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桦 |
释义 | 1 落叶乔木类植物白桦,落叶乔木,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之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白桦树又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的北方,在草原上,在森林里,在山野路旁,都很容易找到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桦林。另有同名作家,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中文学名:白桦 拉丁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 别称:桦树,桦木,桦皮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金缕梅亚纲 目:壳斗目 科:桦木科 属:桦木属 种:白桦 分布区域:黑龙江,内蒙,新疆,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 ◎ 形态特征白桦为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50cm;树冠卵圆形,树皮白色,纸状分层剥离,皮孔黄色。小枝细,红褐色,无毛,外被白色蜡层。叶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侧脉5-8对,背面疏生油腺点,无毛或脉腋有毛。果序单生,下垂,圆柱形。坚果小而扁,两侧具宽翅。花期5-6月;8-10月果熟。花单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果序圆柱形,果苞长 3—7mm,中裂片三角形,侧裂片平展或下垂,小坚果椭圆形,膜质翅与果等宽或较果稍宽。 ◎ 生长习性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柢混生或成纯林。开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寿命较短。 ◎ 产地分布产生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华北的山西、湖南、河北,西北的内蒙古、宁夏、陕西、青海、西藏、西南的四川、云南西北部。在平原及低海拨地区生长不良。 ◎ 相关用途可用作胶合板、细木工、家具、单板、防止线轴、鞋楦、车辆、运动器材、家具、乐器、造纸原料等。 ◎ 保健用途桦树汁取自我国大兴安岭境内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白桦树,是一种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清香的松树气味,含有人体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机酸、及多种无机盐类,含有香精油、桦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细胞分裂素等等。天然桦树汁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营养丰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桦树的生命之源,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果糖、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素、矿物质等。含有20多种氨基酸,24种无机元素,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多糖和还原糖,因而“桦树汁”饮料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保健作用,是21世纪最具希望的功能饮料之一。 ◎ 药用功能桦树汁有独特的药用功能。白桦树汁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有抗疲劳、止咳等药理作用,被欧洲人称为“天然啤酒”和“森林饮料”。 ◎ 观赏用途白桦枝叶扶疏,姿态优美,尤其是树干修直,洁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之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可组成美丽的风景林。 ◎ 其他用途因其木材致密,可制木器。树皮可提取栲胶、桦皮油,叶可作染料,种子或煤油。 ◎ 繁殖方式播种繁殖或萌芽更新。 ◎ 栽植技术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 ~ 6 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 相关象征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白桦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生与死的考验。 ◎ 白桦树醇中文名:白桦树醇、桦树醇、桦木醇、桦树醇脂、白桦脂醇。 英文名:Betulin 化学名:Lup-20(29)-ene-3b,28-diol 结构式: 分子式:C30H50O2 分子量:442.72 CAS NO.:473-98-3 熔点:256-257 o C 感官:白色晶体,无气味及味觉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及碱水,微溶于正己烷,不溶于水 含量:>98% 检测方法:HPLC,实验室自制定 图谱:待上传 完成日期:2008年 来源:白桦树皮 种中文名:白桦 种拉丁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 种别名:桦树、桦木、桦皮树 科中文名:桦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属中文名:桦木属 属拉丁名:Betula 液体中的晶体 ◎ 白桦林白桦林,bái huà lín。 即白桦树组成的林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属于桦木科桦木属。产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和西北的阿尔泰山;分布在东北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2 中国剧作家、诗人◎ 简介白桦,剧作家、诗人。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平桥中山铺人。1942年春,与孪生兄弟叶楠(陈佐华)一同考入潢川中学(今潢川高中)初中部,课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任宣传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宣传干事、教育干事、师俱乐部主任职务。1952年曾在贺龙身边工作,此后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在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当钳工。1961年调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在武汉军区文化部工作。1985年转业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爱,凝固在心里》、《远方有个女儿国》、《溪水,泪水》(译有英文版)、《哀莫大于心未死》、《流水无归程》、《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的歌》、《白桦的诗》、《我在爱和被爱时的歌》、《白桦十四行抒情诗》,长诗《鹰群》、《孔雀》,话剧剧本集《白桦剧作选》(内含《红杜鹃,紫杜娟》、《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远古的钟声与今日的回响》(内含《吴王金戈越王剑》、《槐花曲》、《走不出的深山》)、《一个秃头帝国的兴亡》(译有英文版本),《孪生兄弟电影剧本选》,散文集《我想问那月亮》、《悲情之旅》,短篇小说集《边疆的声音》、《猎人的姑娘》,中短篇小说集《白桦小说选》(译有法文版)、《白桦的中篇小说》、《沙漠里的狼》,随笔集《混合痛苦和愉悦的岁月》,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苦恋》(又名《太阳和人》)、《孔雀公主》都已拍摄成电影,演讲集《白桦流血的心》等。 根据白桦的《梅香正浓》改写的《梅香正浓》,先已选入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里。 ◎ 诗——白桦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大意: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苏联歌曲苏联歌曲《白桦》Березы 影片《和平的第一天》插曲 作词:弗.拉查瑞夫 作曲:玛.弗拉德庚 翻译:薛范 歌词: Я трогаю русые косы, 我抚弄着金黄的发辫 ловлю твой задумчивый взгляд, 迎着你那沉思目光 Над нами весь вечер березы, 倾听我们头上的白桦 о чем-то чуть слышно шумят. 整夜总在低声地讲 Березы, березы, 小白桦,小白桦 родные березы не спят. 林中小白桦沙沙响 Быть может, они напевают 也许它在歌唱那春天 знакомую песню весны, 春天熟悉的歌声荡漾 быть может, они вспоминают 也许它又回想起当年 суровые годы войны. 想起战争严峻时光 Березы, березы, 小白桦,小白桦 родные березы не спят. 林中小白桦沙沙响 Неужто свинцовой метелью, 莫非枪炮掀起的烈火 земля запылает окрест, 又将燃烧在大地上 и снова в солдатских шинелях, 莫非年轻人穿上军装 ребята уйдут от невест? 又要离开家上前方 Березы, березы, 小白桦,小白桦 родные березы не спят. 林中小白桦沙沙响 Я трогаю русые косы, 我抚弄着金黄的发辫 ловлю твой задумчивый взгляд. 迎着你那沉思目光 Не спятпод Москвою березы, 莫斯科近郊白桦在低语 в Париже каштаны не спят. 巴黎毛栗树沙沙响 Березы, березы, 小白桦,小白桦 родные березы не спят. 林中小白桦沙沙响 4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 正文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105 第六单元) ◎ 大意与情感《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第一段描写整体,第二段描写局部。诗中(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景物描写突出,赞美白桦纯洁、朦胧以及宁静的美,表现出一种高尚人格与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作者简介谢尔盖·亚历山徳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 生平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 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 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他歌颂革命,赞扬工人阶级,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别是“拜伦式英雄”,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邓肯,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梁赞省,处处是森林,他像儿时那样,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叶夫图申科(1933—— )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正是由于叶夫图申科从深层次上把握住了导致“叶赛宁气质”的成因:出于对俄罗斯乡村的执着眷恋而不能认同现代文明的强大推进及其对乡村的破坏。如果说普希金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为争取民族自由鼓与呼的诗人,那么叶赛宁无疑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一个时代的“反面角色”,他强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时代的地域文化,高尔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时就认为他死于城乡文明的冲突,这个判断是相当深刻的。叶赛宁与白银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的一点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他没有流亡国外,象吉皮乌斯等人那样发誓与十月革命势不两立。除了与邓肯出游的那两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罗斯土地上。然而,现实的发展越来越让他感到痛心:“在蔚蓝色田野的小径上,/很快就会出现钢铁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麦,/只剩下一些干瘪的籽粒。//陌生的死气沉沉的打谷场,/给你唱的歌不会使你获得生命!/只有那些马匹和燕麦/将为年老的主人忧伤。”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铁马”(即火车)与活马竞赛的典型场景来体现这种冲突。和他生活在同时代并有交往的帕斯捷尔纳克对叶赛宁充满了理解的同情:“叶赛宁的风景诗的地位,在他的作品为现代大都市的迷宫取代了。一个当代人的孤独的灵魂在这个迷宫里迷失了方向,破坏了道德,他描绘的正是这种灵魂的激动的,非人的悲惨状态。” 当然,如果把叶赛宁之死仅仅归结于城乡冲突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在他自杀的前一年,他还写了《给一个女人的信》向赖依赫倾诉衷肠。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那么,失去引领之后会怎么样呢?不能否认叶赛宁的堕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种结局。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他的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这里撇开作品来谈诗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义。而我以为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在他之前,也有诗人自杀的情况,但是诗人自杀现象却是从他这儿开始的。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