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忠节祠
释义

位于西裱褙胡同23号,原悬门匾“于忠肃公祠”。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英宗时兵部尚书。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族入侵,英宗与宦官王振率军50万亲征,八月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京师告急,史称“土木之变”。事变后,于谦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十月,瓦剌兵大举进犯京师,兵抵西直门外。于谦领官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经五天奋战,瓦剌军败退。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也先将英宗送回京师,被尊为太上皇。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议立太子即位,英宗与太监曹吉祥、亲信大臣石亨策划,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因“夺门之变”而有功的石亨、徐有贞对英宗说:“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故以“谋逆罪”将于谦于天顺元年(1457年)杀害。相传于谦被害之日“阴霾翳天,京郊妇孺无不洒泣”。于谦在土木之变后,曾选京师三大营军十万人,创立团营,加强训练,以卫京师,是我国军队设团营的创始人。于谦为官清廉,传为他写的《咏石灰》表达了他高尚纯洁的品质,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粹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诗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还将其故宅改为 “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忠肃祠”,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大司马王一谔曾梦见于回来并诵一首诗,诗中有“空中血泪凭谁诉,万里忠魂独自归”之句。清末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曾为于谦祠做一联为.“砥柱中流,独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光绪年间又重建,仍名忠节祠。

该祠坐北朝南,本为于谦故宅,清初被毁,原貌已不样,光绪年间重建。该祠为四合院式布局,入口为一广亮式大门,东跨院内原有奎光阁,为两层小楼,上为奎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两旁木联为;“帝念有功群小谗谋天□□;公真不朽故居额记地犹灵”。1976年.奎星阁因地震被毁,后小楼亦拆除。前院有倒座房五间,进深五檩;厅房五间,进深五檩,硬山清水脊。正院正房五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于谦塑像.190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正房前有东西厢房各两间,硬山合瓦顶。在正院的西侧,另有两路跨院,每跨院各有正房三间,倒座房三间。此外,在西院西端有西厢房三间,东院东北端有东厢房两间。该祠用作民居,大部分建筑仍保存,目前居民已腾出,进行了加固维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