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赋
释义

《重赋》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这是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的五言古诗名作《秦中吟》之一首。他以“代言体”——用农民的口吻叙述社会的不公平——重赋。

作品名称:重赋

创作年代:中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作品鉴赏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中世纪是自然经济,以农业为治国之本。“所要济生民”,体现了民本思想。“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老百姓操持农业,不过是为了谋生——因而,国家当然应当给予政治保障。“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除了简陋的自身消费,其余的全都以赋税献给了朝廷。“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德宗时,宰相杨炎把“租庸调”合并,分春秋两季征收,是为“两税”。诗人诠释:这个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止滥征收,朝廷下达了明文规定:“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除了两税之外,在征收任何东西都要以违反法律论处。“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可是,时间久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官开始乱来了:“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不管什么季节,都来聚敛,纺织的绢还没有成匹、缫的蚕丝还不足一斤,小官吏就来催逼了:“快快快!马上交!没商量!”“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冷风侵袭。“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夜里熄灭了烟火,窗外下着雪,好冷啊!“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织成的绢、缫出的丝都较税负了,所以没有御寒衣。“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苟延残喘,寒气侵袭,鼻子是酸的,心也是酸的。“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这位农民说:官家收了税负,干什么用呢?昨天交税的时候偷偷往官库里看了一眼:“滑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绢和丝都堆积成山了,像白云一样多。“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地方官打着老百姓丰衣足食的旗号,那这些东西献给皇帝邀宠,以求升官。“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农民说:把我们的衣服都夺走了,用来换取皇帝的赏识。“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可是,进了皇宫,根本用不着这么多,经年累月,都腐烂了。

这是作为朝廷重臣的白居易,体察到的吏治民情,他作了这样的诗来批评现实的弊端,更在行使朝廷命官职责中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假如他没有这样的认识,不可能会有那样的作为。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