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富元
释义

甘肃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青年作家周富元,三年前出版了长篇小说《九龙湾》,被改编成3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由中影集团投拍,并被列为中宣部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项目作品之一。

周富元1960年出生于宁县石鼓乡佛堂村一个吃过正月愁二三月的农家。家庭的贫困,使他上学的机会得之颇难。他说:“那时,忧愁和胡乱的幻想基本控制着我青少年时的快乐。每当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授课时,就感觉是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使我无牵无挂,让我的幻想飞得遥远,显得神奇。自己犹如一首歌儿里唱的那个一匹狼爱上了羊一样的爱自己的学校。学习给了我无穷的快乐,让我远离了现实,放牧了心灵。”然而这种快乐的路只走完高中就断了。高中毕业那年,他和绝大多数农村青年学生一样回村劳动。他当社员,当生产队会计,当大队文书,当半脱产干部身份的乡文化专干,当县剧团编剧。这些岁月里,他和祖辈一样,过着起早贪黑、上山爬洼的日子。只是这些日子里,和绝大多数农民不同的是,他既要琢磨一家人的生计,还要思谋自己的出路。他的日子过的艰辛苦涩,乏味单调。操劳间隙,他坚守着起于初中时的作家梦。在当乡文化专干时期,他管着近千本图书,不乏有中外文学名著,又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顺手。在如饥似渴地阅读中,他钟情于描写乡村生活的大本小说,一本本读着,一次次和自己身边的农民生活对照比较着。他的作家梦就这般于不知不觉中酝酿着。

只是到了上有二老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时,他才从梦里回到了现实。

1995年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和自己圆梦,他辞职外出打工,先是多地闯荡,哪里有活就哪里干,没活干就走着去找,后供职于宁夏石嘴山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这奋争的历程中,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农民生存的艰辛,自立自强的无助与沧桑。文学创作便成了他在劳作之余宣泄和寄托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生活感悟的一种方式,成了他精神生活的一种寄托和追求,成了他做不完的梦!

他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后,在那些琐碎而又艰难的日子里,没放弃过学习和写作。遇书店便逛,有感悟就写,有满意的就投往报刊杂志社,发表了对他是鞭策,促他更勤奋,没发表,他反省自己在创作上的缺欠。

2003年,在宁夏石嘴山,他开始了《九龙湾》的写作。他说:“我撕了写,写了撕,整章整章地反复修改,53万字的小说,从头到尾地改写了3次,2004年才在西峰定稿。”

他的《九龙湾》一书像个难产的婴儿一样诞生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把该书作为年度重点书目,推向了全国。他的书和他的事迹,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读者在对书的评论中写道:“作品是将作者的生命沉浸于历史长河之中,这种经历与激动的过程,终久不会与他人重复。”扳指一算,周富元从开始文学创作到出版《九龙湾》,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他说:“我的作家梦没有句号。”他认为,人如果没信心、恒心和毅力,是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为了著出《守望边缘》,在搜集写作素材,深化对农民工潮和农民工不幸遭遇的解读,他曾多次奔波于农村,奔走于城市,走访了一百多位跟他曾有着相似经历的农民工及其家人。有时,为了千把字的写实,他几乎要费多半天的时间。为了让这部作品能在2007年面世,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写作计划。2007年,他的纪实文学《守望边缘》一书,终于在庆阳香包文化节上与读者见面了,继《九龙湾》之后,又一次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反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