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钟志华
释义

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工程专家。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1988年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oping)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被聘为林雪平大学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1994年回国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7月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士之一。现任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重庆市委科工委党组书记、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科协主席。

中文名:钟志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湘阴

出生日期:1962年7月

职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菱形概念车等

基本资料

个人简介

钟志华,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湖南湘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湖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兼任湖南省侨联副主席,现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重庆市科协主席、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顾问。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计算方法”国际杂志副主篇和若干国 内外杂志编委。

历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湖南大学校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成员。

钟志华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4年1月赴瑞典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在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被聘为林雪平大学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湖南大学教授,在国内外两地工作。

1995年全职到湖南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设计制造CAE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和冲压成型技术,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

钟志华教授先后撰写出版著作3本,发表论文120余篇,论著被SCI和他人引用达200多篇次,独著的英文专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资助出版,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ughes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先后二十多次应邀在欧、美、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讲座和科研合作。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教师奖和湖南省最高科技成就奖-光召科技奖等奖励和荣誉称号。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1984年1月赴瑞典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在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研究

1991年起在母校湖南大学兼职工作,每年自费回国二至三次 1992年被聘为林雪平大学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湖南大学教授在国内外两地工作

1995年全职到湖南大学工作

2005年7月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

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1月当选为重庆市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2月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工委党组书记。

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肩负着建设内陆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历史使命。其中,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核心产业之一,是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钟志华到两江新区任职,将为两江新区发展汽车产业带来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2011年4月12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三届六次全委会召开,会议选举钟志华院士为重庆市科协主席,并推选钟志华为中国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候选人。这是重庆科协自1959年成立以来的第八任科协主席,也是重庆直辖以来的第四任科协主席。

2011年9月15日卸任湖南大学校长,由赵跃宇接任。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

钟志华教授先后撰写出版著作3本,发表论文120余篇,论著被SCI和他人引用达200多篇次,独著的英文专著《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资助出版,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ughes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先后二十多次应邀在欧、美、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讲座和科研合作。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2000年度一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教师奖和湖南省最高科技成就奖-光召科技奖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生活见解

说毅力

“我觉得人一生没有什么最重要的一步,一个人,只要是勤奋的,有智力基础,有追求,那么无论在哪个路口都能走好。比如说我,如果我高考失败或者无法出国,那么即便我去开餐馆,我相信我也能努力地把它做成一个连锁集团。”

说压力

“最大的一个压力是在国外感觉到中国的差距非常大,现在都没有彻底甩掉落后,比如汽车业,比如大学管理。这构成一个压力场,总是如影随形的,挥之不去。具体一点郁闷的事情是我做院长的时候,改革触及一些人的利益,结果他们公开讲我是为了个人私利,用的话非常离谱,我非常震惊。”

说情感

“研发收割机是一种情感,和出身有关,想减轻农民一些收割的痛苦。我有很多梦想,这个项目想转让我也不转让,等我腾出手来,我还是会去做。”

说梦想

“我还梦想长沙成为一个汽车城和航空航天城。”

产业之梦

技术发展

“在汽车这个技术、资金密集,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产业里,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钟志华介绍,“我的梦想,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努力地使中国的民族汽车产业,能够尽早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我本是一个农家孩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1962年出生的钟志华,20岁出头便被派往瑞典留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出具有原创性的仿真理论和方法,使其导师和同事大为惊讶;此后,钟志华撰写的“机械系统接触碰撞过程设计、分析与仿真理论及技术研究”论文和专著,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30岁时,他被瑞典林雪平大学聘为“终身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钟志华在国外学术研究环境良好,待遇丰厚。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已被几家国外大公司采用,他本人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子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欧盟高科技项目,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都曾向他发出任职邀请。但钟志华还是心系故乡湖南,特别是具有“千年学府”之称的母校湖南大学。他的同事说:“1995年,在还不时兴‘海归’的时候,他就回来了。”当时,有些人对钟志华回国迷惑不解,不知道他究竟图什么。钟志华后来在入党申请书中对此做出了回答:“我回国的目的,是为了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履行自己的职责。”

钟志华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追求。一回国,钟志华便敏锐地注意到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车身设计制造技术。在这一领域,我国的传统方法是工程师们先依据实践经验设计出冲压工艺和模具的初步方案,再经过反复试模、修模来满足零部件设计要求,不仅耗时费钱,而且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在得到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方面的经费支持下,钟志华组建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

2000年,他主持的“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项目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认为“该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据记者了解,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10多家汽车和模具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既缩短周期,又节省开发成本。仅湖南同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使其相关模具产品的合格率由50%提高到98%。

2004年,钟志华主持的“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再传捷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发明的国际首创的机械储能式汽车碰撞实验牵引装置,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水平,成本却只有国外产品的10%。钟志华带领的项目组已成功开发出5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并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这些自主研发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05年7月,钟志华受命担任湖南大学校长,为让民族汽车产业早日崛起,他仍然不知疲倦,在自主创新之路上挥洒着智慧与汗水。

汽车前景

美国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似乎并没有给汽车行业带来好运。自2008年9月开始,美国各汽车公司销量业绩不同程度下滑,平均降幅创50年来之最。所幸的是,底特律汽车巨头们的悲观情绪,尚未“传染”中国企业及领头人。钟志华在分析湖南汽车产业前景时,表现出淡定的乐观。

企业应趁机网罗人才

虽然全球汽车业巨头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寄予厚望,现实却未尽如人愿。股市低靡、楼市动荡等因素,让消费者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钟志华认为,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超级市场,汽车消费才刚刚开了一个头;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经济寒流尽管给当前消费打了折扣,汽车作为百姓常规交通工具的功能却无法阻挡其加快走进家庭的步伐。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等中国农村改革新举措出台,农业生产力向高效集约跨越的内生性需求,可能造就一批开着汽车去种地的新型农民。

好的市场预期并不能抵消当前置身低谷的困境,湖南制造是否该停歇片刻静候危机过去再行作为?钟志华称,等待并非良策。他认为,困境往往是新一轮发展的序幕,企业万不可因一时市场疲软而心灰意冷;在此调整期,企业应该从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完善与提升自我竞争力;巨头企业可能因陷入困境失去一些人才,企业应以战略眼光广为网罗,为湖南制造聚集更多精英骨干。

“独门兵器”还待打造

钟志华同时表示,湖南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竞争力特色却尚未形成。众所周知,在世界汽车王国,特色从来都是“打天下”的入场券。譬如:德国汽车以技术工艺见长,美国汽车以时尚创新取胜,日本汽车以经济节能称雄,这些世界共知的特性往往是各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钟志华认为,与历史悠久的跨国汽车企业相比,湖南制造还非常年轻,可塑性也很强,足以独步天下的“兵器”还有待铸造。他认为,经济节能应该是湖南汽车的一个基础性平台,以此为起点,要敏锐把握市场变化的风向标,培养竞争力。

湖南汽车企业已在整车车身设计制造、动力电池研发等领域展开前沿技术攻关并取得成果。钟志华认为,除保持及进一步拓展比较优势,湖南汽车企业在汽车的模块化设计、轻量化制造方面还大有施展空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