,直到32岁他担任交通大学教务长时才结婚。在简陋的新房中,他精心布置了几件瓷器,可见他对陶瓷的浓厚兴趣。 1927年,正是陶瓷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的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统治者的摧残,使许多老工人失业,许多宝贵经验失传,生产上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1928年工程研究所成立时他决定在工程研究所中设陶瓷试验工场,并决定与中央大学工学院合办,建该工场于南京。他从湖南、江苏等处请来8名技工,筑窑烧瓷,开始了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是年夏,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他奉命精仿古瓷品80件,以资陈列和纪念。在周仁的精心指导下,其质量受到多方称赞。 初战告捷,周仁恢复国瓷精华的信心倍增,为了取得各个时期烧制陶瓷的科学数据,自1929年起,周仁亲自到南京官窑窑址、杭州凤凰山万松岭南宋官窑遗址,进行多次挖掘,并先后两次亲赴瓷都景德镇进行调查。他与景德镇著名老艺人共同对传统青花瓷的制造工艺进行科学实验和总结。 这些考察使他掌握了三个关键: 1.瓷质方面,由于原料选得不精细,瓷器就不够洁白。 2.釉面方面,由于温度不够高,也就不够平滑光亮。 3.彩绘和色彩方面,由于颜色配制不好而不够鲜艳。 为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周仁撰写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第一篇论文《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以后又对如何选择陶瓷坯土配方的准则、一般陶瓷的制造、制成彩色釉、合理瓷窑的建筑、古瓷的烧制等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在仿制古瓷和艺术陶瓷、研制工业用瓷和机制日用瓷方面,周仁领导的陶瓷试验工场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重振民族瓷业作出了宝贵贡献。但当时既缺乏经费,政府也不重视,古陶瓷研究处于困境,工场只好既研究又生产,聊以自给。1938年,陶瓷工场内迁昆明,条件更为艰苦。自1941年起,他们还开展了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测距仪、潜望镜的各种特殊的化学玻璃和光学玻璃的研究。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古瓷研究和生产,欲请郭沫若出马。郭老说,上海有个周仁,对此造诣颇深。周仁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当他听说一些驻华使节出于对陶瓷古国的向往,想在中国买一些瓷器,然而大失所望:中国的瓷器竟是如此粗糙、笨重。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为国争光。于是周仁立即策马上任,并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然而征途并不平坦,要恢复陶瓷工艺辉煌时代的水平,困难重重,历代在景德镇建造的名窑已是一片废墟,周仁重访景德镇,在一堆堆瓦砾中寻珍觅宝。他十分细心,一块手指大的瓷片都要捡起来研究;他对每一个窑址,都要追溯至它的始建年月。此后,他又到浙江龙泉荒僻的山原考察了解宋窑旧址,又和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到黄河流域等地实地考察。“国瓷”小组开展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选择历代精品进行化学分析和鉴定,以求得中国传统优良瓷器本质上的科学数据。 2.根据点滴文献记载和访问景德镇老艺人,选定几种优质原料进行试验。 3.烧制方法原来一直使用柴窑,因大量烧柴有困难,改用煤窑,这样还有利于控制和观察火候。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发现采用离景德镇120公里以外的高岭土和祁门太和坑的瓷石作泥胎甚好。釉面则用距景德镇约55公里的窑里屋柱槽的釉果和景德镇东南15公里的寺前的釉灰为佳。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升温曲线和最后火温。终于,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陶瓷出窑了。这些瓷器轻巧玲珑,晶莹光彩,造形典雅,达到了中国古代陶瓷水平,有些还超过了古代水平。 陶瓷工业在中国虽有悠久历史,但解放前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和美术陶恣;工业陶瓷的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恢复时期,根据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在若干产瓷地区对耐酸陶瓷等化学工业用瓷材料和化学实验用陶瓷器皿的制造进行了研究。自1954年起,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周仁的主持下,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瓷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利用国产原料进行了高压电瓷配方的系统研究。南京电瓷厂采用研究的坯料试制成功并生产了各种型号110千伏级棒形绝缘子和电缆套管等制品。1958年用不同粘土原料研究成功采用普通长石质瓷的工艺制造高氧化铝质的高强度高压电瓷,击穿电压高达40.1千伏/毫米。采用一种研制坯料试制成功330千伏空气压缩断路器用瓷套,经受180个大气压而未破裂。 刚玉制品在特种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在1955年后较系统地研究了以烧结刚玉作为切削刀具材料。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瓷刀片。国产瓷刀比硬质合金更适合于高速切削,光洁度高,吃刀量深。 另外,为了提高人造瓷牙质量,1959年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与齿科材料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了人造瓷牙的研究试制工作。瓷牙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热稳定性、硬度、耐磨性等)都接近进口的高级商品。 与中国许多优秀技艺一样,陶瓷工艺也是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周仁有志填此空白,他和助手张福康等一起撰写了《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等论文,他还与人合写了有关陶瓷研究的论文14篇。他在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绩获得国内外文物、考古、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赞扬,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陶瓷研究项目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82年又荣获国家颁发的自然科学奖。 ◎ 成就及荣誉解放后,周历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冶金研究所所长、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还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为发展国内钢铁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周领导冶金所率先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球墨铸铁,后又在研究所内建立实验小高炉,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和攀枝花钒、钛铁磁矿的冶炼与开发利用,进行探索研究,使“包钢”得以投入全面开发、攀枝花铁矿冶炼实现风口喷吹新技术。 1953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轻工业部要抓好中国古瓷的研究,这个任务落到了周仁肩上。他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历史精品进行科学鉴定,并调查分析各地原料,经反复试验,一批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瓷器试制成功,有些还超过古瓷水平。在此期间,周和合作者发表了10余篇有关陶瓷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和赞扬,有的经翻译在国外发表。周的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73年12月3日,周仁病逝于上海。1986年8月10日,设在区境内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院内,竖立起周仁的半身铜像。 ◎ 培育人才1917年2月,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机械工程。任教两年中,他讲的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善于联系实际,颇受学生欢迎。他教的学生中,有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严济慈,著名冶金学家周行健等人。回国后一段时间中,虽然未能炼出钢材,却为祖国培养了人才。 1922年,周仁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机械系教授。其时他刚30岁,但他已有相当的教学经验。他把满腔热情倾注于教学中。讲解详尽透彻,深入浅出。他那儒雅的风度,平和的语气,加上结合国情的精辟分析常使学生听得入迷。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机械系系主任、美国教授狄凯逊(Dication)讲的课,学生很不满意。于是,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事:1923年6月,机械系的一个班级在班长袁丕烈(现上海市政协委员)的带领下,向学校提出免除狄凯逊的职务,由周仁任系主任,其他班级也纷纷响应。校长虽然欣赏周仁的才华,但苦于不能随便和狄凯逊毁约、取消合同。学生们再次请愿,校长无奈,遂同狄凯逊商量,狄只好启程回国。此事一时在上海交通大学传为佳话。 周仁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主张科学研究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他亲自创办的冶金、陶瓷、玻璃、纺织试验场既是办实事、创实业的具体体现,又是致力于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先例。他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悉心提携后进。他关心青年的成长,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著名科学家。 ◎ 学术刊物周仁还是中国早期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创始人之一。早大1915年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尚处于萌芽时期,在美国留学的周仁等就感奋于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唤醒沉睡的祖国。于是,他与任鸿隽、赵元任、秉志、杨铨(字杏佛)、胡达(后改名胡明复)、章元善等9人在康乃尔大学创办了《科学》杂志,并成立了学社。1915年8月回国后,《科学》改在国内出版,学社也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交流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的学术团体。周仁是该社第一届董事,系董事会五名成员之一。办社的宗旨是:“联络,研究学术,以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他们决心为普及科学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社成立不到20年,除创办《科学》杂志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物的机构——生物研究所;一个专藏科技图书的明复图书馆;一个专门出版科技图书的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科学》在当时是一个权威性杂志,它为发现科学新星起了不少作用。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被大数学家熊庆来发现就是一例。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了一篇华罗庚的文章,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正是这篇文章才使华罗庚——个初中生开了先例进入清华大学这个高等学府当了助教。 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科学画刊》于1933年8月创刊。这个刊物就是周仁与杨孝述、冯执中、徐厚孚、徐宽甫、曹惠群、王琎、卢于道、宋乃公等筹划创办的。周仁还一直是这个刊物的特约撰稿人。时至今日,这个刊物仍然起着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水平的作用。 1954年,周仁与刘彬、靳树梁、王之玺、魏寿昆、张文奇等在北京商建中国金属学会,于1956年10月正式成立。周仁历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1956年在北京参加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周仁又与赖其芳、王涛、时钧、游恩溥、李国桢等创建矽(硅)酸盐学会。他被选为矽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并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有关硅酸盐专业的学术刊物——《矽酸盐》。 ◎ 主要论著1 周仁,邹元燨,周行健.球状石墨铸铁之研究.科学通报,1951,2(7):745~749. 2 周仁,邹元燨,徐元森等.氟对高炉熔渣粘度、熔化性及脱硫力的影响,科学通报,1955,6(10):50~54. 3 周仁,邹元燨等.氟在高炉冶炼中的行为.金属学报,1958,3(1):17~19;3(2):181~196,1959,4(1):1~15;4(2):95~106;4(3):107~113. 4 周仁.我国传统制瓷工艺述略,文物参考资料,1958,(2). 5 周仁,李家治,赖其芳等.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6 周仁,佟明治.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硅酸盐.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5~37. 7 李家治,周仁.气氛对某些瓷坯加热性状的影响.矽酸盐,1959,3(4):158~165. 8 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0(1)89~104. 9 周仁,李家治.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硅酸盐,1960,4(2):49~62. 10 周仁,李家治.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考古学报,1960(9):48~52. 11 周仁,郭演仪,万慕义.龙泉青瓷原料的研究.内部资料,1962. 12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1):1~25. 13 周仁,张福康,李家治.我国陶瓷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的初步总结.硅酸盐学会年会论文集,1964. 14 周仁,张福康.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文物,1964(6):8~12. 15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龙泉历代青瓷烧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73(1):31~35. ◎ 庚子赔款从1909年1月开始,美国已退还首批庚款,首批100名学生年内就要抵美,故1909年农历8月,两部便举行了首次考选,录取47人。其中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北京高等农校校长(当时全国六所国立高校之一)金邦正,我国现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的胡刚复,我国现代化学的开山者张子高、王?,以及曾选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的徐佩璜等。后两年又连续考选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录取了70名和63名,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现代科教文化的开拓者,如胡适、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秉志、过探先、姜立夫、吴宪、孙学悟等。 2 东周第15代天子周元王(?—前469年):姬姓,周氏,名仁。东周第15代天子,前477年—前469年在位,在位8年。周敬王之子。 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勾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周元王正式承认勾践为霸主。 3 西汉官员◎ [汉书]周仁,其先任城人也。以医见。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景帝初立,拜仁为郎中令。 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弊补衣溺裤,期为不洁清,以是得幸,入卧内,于后宫秘戏,仁常在旁,终无所言。上时间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如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上所赐甚多,然终常让,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武帝立,为先帝臣重之。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禄归老,子孙咸至大官。 ◎ [译文]周仁,祖先是任城人。因为医术高明而被皇上召见。景帝为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 周仁为人深沉稳重,不泄露别人的秘事。他平时穿补缀肮脏的衣裤,故意外示不清洁,因此得到宠幸,进入皇宫卧室。皇帝和后宫妃子们嬉戏,周仁常在旁边,但始终不说话。皇上有时问人的长短,周仁说:“皇上自己可观察到。”周仁虽知别人的缺点,但也不在皇上面前诋毁,如此而已。景帝两次亲自到他家。他家迁到阳陵居住。皇上赏赐得很多,然而他常推让,不敢接受。诸侯君臣的贿赂他也不接受。武帝即位后,他作为先帝的大臣得到敬重。周仁因病免职,带着二千石俸禄回家养老,他的子孙都作到了高官。 ◎ 注释任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阴重不泄:言为性密重,不泄人言。 阳陵:县名。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 4 原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所长周仁1934年出生,广西横县人,主任医师。1955年湖南医学院毕业,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教学40年,历任医师、主管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广西职业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至1994年退休。曾任或现仍担任的社会兼职有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全国劳动卫生专科学会委员、劳动部职业卫生委员会委员、全国妇女劳动卫生学组副组长、广西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广西政协七届委员和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等职。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广西和劳动部科技进步奖。“无患于去金属沾染洗涤剂”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专利转让实施后为单位创收15万元。在所发表的数十篇论著中,具代表性的有《铅对女工及其后代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的儿童铅中毒》,参与《环境与生殖》一书的编著,所发表的《职业医学的新课题——职业生殖毒理学》对我国这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倡导和推动作用。并且是我国妇女劳动卫生学科的发起人和带头人之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防疫先进个人,国务院颁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特殊贡献专家证书、广西自治区优秀专家证书和广西科技兴桂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广西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5 永和安集团董事长◎ 简介周仁 男 湖北汉川人,生于1964年,现年47,大专文化,现任湖北省永和安集团董事长,汉川商会会长,湖北省企业促进协会副会长,孝感政协常委,湖北省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董事长在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承担起企业责任,回报社会,他积极参与扶贫、抗震救灾、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 ◎ 创业历程1994年周仁带领十几名下岗职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十多年来,永和安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从一个小作坊完成了化蛹成蝶的蜕变,现已成长为一家专注于提供绿色建筑和环保建材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下属永和安门业、永和安钢构、永和安木门、华云置业,华云汽车等分公司组成。 “永和安”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永和安”牌防盗安全门、防火门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出口名牌等,“永和安”牌木门获得中国木门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湖北名牌产品,永和安钢构拥有国家钢结构专业承包壹级和制造壹级资质,所承建的工程获得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大型钢构件获得湖北名牌产品。 周仁董事长在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承担起企业责任,回报社会,她积极参与扶贫、抗震救灾、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 6 周仁著名台湾金融分析师1996年至2004年,就任于香港讯汇金融集团金融外汇部台湾区技术总监,同时,担任《台湾经济日报》特约外汇分析师。 2003年2008年,任香港英皇金融集团特约金融讲师。 2011年底, 青岛海融贵金属经营公司成立, 聘请周仁担任成都分公司特邀金融分析师至今。 周仁-- 资产价值VS人民币升值在经历了一连串财富转移与股市剧烈震荡后,现今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无外乎是如何妥善的进行财富管理,让资产增值。而当下投资商品品种类繁多,每一个人应当如何了解自己的资产配置问题,投资在什么样的商品才能让报酬率达到自我的满意。针对这些话题,我们本期财富专栏特意邀请到武汉瑞联投资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兼技术总监周仁先生来与我门逐一探讨。 第一,企业是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出口企业经营管理中长期任务,企业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学习汇率管理知识,密切跟踪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变化,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提高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口企业要增强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掌握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可在签订出口合同时, 可订有汇率风险的有关条款, 防止突发情况。 第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锁定相规避汇率风险。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和有效的金融工具,比如运用多币种结算等方式转嫁汇率风险,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并通过适当的美元贷款,来减低利息支出和汇率损失。此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从事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交易和外汇选择权交易,可用此法方将汇率风险控制在业务源头。 第三,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外汇账款占用。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占款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贷款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 第四,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企业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将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带人民币升值后,用到期收汇额偿还贷款或购汇归还、对外付汇,可抵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后直接获利。 灵活地运用以上的几种避险方法,可让企业的汇兑风险降到最低,达到资产保值的目的,而个人投资者来说,如何利用人民币升值来赚取汇差,我们将在下期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