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而复
释义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于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中文名:周而复

别名:周祖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04年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

主要成就: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计1200万字。

简介

周而复(1914—2004),现代作家,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入私塾学诗词习书法,1933年秋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在光华大学曾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捕。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参与创办《文学丛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夜行集》其他作品【父亲】。

1938年,周而复大学毕业后奔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2月入党,同年秋作为边区文协与八路军总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艺小组第五组组长,赴晋察冀民主抗日根据地参加反“扫荡”、百团大战等战斗,记录了许多生活素材,写了不少短小的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

1943年,周而复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鼓舞下,创作了秧歌剧《牛永贵受伤》、话剧《子弟兵》、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断》《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授予“模范文艺工作者”称号。是年冬,调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编辑《群众》周刊,参与文艺界统战工作。期间出版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而复以新华社、《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随军事调查处赴各地采访,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随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巡视华北记》。这期间,周而复采访了聂荣臻、贺龙、刘伯承、罗荣桓、彭真等将军及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并作了大量报道。在东北三省巡访期间,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的风云》和《晋察冀行》。1946年后,周而复历任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主编《北方文丛》,介绍出版解放区文艺作品。期间创作了《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出版短篇小说集《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

1949年5月,周而复按党组织指示,带领李达、王亚南、舒绣文、于立群等100多位文化界人士赴北平。之后,随第三野战军进入上海,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华东局上海市委外宾接待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等职。他广泛团结各界人士,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统战、工商、文艺、宗教政策。1950年,周而复参与创办《群众文艺》半月刊,普及文艺,培养工农兵作家。次年,作为“五反”工作队员,在上海一个棉纺厂和商店参加“五反”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创作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奠定了基础。

1954年秋,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周而复参加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成功出访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出版了《东南亚散记》。1955年起,周而复先后任上海市政府文艺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文艺工作。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文艺双月刊《收获》。1958年,率中国杂技艺术团访问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增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撰写了《永恒的光辉》、《危地马拉的仇恨》,出版中篇小说集《山谷里的春天》。

1959年后,周而复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协和中拉友协副会长。先后率中国代表团出访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期间写了报告文学《长良川畔》《在古巴前线》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游记《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一、二部。

周而复1978年12月起,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率中国政府或友好代表团,访问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后,周而复出版《上海的早晨》第三、四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期间还出版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程》。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杂文文艺评论集《六十年文艺漫谈》《周而复散文集》《往事回首录》等。

周而复是一位多产、高产作家,作为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顾问,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越、俄、英、意等国文字,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拍成影视剧。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陆定一读了前四卷后致信“看了些外国知名小说和中国的知名小说,能和此书相比的不多。这部小说的出版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诗赞《周而复书琵琶行》:“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启功诗云:“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

个人经历

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20世纪30年代,周而复同志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参与创办《文学丛报》,刊登鲁迅、胡风等人文章。在“左联”小说委员会出版的《小说家》担任编委。1936年,签名参加以鲁迅为首的"中国文学工作者宣言",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和文学主张;参与发表“中国诗歌工作者协会宣言”,呼吁团结抗战。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夜行集》,郭沫若同志为该诗集作序:"这是在重重的压迫之下压得快要断气的悲抑的呼息。这儿也活画了一张忧郁而悲愤的时代相。"

赴延安

1938年,周而复同志在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旋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作为边区文协与八路军总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艺小组第五组组长,赴晋察冀民主抗日根据地参加战斗生活,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反"扫荡",参加百团大战等战斗,记录了许多生活素材,写了不少短小的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

参加延安整风

1943年,周而复同志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鼓舞下,创作了秧歌剧《牛永贵受伤》(苏一平选曲填词),话剧《子弟兵》,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段》、《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授予"模范文艺工作者"称号。1944年冬,调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编辑党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等。

抗战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而复同志以新华社、《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随军调处赴各地采访,及时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随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巡视华北记》,在《新华日报》连载。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的风云》和《晋察冀行》。1946年后,他历任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主编《北方文丛》,介绍、出版解放区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并通过香港向南洋一带发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作之余创作了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出版短篇小说《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等。

建国后

1949年5月后,周而复同志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政府交际处处长、人事局副局长,上海市政协党组书记,华东局与上海市委外宾接待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等职。他广泛团结各界人士,阐述党和政府统战、工商、文艺、宗教政策,恢复发展生产。1950年,参与创办《群众文艺》半月刊,普及文艺,培养工农兵作家。1951年,作为“五反”工作队员,参加了“五反”工作。这一时期他出版杂文集《北望楼杂文》、文艺评论集《新的起点》、散文集《歼灭》等。

外事活动

1954年秋,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下,周而复同志参加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成功出访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将访问三国所写散文,编为《东南亚散记》出版。1955年起,先后任上海市政府文艺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文艺工作。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文艺双月刊《收获》。1958年,率中国杂技艺术团访问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智利,历时10个多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增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撰写了《永恒的光辉》,《危地马拉的仇恨》等。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山谷里的春天》。

1959年后,周而复同志历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协和中拉友协副会长。先后率中国代表团出访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期间写了报告文学《长良川畔》,《在古巴前线》等。出版了散文集《火炬》、散文游记《航行在大西洋上》和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第1、2部。

文革期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而复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长期迫害,失去自由达7年之久。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文化交流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周而复同志先后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12月,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对外文化交流工作。1981年2月,任对外文委副主任。1983年3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先后率中国政府或友好代表团,访问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或友好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重违反外事纪律案件

1985年10月,周而复率对外友协代表团参加日本新制作座成立35周年活动期间,违反外事纪律,犯了严重错误。周而复不听同志多次劝阻,于11月10日擅自参观供奉有日本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并拍照留念。周而复在出席日方招待宴会时,中途退场,以傲慢态度对待日方友协组织,损害了友好关系。正式访问按计划结束后,周而复在即未请示,又无日方邀请的情况下,又留下三人,在东京游览四天,收看闭路电视的淫秽节目,并要求女翻译陪看,被拒绝。周而复身为高级干部,而且是访日代表团团长,竟在访日期间犯有如此严重的错误,为党纪所不容。1986年2月,经中央纪委讨论决定,党中央批准,开除周而复党籍,并建议撤销其所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之职。

文学成就

1979年后,周而复同志出版了《上海的早晨》第3、4部,散文《掠影集》、《怀念集》,文艺评论《文学的探索》和《周而复选集》(第一卷)。从1987年至1994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6卷)。期间还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散文集《浪淘沙》、《欧美风情录》;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1997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1-4部)、杂文、文艺评论集《60年文艺漫笔》和《周而复散文集》(4部)。近年出版了书法集《周而复书屈原离骚》、《周而复研究文集》、《往事回首录》和《周而复文集》等。

书法成就

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诗赞《周而复书琵琶行》:“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启功诗云:“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

书法家

周而复周而复不仅以小说著称,而且还是老一辈书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还参与领导成立中国

书协和建立各省、市书协分会的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和中国书协顾问等职。从童年时代读私塾开始,他就在父亲和业师朱华的严格指导下学习书法,先后临习过颜、柳、欧、赵和二王的大量碑帖,并长期涵泳于欧、王之中。幼时家贫,无钱购买纸砚,他就经常蘸着清水在一块大方砖上练字。他酷爱文学,喜读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从而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年代初,他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同时开始从事写作,结识了鲁迅、茅盾等人,并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未停止对书法的研究与学习。建国后,工作很繁忙,不能够经常书写,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来读帖。“观千剑而后识器”,周而复正是通过对历代碑帖的阅读,将其中有益的精华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会通于意态之际”(明·项穆),从而达到广览博收、取精用弘的目的。他的书法,过去不轻易示人,也鲜为人知,还是在他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以后,由于经常参加和主持一些书法活动,同时也总不时地关心着中国书协的工作,并抽出时间来参加一些会议,大家才从笔会、电视和书法杂志及报刊上见到他的书作,于是很快被他书法的意趣所吸引,以至于长期以来,国内外求书者络绎不绝,令他应接不暇。周而复的书法从小篆、楷书、章草、行书到草书诸体均能,尤以楷、行书为主。他的书法结构严谨,欹侧而取姿美;笔法方折,纤劲而达清秀;结体或大或小,或简或繁;笔画或仰或俯,或轻或重,形成了节奏明快、骨力洞达、肌腴筋健、刚劲蕴藉的艺术特色,并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对于周而复的书法,中国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有过高度评价。郭沫若在写给周而复的信中说:“你的字满好,逼近‘二王’。”同时又不无自谦地写道:“在善书者之前,呈献孩儿体,尤觉手软,真正贻笑大方了。”茅盾在收到周而复的书法作品后复信云:“兄之书法实胜于我,投之木李,报以琼琚,我有奢望焉。”赵朴初在《周而复书琵琶行》一书出版时题诗云:“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君以

欧书书白诗,开卷乍似移船见。心听莺语与流泉,恍睹轻拢而慢捻。诗乎书乎消息通,今古相看两不厌。”启功在《次朴翁韵奉题一首》中也云:“周书下笔开生面,不数江东羲与献。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这些都非常生动地道出了周而复的书法艺术特点。周而复手写的门匾古往今来,一些有成就的书法家,往往又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周而复也是这样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游历世界各地、饱览名山大川实地考察的见闻。长期以来,这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的艺术修养也就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格局。同时,这也是其作品呈现浓郁书卷气息和内涵丰硕、意味隽永的主要因素。周而复在书法创作时还非常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他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富内涵,且具时代气息。他书法作品的内容大多为自作诗词,格调高昂、激情豪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些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书法水乳交融,相互辉映,斑斓夺目。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期间,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周而复总是不遗余力地倡导书法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并先后多次率中国书法代表团到日本访问,交流书艺,以加强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多年来,他曾出访亚、非、欧、美和大洋洲,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总是深入了解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书法交流历史,积极促进书法艺术的交流,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而复与包立民

周而复第一次到包立民家里,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同时邀请的还有两位老报人、老作家。一位是香港老报人罗孚,曾主编过《新晚报》,与周而复相识但不太熟,他比周年轻,也近古稀之年。另一位是京城老报人陈凤兮,她是法国文学翻译家金满成的夫人,担任过何香凝的秘书,被金满成的老同学陈毅戏称为“小京官”。她比周而复年长九岁,时年85岁,与周相知却不相识。他们都是聂绀弩的老朋友,可以说,他们是因聂诗而相识,又因聂诗而相聚。

谈诗之余,包立民取出了一部当代美术家自画像的册页,封套是山水画家何海霞题签的《百美图》。册页中已有贺友直、林锴、黄苗子、尹瘦石、叶浅予、陆俨少、崔子范、何海霞八人的自画像,并有画家的自题或友人题的打油诗词。这些打油诗词,多抒发像主甜酸苦辣的艺术人生,明眼人一看便能辨出个中况味,他们不仅是聂诗的拥赏者,而且题写的诗词也与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包立民萌生广征美术家自绘漫画像并附打油诗的灵感。他把《百美图》的创意向三位老作家讲述了一遍,并请他们一一传阅。

包立民知道周而复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书法家,他的行草长卷《琵琶行》曾博得书坛大家启功、赵朴初的赞评。包立民见他饶有兴味地翻阅自画像诗,忽发联想,如果在册页前的空白引首处,请他为今后出版或展出的《百美图》题一首评赞。包立民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周而复听了不以为忤,十分爽快地说:“好啊,不过我无曹子建七步成诗之才,要带回去慢慢推敲。”不久他电话告知诗已题好,等包立民取来一看,在引首处,周而复题了一首《点绛唇》小令,词曰:

描绘神州,万千人物出君手。

不分美丑,尽比花和柳。

自写真容,称诵时人口。

实难朽,画情诗趣,百美醇如酒。

1997年,《百美图》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社出版。

周而复第二次来到包立民家是1996年深秋。他们一同赴甬参加“巴人文学研讨会”。会后,周而复邀包立民一起游雁荡山名胜,又在温州参观了驰名全国的小百货市场,包立民购了一套落地灯具。回京后,因携带不便,周而复嘱咐前来机场接他的司机,先顺道送包立民回家。车到楼前,周而复本可以打道回府。可是他带着李秘书非要上楼。当时包立民家中来了两位远道亲戚,事先没有准备,客厅没有收拾。他却一点也不介意,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与远道亲戚聊了起来,像与家里人聊天一样,十分平易近人。

最后一次周而复到包立民家中是2000年冬日。包立民乔迁新居,从三元里搬到和平里,由小三居扩充到中三居。周而复听说后,一定要去看看,同时去的还有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刘岚。刘岚是《周而复六十年文艺漫笔》的责编,穿针引线者就是包立民。这一年周而复又将百余万字的《往事回首录》交付刘岚,所以带了刘岚一起前来祝贺乔迁之喜。包立民妻子听说86岁的周老不怕六楼没电梯,来到家中,十分感动。

周而复的住房比包立民大得多,五室两厅——客厅、餐厅,除二厅不设书柜,每间房间(卧室也不例外)都放有书柜,此外,过道走廊里还有一面墙的书柜,书的种类排列得很有规律。据周而复说,夜间他要找书,不用开灯,摸黑也能找到。周而复留包立民吃过好几顿饭,饭菜是阿姨事先烧好的,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冷盆熟菜是现成购得的,只有一道汤,是周而复请客的保留节目——干丝海米汤,其味鲜美,是周而复亲自做的。

人物评价

周而复同志作为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顾问,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是一位多产、高产作家,他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左右。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在国外出版和被拍摄成影视剧。周而复同志酷爱文艺事业,勤奋刻苦,惜时如金;创作严谨,一丝不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的文学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弘扬

主旋律,并以高超的艺术水平,真实反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受到国内外文艺界高度赞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我国先进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