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市果树研究所 |
释义 | 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属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所现有职工总数361人,其中科技人员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7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20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5人,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在科研上设有常绿果树、落叶果树、贮藏加工、园艺花卉四个研究室,经济实体建有一个“江津市福禄特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规模现有科研实验和生产示范园地三片:一是位于重庆市江津区长江大桥南桥头的662.8亩;二是位于江津区仁沱镇旁的真武实验场140亩;三是在江津区先锋镇仙池坝建成“重庆市现代果树生态示范园”700亩,所内现有各类果树种质资源670余份,馆藏中外图书83000多册和中外文期刊296种,固定资产(除土地外)3000多万元。 建所以来,重庆市果树研究所已走过了60多年的漫长历程。我国老一代著名的果树专家钟俊麟、章文才、章恢志、董时厚、张文湘等先后在四川省园艺试验场担任过场长(章文才任真武场场长)。建国前该所主要开展了果树资源调查,果树品种的收集及良种、苗木繁育推广、甜橙土法贮藏及包装运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四川果树生产的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和各级政府把发展科学事业作为兴国、兴省、兴市的战略重点之一,果树研究所有了较大的发展,科研设备设施有较大改善,科研结构进一步完善,按照国家果树科学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历史沿革重庆市果树研究所是我国建所最早的四个果树研究所之一。创建于1937年7月,当时名为四川省园艺试验场,后几经易名,至1977年8月定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97年5月重庆直辖,该所整体划归重庆管辖,更名为重庆市果树研究所。2006年,随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的成立,又改名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气候环境条件老四川由于其复杂而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果树均有分布,果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不少果树树种原产于此一区域,为四川省园艺试验场(本所的前身)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前提条件。抗日战争的爆发,全国大部份地区沦陷,四川云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园艺界知名人士、专家、教授,为四川省园艺试验场的建立,提供了人才条件,在著名爱国人士卢作孚(当时的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重视下,四川省园艺试验场1937年7月在江津正式建立。 发展现状现设有常绿果树、落叶果树、贮藏加工、园林4个研究室和相应的党政管理、服务部门及科研实验场、重庆市现代果树示范园,一个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全所现有职工总数361人,其中科技人员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7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20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5人,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形成了一支从事果树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后商品化加工、贮藏和配套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开发技术研究结构合理,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在“七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开发综合评估中,本所为398位,“八五”综合评估中,在全国1220个省(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中跃升75位为323位,农业部授予“合格研究所”牌。 发展历史1950年代至1970年代1950年代至1970年代,该所在开展四川、重庆果树资源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摸清四川、重庆主要果树种类及其适应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选育推广的锦橙、先锋橙等一批柑橘良种,及以后筛选的系列优系已成为目前我国栽种最多的中熟甜橙良种,至1995年,仅四川就栽种13.5万亩,产量43.8万吨,促进四川良种覆盖面积达50%以上。锦橙等一批柑橘良种现已推广至湖北、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并引入前苏联、美国、日本、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等国。引进、鉴定及推广一大批脐橙、血橙、温州蜜柑、椪柑、尤力克柠檬等优良品种。筛选、鉴定、推广了枳砧、糖橙砧、宜昌橙砧、土柑砧、红橘砧等一批良种砧木,尤其是“甜橙优良砧木——枳”至1993年已在川、鄂、湘、黔、赣、闽、桂等10多个省、区推广面积达557.22万亩。开展了果树丰产栽培、嫁接育苗、改换良种、修剪与施肥技术及病虫防治等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检疫性害虫——橘大实蝇的防治技术,保证了四川柑橘出口创汇。? 1980年代以来1980年代以来,为适应果树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果树所进一步拓宽领域,开展了柑橘、苹果等果树早结丰产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研究,为四川、重庆柑橘、苹果实现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措施。进一步开展了四川、重庆桃、李、樱桃、梨等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筛选、鉴定出早冰橙、梨形二号甜橙、先锋橙优系红6-6,并配合有关地、市、县、区鉴定、推广真龙柚、龙安柚、白市柚、脆香甜柚、丰都三元红心柚、虎蜜柚等一批良种名柚品种。选育、鉴定出苹果新品种——“川苹”76?23及优良矮化砧木——“早花红”。加强了果树良种的引进,从西班牙、巴西、阿根廷、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引进一大批柑橘、桃、李、杏、葡萄、枇杷、油梨等果树品种,除极大的丰富了本所的果树种质资源外,并从中筛选、鉴定出橘橙杂交良种——洛娃(橘橙7号)、柠檬优良品种菲诺、维尔拉等。通过对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柑橘、苹果、猕猴桃等不同品种、不同熟期果实保鲜贮藏、商品化处理技术,特别是我所自行研制的柑橘蜡液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柑橘、桃等果实生物保鲜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对IFF抗菌株的筛选利用上,取得了保鲜防腐效果优于特克多化贮的可喜苗头,在果品无公害贮藏保鲜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果树病虫害研究方面,近年首次探明了四川、重庆主要果树的病原线虫种类,并发现国内外新纪录10种以上。明确了柑橘脚腐病、根腐病及苹果新品种——“川苹”76?23枝干裂皮病长期争议的致病病原菌种类。基本查明了四川和重庆柑橘、梨、桃、李、苹果、樱桃等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分布、种群结构及周年演替规律,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有效防治技术。近年来开展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技术及体系》的研究,完成了对40多个品种优株原始母树的病毒鉴定与脱毒,建立了无毒良种母本园,累计繁育推广无病毒良种苗木600万株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柑橘栽培良种化、无毒化和现代化进程。1990年~1995年在重庆市实施的《甜橙高接换种及丰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除对高接换种技术作了极大改进外,共完成柑橘换种1123.1万株,改造低产劣杂果园10.2万亩,平均亩产达2003.6kg,累计增产果1489.6万kg,新增产值14208.9万元。? 对外交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该所积极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英国、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所参观、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时我所也派出专家和科技人员去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德国、厄瓜多尔等国家进行果树科研、生产考察、进修和攻读学位。 科研与成果立足重庆,面向西南,以果树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重点为,适当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全所主要研究内容为:各种果树良种的选育、引进、优质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和果树种性状、砧木、主要病虫害防治、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加工及商品化处理研究。自建国以来,该所获得科技成果150项,获奖成果60项,其中国家级1项,部级2项,省市级40项。近10年来在有关专业书刊公开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取得的科技成果多数在江津、重庆、四川以及西南地区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设施重庆市果树研究所位于重庆市江津几江镇长江大桥南桥头,占地800余亩,其中实验果园300余亩,有柑橘等各类果树1万余株,常年水果产量30~40万kg。在果树种质资源圃中保存有柑橘类350余份,桃类120余份,葡萄、李、樱桃等其他果树200份。建有科研实验楼和组培室、可控温室、网室、盆栽试验场、果实商品化处理线、通风贮藏库及有关专业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拥有部分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 图书期刊现有馆藏中外文图书、期刊资料83000多册、中外文期刊296种,其中外文期刊近60种,与国内20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情报资料交换关系,编辑出版的《四川果树》在全国公开发行。该刊在重庆直辖后,正式更名为《西南园艺》。在2007年,将扩刊为《南方农业》和《花卉园林》。办有重庆果树信息网网站。 现代果树生态示范园该所位于城区的662.8亩实验用地,现已纳入江津市建设总体规划,即将全面综合开发,拟建设为中高档住宅小区,估计给所增加经济收益1.5亿元以上。同时为了科研发展需要,拟在城外另选科研实验基地。所属“重庆市现代果树生态示范园”700亩,系在重庆、江津两级市人民政府支持下,于2001年在江津市先锋镇仙池埁租用农民土地始建,租期为30年,至今已完成120亩良种果树苗木快繁基地和400亩国内外良种常绿果树和落叶果树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苗木定。150亩果园喷、灌管道设施和2000m可控温网室、3800m塑料大棚、1500m小河整治、园区3800m道路修建。目前“示范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由所独资投入建立的江津市福禄特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重庆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金为560万元,是“重庆市现代果树生态示范园”的控股股东。主要任务是:立足重庆,面向西南,以果树适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为重点,以果树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为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市果树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