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庄村 |
释义 | 中庄村常用于地名,中庄村在潮州市区南9公里、洲岛西部,临韩江 西溪。江东镇人民政府驻地。旧名独树庄,宋末庄姓建,因有一株大樟树,故名。 1、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江东镇中庄村基本概况语言(方言) 潮州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邮政编码 515637 电话区号 0768 得名由来中庄村在潮州市区南9公里、洲岛西部,临韩江西溪。江东镇人民政府驻地。旧名独树庄,宋末庄姓建,因有一株大樟树,故名。后因人口增多,分居三处,称上、中、下三庄,本村居中,故名。 地理位置中庄村位于江东中部,东邻红砂、圆山,西靠韩江西溪,南与下庄相接,北与上庄比邻,中横公路从上,中庄村界贯穿而过。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庄界内的桥北地方是镇政府及镇各部门所在地,市场、商店应运而生,江东大桥又与中庄相接,因此,中庄成为江东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商贸中心。 历史沿革明朝正德元年(1506),七世祖清河公第四子月潮公从上庄分居来中庄开基。中庄村原名独树庄中乡,因庄氏繁衍而分居上、中、下三个自然村,而肇基祖月潮公居住在中间自然村:又因初时,村中已有何、董、周、蔡、程等多姓杂居,至今仍有遗址或名讳可查考。如程厝、董处埠、蔡厝巷、周处、何老爹等,后因时境变迁,姓氏迁移,至清朝后期,庄姓逐渐成为大家族,成为村中人口最多的主姓,故海外侨胞、亲朋远友或老辈人都称中庄为独树庄中乡。其间也有部分人则叫中庄为“何上”,其实是肇基祖初到时,村中的何、董、周、蔡多姓中何占大部分,是主姓,又有六房妈葬地称“何上坟”。直到解放后才正式定名中庄,创村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经济发展中庄地域面积1200亩,现有耕地面积570亩,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多为粘沙质结合土,特别适宜经济作物生长,一条内河(村民称为“河沟”)把住宅区与田野分开,田野中池塘众多,故灌溉便利。过去以种经济作物为主,主种甘蔗、黄麻、花生、地瓜、水稻等农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中庄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脱颖而出,焕发了无限生机。现在,农业主要以高科技蔬菜基地为主,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工副业和商业,办起了果菜种植场,集生产、加工、销集于一体的一条龙企业,还办起了服装印染厂、服装厂、小型建筑队、化肥专卖店、小型百货商店、饮食业等130间,从业人员200多人,年营业额800多万元。该村经济特点是:从业渠道多,无论外出打工、办厂、经商,还是在家拼经济,都表现非凡,充分显示改革开放活力。其代表人物有庄礼川的深圳养鸡场、集饲养、销集于一体,直销香港等地,庄锐涛的东莞制鞋厂、庄少浩的河源合资瓷厂,其产品大部分出口外销,为国家多创外汇。还有“亚荣百货”,文光的化肥专卖店等,计工业从业人员450人,年人均收入10000元,由于经济收入增加,人民生活也逐步提高。200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260元,住房也大为改观,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房。1980年后新建平房200套,1990年后,三层建筑住房50幢,占地3000平方米,全村人均住房达到20平方米,收入增加了,福利事业也明显活跃起来,各家门口是灰埕、巷道、村道是混凝土路,汽车可以在村内自由行驶,单2004-2005年就新建混凝土村道三条,合计长2000米,大广埕10000平方米。并在全村各角落建公厕5座,有专人每天负责清洗,还建立了由4人组成的卫生清洁队伍,每天为各户收倒垃圾。巷道、村道架设路灯,一到晚上,有如漫天繁星降落在人间。江东于2002年进行水改,建立水厂,村民们安装了自来水,告别了打水泵、打井汲水或到溪边挑水饮用的传统习惯,既卫生又方便,告别了一到冬天就闹水荒的现象。中庄现在有医疗站一所,医务人员3名,全村大部分村民自觉参加医疗保险,还成立了一所敬老轩,老辈们每天到敬老轩里看报、看电视,或一边喝功夫茶,一边谈古论今,不亦乐乎,文化室、锣鼓队、文艺团体应运而生。全村户户有照明,家家有电话机、电视机,精略计算,全村共有电视机800多台,固定电话450部,移动电话1000台,汽车20辆,真是旧貌变新颜。 文化教育中庄村地灵人杰,韩江水像乳汁一样哺育了中庄不少达宦名儒,当代贤哲。读书识字是根本,根据调查,解放前就办有“下堤外”、“七房新祠堂”、“北厝”等几家私塾,解放后集中于“月祖祠”,并以“月祖祠”为主校址,经过多年修缮,扩建,成为一所完整的小学,学生人数和老师明显增加。1992年,经村集资及侨胞潮松先生、子风先生、泽永嫂女士等和知名人士庄泽顺先生捐资,在大桥引桥南约100米处建了一所坐北朝南,集教学楼(一幢三层)、教师办公楼、宿舍楼(一幢四层)以及球场、操场、配套齐全、占地10亩的新学校。目前在校学生300多人,教师10多位。这为中庄子弟入学提供了极大方便,为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国家要求。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全体师生努力下,学校越办越好,每年为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另外,中庄还办起两所幼儿园,在园儿童200左右人,既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专心拼经济,又为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两所幼儿园都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家长欢迎。根据统计,该村村民现有:小学毕业800人,初中毕业800人,高中(中专)毕业570人,大学专科毕业20人,本科毕业10多人,还有在学研究生庄焕伟、庄英藩等。 先进人物地以人贵,人以地传。该村现有处级以上干部庄泽章,原任潮州市卫生局局长(正处级了);庄泽锋,原任惠阳地区商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处级)庄泽慧,粮食管理储备局工会主席(副处级);庄桂明,原任汕头市赤凤水泥厂党委书记(副处级);庄贞屏,原任省水产开发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厅级),其妻何若文,原任省水产开发公司工程师(厅级),在全国部级报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庄建明,广东金融高等学院高级工程师,其妻许绍玉,广东金融高等学院副教授;庄友烈,现任江苏石油勘探局机械厂高级工程师;庄泽纯,原任福建省国营南靖造纸厂高级工程师;庄英娜,荣获国家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庄永锐,2002年获国家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财会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庄潮福,入伍后在部队服役时因公殉职被追认为烈士。 人口状况中庄村现有户数583户,人口2651人,平均每户4.55人,其中男1343人,占总人中50.6%,女1308人,占总人口49.4%。1-16岁800人,占总人口30.2%。17-61岁1571人,占总人口59.3%,61岁以上280人,占总人口的10.5%,农业劳动力约1230人。从近十多年来统计,全村人口每年稍有增力,其原因是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出生率符合国家计生要求),人口迁入略少于迁出。 该村侨胞不少,侨居多集中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人数约600多人。他们在侨居地能遵纪守法,勤耕乐种,诚信经营,其中突出代表有庄潮松先生,青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只身前往泰国谋生,后事业有成,生前任泰国庄氏宗亲总会理事长,一生乐做善事,与侨亲子风先生、泽永先生等捐资修缮本村文物古迹,对建中庄小学、三庄联中等慷慨解囊,出资出谋,对家乡贡献大,还有侨亲孟昭先生、贞全先生、森焕先生等关心、支持家乡福利事业,深受全村干群、老人称赞。 2、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中庄村中阳乡中庄村位于原平市东北原白公路线18公里处,东傍五峰山,西依滹沱河,属丘陵地区。全村约400口人,100余户,耕种着1500亩良田,其中有500亩果园。这里的土地一眼望去,层层叠叠,沟沟壑壑,但是这里有勤劳善良的人们为了求得生存,祖祖辈辈并没忘了与大自然做斗争,向大自然索取,不断地改善着生产条件。从很早的祖先们就栽培干鲜水果树。直至今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八十年代以来有党的富民好政策,为了把这赖以生存的果业收入逐步有所提高,有一个相当高的经济来源,又因他们有丰富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果树的更新换代,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筛选,优化栽培。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使这里的土地上产出了很多优质的干鲜水果,年产核桃上万斤,能产数万斤红枣、苹果、酥梨,特别优质的大黄杏,味道甘甜可口,百吃不厌,年产数十万斤(三十万斤左右),远销山西大同、内蒙呼市和包头等大中型城市。 3、山西省五台县白家庄镇中庄村基本概况中庄村处在五台县白家庄镇偏远的一个小山沟中,面积3300亩,可用耕地仅308亩,人均0.26亩。耕地大多是不成型的条块地、坡洼地,分布在山梁沟坎,最大的一块耕地不足5亩;几乎全是人工耕作,主要农作物玉米、土豆最高亩产不到一千公斤。 经济发展村里千余口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是一眼小泉水,遇到天旱干涸,人们就得到一公里之外的邻村买水。因而这里家家都有水窖,夏集雨水冬化雪,以供日常生活之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人们祖祖辈辈能存活下来,是因为这里地下贮藏有浅层风化煤。多年来人们靠挖煤为生,这一带史称“窑头”就是由此而来。近年来国家打击私挖滥采,人们少了一条谋生之路,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全村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1350元下降到2005年的810元。 打井造地多少年来只能是干部群众心中的期望和梦想。在扶贫工作队支持下,从河北佳业物资有限公司引来资金400万元。经过两个多月的昼夜工作,深井已突破200米,投资近50万元。这座深达500米的深井完工之后,不解可解决全村人的生活用水,还可供应邻村的吃水。据测算,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水利资产价值可超过千元。 与此同时,实施填沟造地工程的几十台机械也开进了工地。昔日荒山荒沟如今已变成了150亩的平整土地。可形成总面积达500亩的大型梯田。梯田可建大棚,上游打坝蓄水,山上发展经济林。一年后的中庄村,面貌将实现根本改观,村民的生活也将出现根本的改变。 4、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湾桥镇,地处湾桥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镇道路为214路,交通方便,距市区28公里。东邻洱海,南邻湾桥村,西邻上阳溪村,北邻喜洲镇。辖古生、南庄、北庄、中庄等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1120 户,有乡村人口4668人,其中农业人口4668人,劳动力292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64人。 全村国土面积5.54 平方公里,海拔1984米,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水量1080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及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337 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2,62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8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563.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第二、三产业及农业为主。 5、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菜园乡中庄村中庄村地处陕县菜园乡西南部,属典型的果业专业村,耕地面积3450亩,苹果面积达1600亩、桃树面积1100亩、小杂果面积600亩。 2007年6月,陕县县委确定该县财政局包扶中庄村后,该局包扶队员秦春德、彭便茹自带被褥进驻该村。他们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跑遍了13个行政组,走家串户了解民意,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庄村发展规划》,并确定了近期为民办实事计划。2007年8月,该局投资2万元,对该村王家坡180米的深井设施进行完善,整修机械,压管1210米,扩大水浇地面积1120亩,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秦春德四处奔走,申报、规划、协调建设中庄村沼气项目,仅在6个月内就为该村农户建沼气池67座,其余83座正在建设之中。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的生活品位,该局又投资12万元,建起了中庄村文化大院,修建舞台1座、高档次篮球场1个。同时,该局还聘请果树专家为该村群众讲授苹果、桃专业技术讲座13次,帮助该村成立了果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塔山”苹果商标;为该村协调落实小额贷款70余万元,帮助该村发展养猪户7户,使该村生猪存栏量超过了1200头。 6、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中庄村基本概况中庄村在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境内,位于酉阳县西部,北纬28.94071,东经108.39691,距县城99千米,距龚滩古镇10公里,距离马鞍城景区5公里,其中水洞岩的泉水很甘泉,是酉阳大脚菌生长的发源地,有乌江第一之流阿蓬江经过。面积133平方千米,总人口176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50人。 历史沿革中庄村原属两罾乡,1951年改罾潭乡,1953年划分成上罾潭、下罾潭、内口3个乡,1955年上、下两罾及内口3乡合并复置罾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再复乡。1997年,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纸家、周园、山羊井、天池、两狮、内口、木林、楠木湾、石红、中庄10个行政村。将中庄村、纸家村、周园村、天池村、山羊井村划归龚滩镇管辖。 行政人口中庄村有个8生产队:桐木槽,老临沟,林家山,梅家田,杨柳丛,中注尚,对明破,赵家园。当地的居民姓氏大多为冉姓,占据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罗姓,黎姓等。 经济状况主要靠种植青蒿、水稻、玉米、豆类、薯类、小麦、油籽、向日葵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莴笋、黄花、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果类有橙子、梨、桃、核桃、李子、葡萄等品种。其中杜仲、共同柏、天麻、金银花是优质名贵中药材。银杏、水杉等珍贵树种和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物极为繁多;煤、铁、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在300万吨以上的“乌江黑”大理石正逐渐得到开发利用。 气候条件中庄村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左右,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米。雨季集中在夏秋,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左右。 特色饮食饮食特色有:香菌丸子、老蜡肉炒山蕨巴、猪蹄风萝卜、排骨干虹豆、烧白、土鸡炖苕粉、罐海椒、老南瓜绿豆烫、绿豆粉、凉米豆腐、豆花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