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玉江 |
释义 | 个人简介白玉江(1915~1984),山东省诸城市人。家庭贫穷,无钱读书。青少年时期讨饭来大连,当过徒工、瓦窑工,经常挨打受气,生活饥寒交迫,毫无保障。 1945年旅大解放后,白玉江被推举到民主政府工作。当时的大连,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加之国民党实行封锁,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当务之急是实行生产自救。白玉江联系一些贫苦伙伴,到处拣粪,卖给农民,解决了自身生活困难。后来拣粪的穷伙伴越来越多,他就建立“白玉江大粪合作社”,任社长。由于社员们心齐,合作社越办越好,不久,合作社社员户就发展到170多个,不但生活困难解决了,还有少量节余。他深懂穷苦人没文化之苦,决心创办学校。1946年10月至1947年7月,他为了解决穷人孩子读书问题,采取互助方式,不向民主政府要钱,不让孩子家长拿钱,创办了胜民、王家屯、春华坊三所互助小学,总称“白玉江小学”,并自任校长,学生数量有300~400人。“白玉江小学”是旅大解放后第一所民办小学。 办学思想和方法白玉江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方法。他认为“要把学校办好,就得在老百姓里扎根”。他注意了解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有关办学的大事,他都要和群众商量。他针对一些孩子不坚持上学的问题,走访了孩子家长,弄清了原是孩子为帮助家里干活而辍学。于是,他和家长、教员商量,决定在学校办半工半读班,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劳动。由于他采取这一措施,互助小学坚持办了下来。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白玉江说服教师要立“两个功”:一是教好书,二是带领学生生产劳动。他宣布废除对学生的体罚,要求教师经常家访,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他的倡导下,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 当时校舍和课桌凳子都极其简陋,有许多桌子是一块木板钉四条腿,许多凳子是两垛土坯搭一片木板。教室透风漏雨。到了冬天,他带领社员为学校修理门窗抵挡寒风,给教室安上炉子取暖。他克服种种困难,使这所小学越办越好,在大连地区远近闻名。由于他热心艰苦创业办学,在民主政府工作中特别出色,荣获关东地区(今大连地区)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白玉江小学更名为华乐小学,1954年并入大连市中山区春海小学。 后来,白玉江入旅大市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6年8月,他于该校结业后,历任大连市寺儿沟区民主联合会副主任、寺儿沟区工会副主席、大连市总工会副主席、旅大市工会联合会部长、旅大市总工会劳保部部长等职。1981年离休。1984年7月20日,白玉江病逝,终年70岁。骨灰葬于乔山公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