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种古 |
释义 | 简介种古 即种诂,字大质,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将种世衡之子。少不事科举,以父功录为天兴尉,累官泾原路兵马都监,历知原、宁、鄜、隰诸州。御羌有功,与弟谔、诊皆有将略,人称三种。卒年七十。《宋史》卷三三五有传。 人物传记宋史·列传记载古字大质,少慕从祖放为人,不事科举。当任官,辞以与弟,时称“小隐君 ”。世衡卒,录古为天兴尉,累转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知原州。羌人犯塞,古御之。斩级数百。筑城镇戎之北,以据要害。神宗召对,迁通事舍人,官其三弟。与弟诊破环州折姜会,斩首二千级,迁西上阁门副使。民有损直鬻田于熟羌以避役者,古按其状,得良田三千顷,丁四千,悉刺为民兵。历环庆、永兴军路钤辖。 坐讼范纯仁不当,夺一官,知宁州,徙镇戎军。熙河师十万道境上,须刍粮,僚佐以他路为言。古曰 :“均王师也 。”命给之。又徙鄜、隰二州,卒,年七十。古明达孝义。弟谔坐擅兴系狱,乞纳官赎其罪。世衡遗张问田千亩,问返之,而世衡死,古终不复受。然世衡受知于范仲淹,因立青涧功,而古以私憾讼纯仁,士论少之。 译文种古字大质,少年时仰慕伯祖种放的为人,不想以科举入仕。他应当以恩荫授宫,却推让给弟弟,当时称为“小隐君”。种世衡死后,录用种古为天兴尉,多次升转为西京左藏库副使、泾原路都监、原州知州。 羌入侵犯边塞,种古抗御他们,斩首几百。在镇戎以北筑城堡,以占据要害之处。神宗召见他,升为通事舍人,给他三个弟弟授官。一他和弟弟种诊攻占环州的折姜会,斩敌军首级二千,升为西上合门副使。有的百姓减价卖田给熟羌以逃避徭役,种古调查其情况,查得良田三千顷,人丁四千,都刺字编为民兵。历任环庆、永兴军路钤辖。 因控告范纯仁不当,被夺去一级官阶,任宁州知州,改为镇戎军知军。熙河军十万取道宁州,需要草料粮食,僚属们进言以为属於别路不应供给。种古说:“都是国家的军队。”命令供应。又改为鄜、隰二州知州,去世,享年七十岁。 种古明白孝义之道。他弟弟种谔因擅自兴起事端被关进监狱。他请求以自己官级赎种谔的罪。种世衡送给张问田一千亩,张问送还他,而种世衡已死,种古始终不再接受。但种世衡被范仲淹所赏识,因此立了青涧城的功劳,而种古却以私怨去控告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被士人们所非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