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文物 |
释义 | 期刊简介刊名: 中原文物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主办: 河南省博物馆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汉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1731 CN 41-1012/K 邮发代号 36-136 办刊宗旨: 立足中原,面向国内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学术。 主要版块栏目: 考古新发现 研究与探索 博物精华 鉴赏家园地 文物与科技 博物馆论坛 文物与旅游 书刊评介 文博信息 期刊发行《中原文物》创刊于1977年,由河南博物院主办。原名《河南文博通讯》,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季刊,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改为双月刊。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分别题写了刊名。历经二十多年,《中原文物》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中原文物》始终担负着向社会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术繁荣等多重使命,逐步办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综合性学术期刊。截至目前为止,《中原文物》已正式出版发行近百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 创刊伊始,《中原文物》便确立了立足中原,面向国内外,鼓励学术争鸣的办刊宗旨。设置的栏目主要有: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文物与科技、博物精华、博物馆论坛、收藏与鉴定、文物与旅游、书刊评介、学术动态、文博简讯等。尤其是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楚文化、汉画等一系列与中原相关的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学术界所注目。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夏鼐、苏秉琦、李学勤、宿白、邹衡、俞伟超、严文明、李伯谦、安金槐、许顺湛等先生,先后为刊物撰稿。目前,《中原文物》的年发行量在12000册左右,其中国外的年发行量在2000册左右,远销到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泰国、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河南省期刊中对外发行量最大的一家。 如今,河南博物院作为文物荟萃之地,声誉远播海内外。作为河南博物院院刊的《中原文物》,有全国馆藏文物第一大省的优势,有大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依托,有众多文物专家和文物爱好者的关心支持,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