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 |
释义 | 研究院简介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以李长明教授海外团队为基础,整合西南大学已有科研人员组建而成。现有多位管理能力强、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研究队伍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目前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6人,柔性引进研究人员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经历。 本院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包括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新材料(包括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有机光电材料和化学/生物传感器材料)和生物纳米技术等方面。 现有实验室面积2700平方米,建设期内拟投入1500万进行大型仪器的购买与配置。目前本研究院正在积极申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及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与海外研究单位的学术合作又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在未来的发展中,本研究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努力,力争在短时间内建设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医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培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成果,并把我院建成学校以及重庆市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示范基地。借“两江新区”建设契机,推动新能源研究和新材料的研发,推动产业化,为重庆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新闻1 . 3月28日,西南大学隆重举行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成立大会,并聘请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李长明担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院首任院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存根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市科委副主任张文宣读了市科委关于成立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批复,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平、市科委副主任徐青为研究院授牌。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市级部门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受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委主任钟志华院士委托,张文副主任代表市科委和钟志华院士热烈欢迎李院士团队来渝工作,希望西南大学充分发挥研究院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用,有效集成多学科优势,加强政产学研金结合,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我市重要的研究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市科委将积极协调,将研究院纳入今年市里重点支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并按照建设标准和特事特办的原则,在受理研究院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申请一个月内完成审批程序。 陈存根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引进李院士科研团队来渝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成果,对增强我市科技创新实力意义十分重大。并对加快研究院建设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西南大学要整合校内资源,改善研究院科研条件,同时引进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建立学术梯队,发挥团队优势,全力支持研究院打造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二是研究院要紧密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布局,瞄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需求,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三是市级相关部门要在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对研究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让研究院出更高更好的成果和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李长明院士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洁净能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和先进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有机光电材料和化学/生物传感器材料)两个方面,先后主持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30多个基金项目,拥有美国、新加坡等国的专利80多件,2010年李长明博士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遴选为院士。2. 重庆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28日正式成立。64岁的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士李长明受聘为研究院院长。西南大学将在两年内为科研团队提供18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其中1320万元将于今年内到位。 按照协议,在第一个5年建成期结束时,李长明及其科研团队应承担不少于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至少有一项为“973”、“863”重大项目;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2篇;培养或引进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1-2人;获得1-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师资力量部分研究团队成员: 李长明教 授 宋群梁教 授 包淑娟教 授 郭春显教 授 王得丽教 授 鲁志松教 授 胡卫华副教授 刘英帅副教授 乔 琰副教授 研究方向1.电催化(高效催化剂,电极过程动力学及电催化机理) 2.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及其应用基础 3.新型生物燃料(二氧化碳还原、微生物燃料等) 4.纳米材料及生物光解水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5.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基础和应用) 6.光电功能材料 7.储能材料 8.生物芯片分析(微流控生物芯片、蛋白质及DNA微阵列芯片及其生化分析) 9.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单细胞分析及其传感机理研究 10.纳米生物学(纳米药物载体与传输、纳米毒理学、纳米生物治疗、生物纳米马达、纳米生物材料的操纵与组装、纳米生物传感器等) 洁净能源科学 博士点学科情况本研究院依托西南大学生物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强大的科研团队阵容,成功申报了“洁净能源科学”交叉学科博士点。这一跨学科的产物,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领域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带动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也将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改交叉学科近年来备受各国决策层、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因此,西南大学新建这一交叉学科博士点,大力开展相关研究,并培养一批洁净能源学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对于重庆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实现重庆市“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产业1000亿元产值目标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未来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定位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交叉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有利于完善西南大学的学科设置,并积极推动西南大学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学科的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洁净能源科学这一交叉学科主要包括如下四个研究方向: 1.电催化与能源工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光解水制氢及高效氢气存储) 2.光伏材料与技术(高效长寿命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低成本大面积生产染料敏化电池、新型无机薄膜电池、低成本硅电池) 3.储能材料与技术(储能材料、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储氢及二氧化碳还原) 4. 纳米生物电子(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纳米药物与传输系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