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地震台 |
释义 | 历史沿革重庆地震台始建于1943年5月,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我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来到重庆,在嘉陵江畔的北碚选址,建立地震台。在一无仪器设备,二无相关资料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李先生亲自动手自制了机械式水平向地震仪,全套仪器于1943年在重庆北碚制成。该地震仪只有两个水平向的摆,摆锤重各100公斤,周期4.5秒,静态放大倍数150倍,最初命名为“霓式”地震仪,后改为“I式”地震仪。地震仪制成后立即投入地震观测,并于当年10月起出地震观测报告。参加重庆地震台工作的还有著名地震学家秦馨菱先生和谢毓寿先生。抗战胜利后,重庆地震台仍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1946年5月停止观测。从1943年5月起到1946年5月的3年时间里,重庆地震台曾先后记到成都附近、淮河流域及土耳其等地区的地震共109个,出版单台地震观测报告4期,并与古登堡、ISS、法国斯特拉斯国际地震中心等国外地震机构进行资料交换。 北碚地震台1946年5月18日停测。是年冬该台迁南京,北碚地震台在我国地震观测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价值。历史表明,该台是中国抗战时期的特殊产物,在1943~1945年,不仅是中国人仅有的一个地震台,也是整个亚洲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地震台之一。他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贡献,应得到历史承认和后人的弘扬。同时,证明了北碚台是连接北京鹫峰地震台与南京北极阁地震台、现重庆地震台的纽带。它既是重庆台、鹫峰台的延续,也是北极阁的延伸,他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可以同时进入四川省和重庆市地震科学史,也可以同时溶入中国现代最早的两个地震台的历史。 解放后,我国的地震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快速发展,为适应重庆市地震形势的需要,由重庆市科技局牵头,1974开始在北碚、南山和南温泉选址重建重庆地震台,最后通过测试对比观测,新台址确定在南温泉。该台1975年初开始重建,1976年建成,1977年元月正式投入观测,观测报告从第5期开始,延续了北碚台记录。 基本概况重建的重庆地震台位于重庆市的著名风景区------南温泉,距离主城区18公里,占地面积5854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平方米,重庆直辖市之前,重庆地震台是川东地区唯一的地震综合台站。目前仍是重庆市地震局唯一的国家级台站。 科研队伍重庆地震台现有职工5人,其中高工1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2人,平均年龄30岁。有测震、地磁、形变三种手段。测震为全国Ⅱ类台,地磁和形变为区域台,参加全国资料质量评比。 主要业绩重庆地震台投入观测30余年来,为分析判断重庆市及邻区的地震趋势提供了大量、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观测资料。重庆地震台的观测资料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科研成果曾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和四川省地震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次。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获得奖项1991—1995年,重庆台测震参加全国评比连续5年前3名,2001,2002年也获得全国评比前3名,1997年测震观测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全国地震台站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参加四川省地震局评比基本得第一、第二名。参加全国评比其他年份测震均为优秀。前兆手段在参加全国评比中,2007年地磁基本观测获全国评比第3名,其他年份地磁、形变均为优秀。 监测实例对1989年11月20日渝北区统景5.2、5.4级地震,1997年8月13日、1999年8月17日、2001年6月23日的荣昌县5.3、5.0、4.9级地震, 重庆地震台在震前均作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预报意见。 台站改造在中国地震局及重庆市地震局的关心支持下,2000年重庆地震台进行了维修改造,使重庆台的面貌大为改观。目前,一个景色秀美、赏心悦目的花园式台站已经建成。随着“十五”和三峡库区地震监测系统项目的推进,2005年,重庆台按照中国数字地震网络技术规程(JSGC-02)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台站的数字化改造,对办公室进行了装修,安装了空调,更新了办公设备;对洞室进行了被覆、防潮、保温处理;中心机房进行了三级避雷处理,并铺设了有效的防雷地网和供电改造,以确保仪器工作的连续和精确。重庆台“十五”改造完成后,测震的KS-2000M甚宽频带地震计可以取代多种在传统地震监测台站使用的地震计。改扩建、新建的地磁、形变、地电、流体等前兆手段,将有效集成并强有力地监控地下信息,更好地发挥了中心台站的监测和技术辐射作用。 技术培训多年来,重庆台利用地球物理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的为区县地方地震机构培训技术人才多达几十人次,他们针对来人的基础,有计划的安排培训,一般上午跟班处理资料,分析地震等,下午讲课,有专门的培训提纲、教案,还有考试题和学员学习档案。有的学员多次参加针对性的不同手段的培训,在工作岗位上使用很顺手,尤其在“十五”和三峡项目实施中,区县培训的学员较多,重庆台的同志们都不厌其烦的教授,付出了很多心血。其次,重庆局的机关干部在台站锻炼,他们也有针对性的讲解专业知识,预报中心、监测中心及工程所新分的毕业生,都要在重庆台去实习,现在,部分同志已经是技术骨干。重庆台职工端正的工作态度,优良踏实的工作作风也为参加培训的同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科普教育多年来,重庆台接待的学生和社会团体多达几千人,为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地震台的社会显示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市清华中学的《地震波的传播演示装置》参加重庆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创造发明一等奖,并推荐(2005年8月)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第三名。重庆台给予科普宣传,同学们对地震波(尤其是地震面波)的传播感兴趣,通过声、光、电等技术制作了一个装置,把看不见的地震波搬进了教室。 今后工作因南温泉整体开发对观测环境的影响,“十五”项目中属于重庆台的一些监测手段目前已经易址,如洞体观测(水管仪、伸缩仪、垂直摆)已在黔江建成并投入观测。三峡项目已在武隆仙女山建成了集测震、大地电场、电磁波、磁通门、GPS等的综合观测站即武隆仙女山地震台,同时在石柱黄水建成了集测震、钻孔应变、电磁波、磁通门、GPS观测和三峡库区台站的数据备份中心为一体的石柱黄水地震台。今后上述二台将归重庆地震台管理,目前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搞好综合台站的观测,也希望与相关的单位加强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