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模式 |
释义 | 2010年在重庆启动的公租房规划与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重庆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极大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两项举措相辅相成,被称为“重庆模式”。 简介重庆经济发展的模式简介,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实施农村居民低保制度等;照顾民生,继续实施低税率政策,首创购房退个人所得税政策等;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内需促经济增长,内销市场占工业产值9成;既汲取了沿海地区的经验,又回避了风险。 解析概况重庆模式这一概念在2010年6月12日由七大部委联合推出,它的优势在于通过系统工程解决重庆房地产问题,该模式实际上分为三个部份。 公租屋未来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屋,可以解决100到200万人的居住问题。 农民工户籍从明年开始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给予重庆户口。农民工要拿到重庆户口,必须放弃宅基地复耕农地。这样既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也保证了足够的耕地面积。 强化IT业生产制造能力加强建设IT产业集群。引入了惠普、思科等品牌企业,并做到80%的零配件在重庆本土生产,这样就可以解决300万入城的农民工工作问题。 政策支持2010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重庆、北京等28个城市列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的公租房建设可申请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度达493亿元。 按照重庆公租房建设规划,将会在10年投资1200亿元建设公租房。重庆财政局与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上报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争取公积金贷款30亿元。列入公租房公积金贷款试点城市,对于急需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重庆公租房建设,无异于一场及时雨。2010年7月29日,重庆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公共租赁管理局。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出席当天的挂牌仪式时称,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以及城乡综合配套的试验区,是进行重大民生改革的先行区,一定要做好探路的领头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也参加了此次挂牌仪式。重庆当地官员表示,一个地方政府副厅级单位挂牌,中央主管部委领导亲自参与的情况实属罕见。 规划特点重庆公租房规划主要参考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公共住房建设经验,并有所创新。根据该规划,重庆今年将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年底向社会投放20万平方米。 作为上述规划的一部分,6月20日,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了 “西永综保区公租房一期工程”,计划容纳居民3123户,总人数约2万,人均居住面积可达10平方米。除住房外,这个将于今年内竣工的项目还包括白领公寓、员工食堂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等。2010年7月西永综保区B区1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开工建设,2011年将再建设20万平方米。号称“中国第三新区”的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挂牌成立后,公租房建设也成为了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两江新区投资促进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两江新区是重庆全市最早动工兴建公租房的,这既可解企业员工住宿的后顾之忧,也是吸引客商前来两江新区洽谈的优势资源。重庆市现有21个公租房项目中,有8处位于两江新区。 户籍人口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重庆城市化进程较慢,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吸引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为产业成长提供充沛而稳定的劳动力,让重庆在沿海产业往西部转移过程中把握先机,而通过公租房等保障方式,能让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生存下来、稳定下来。 未来10年内,重庆主城区将会形成1000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人口500万~600万,这些新增人口将主要分布在重庆一环和二环之间,两江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等重庆产业发动机就位于这一区域。按照两江新区的规划,到2020年,新区内人口将从现在的170万人增加到400万人。 重庆市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两江新区新增人口中来自重庆东西两翼的农民工最多,将达到100余万人。李勇也认为,重庆将通过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等开发区建设,加速推动重庆城市化进程,并吸引重庆远郊区县劳动力向主城区转移。 两年内300多万转为市民的农村居民中,大约会有1/5以上进入主城区,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入住公租房。据悉,在8月1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之后,重庆公租房的申请也将在年底前启动。 2010年8月15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全面启动,全市40个区县、部分大中专学校和企业均设立咨询转户站,为有转户愿望的农民现场办理转户申请。重庆全市807个派出所自8月1日开设户籍改革转户窗口以来,已经为14111名农村居民发放了城市户口簿,其中有2276户农民自愿进行整户转户 重庆模式的意义“重庆模式”;主要是加大保障房的建设,而放宽商品房的管制。只要老百姓都有房子住,商品屋价格该上涨就上涨,第一次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了双轨制。另外,在保障房的分配上实行宽进严出。公租屋住满五年后,才可以购买下来,而且卖掉的话也只能用经适房价格卖给政府。郎咸平表示: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房地产形势下,只有重庆模式才能拯救中国房地产。如果推动重庆模式,将会使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稳定,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将慢慢水涨船高。 富士康实例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预计到2010年为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亿元,产业投入80亿美元,实现年工业销售值800亿元。 2009年8月4日,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签约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而早在2007年6月,全球IT硬件巨头惠普已捷足先登,成为该园区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8月,来到重庆整整一年后,富士康终于决定卸下“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富士康重庆分公司人士承认,他们已经决定改变原来在生产基地内自建生活区的方案,职工住宿问题将由政府提供的集体宿舍和公租房解决。 车间和宿舍只有一墙之隔,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半封闭的厂区里,这就是广为外界所诟病的“富士康管理模式”。2009年签约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之后,富士康一直按照其深圳生产基地的建设模式,继续大建生活区,就在几个月前富士康重庆基地投产之际,他们向媒体发放的新闻资料中,仍宣传其生活区将由近20幢绿化宿舍小区组成。 今后富士康重庆基地的员工将生活在厂区附近由政府规划兴建的社区中。目前,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入园企业提供了倒班宿舍,距富士康厂房不远处,两处公租房小区近日已动工建设,按照估算,西永保税区公租房和集体宿舍建成后,可以基本满足富士康等微电子产业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居住需求。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李勇研究员表示,富士康放弃生活区建设,与重庆公租房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两大创新举措相继推行关系密切,后两者将极大提高重庆的产业竞争力。 新版图书信息书 名: 重庆模式作 者:苏伟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513601344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元 内容简介《重庆模式》从十个方面对“重庆模式”进行了权威解读,第一次将“重庆模式”整体地呈献给读者。自从薄熙来主政重庆以来,重庆的一系列新政,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国内外媒体和专家学者纷纷解读“重庆模式”。 图书目录序论 中国发展的新起点、新转折与新模式 一、对“重庆模式”概念的说明 二:“重庆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 四:“重庆模式”的特点与意义 五:“重庆模式”的人格因素 第一章 纲举目张——以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为工作总纲 一:“314”总体部署是“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 二:我来重庆的根本任务 三:成后来之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 第二章 “打黑除恶”——以扫荡黑社会为肃贪反腐、扭转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突破口 一、重庆“打黑”引发海内外关注 二、重庆“打黑”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三、雷霆万钧“打黑除恶 三、重庆“打黑除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 “唱读讲传”——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抓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矛盾 二:“唱读讲传”是精神文明领域中的“一整套建设方针 三:“唱读讲传”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三大洋战略”——以建设内陆大开放战略高地为最大动力 一、不开放是最大问题,扩大开放是最大动力——内陆大开放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内陆大开放平台 三、畅通周边、畅通全国、畅通“三洋”——内陆大开放通道 四、一头在外一头在内——内陆大开放产业模式 五:“世界是可以重组的”——内陆大开放方法论 六、内陆大开放是突破性创新 第五章 “五个重庆"——以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 一:宜居重庆 二:畅通重庆 三:森林重庆 四:平安重庆 五:健康重庆 六、建设“五个重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七:“五个重庆”建设——科学发展观的重庆实践 第六章 解“二元方程"——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与发展为主线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重庆绝对是个挑战” 三、“重庆城乡统筹找到一条通途” 第七章 “三驾马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为最优组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渝富模式”——推动重庆国有企业大改革、大改组、大发展 三、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共同大发展 四、外资经济突破式发展 五、重庆经济发展模式意义深远 第八章 民生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薄熙来的民生观 二:“民生导向”的“重庆模式”代表了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发展路子 三、重庆要做好十件民生大事 第九章 “三项活动"——以创新党的作风建设为灵魂 一、以“三进三同”为代表的创新型党的作风建设是“重庆模式”的灵魂 二、党风、政风不振——开展“三项活动”的重要背景 三:“三项活动”——重庆市作风建设的重大创新 四:“三项活动”有力促进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 五:“三项活动”的作风建设创新意义 第十章 中国战略转型对重庆的期盼 一、“唱红打黑”不是文革模式,而是有效的法治模式 二、“重庆模式”对于未来改革具有典型意义 三、以民生为导向重整经济发展战略 四、处理好重化工业化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五、为全体人民,包括农民,建立社会保障 六、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实验 附录“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伟与西欧 共产党宣传和媒体负责人联合考察团座谈纪要摘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