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全起 |
释义 | 罗全起,男,汉族,1961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河南隆基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于1976年至1991年6月在北京第二炮兵部队服役,担任司务长。部队十五年的历练,造就了罗全起同志勇敢,机智灵活、果断、顽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和性格。这些品质和性格为罗全起同志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个人经历罗全起同志1976年12月至1991年6月在北京第二炮兵部队服役,担任司务长,退伍后在河南省新乡县房地产管理处任处长。1992年出任新乡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1993年创立新乡全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1年创建河南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建筑、装饰装潢、农林业、养殖业、餐饮业、保健品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公司。“隆基”已成为享誉新乡的知名品牌。 性格品质在部队历练十五年,造就了罗全起同志坚忍不拔、勇敢机智、果断干练、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为以后罗全起同志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性格基础。除此之外,罗全起同志还注重自己知识能力的提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1986年9月至1988年2月罗全起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武汉财经学院学习。退伍之后,他仍然不忘提升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于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在新乡市市委党校攻读经济管理专业,顺利毕业;并于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企业管理专业,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一名企业家,罗全起同志深知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创业20余年,始终恪守诚信,重视企业的信誉,隆基房产已成为重信誉,守诚信的企业典范。当然,罗全起同志敏锐的目光、超强的理念和超人的睿智、超强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魄力和勇气都是他事业成功保证。 事业发展创业二十年,罗全起同志在新乡房地产开发,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道路拓宽建设、发展推广农业科技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1.房地产开发 罗全起同志自1991年从事房地产开发事业以来,审时度势,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五年来,始终把社会利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后参加了新城小区、新世纪花园、新鑫小区、隆基文翠源、美大花园、隆基枫华源等二十余个小区的改造开发。现今,在罗全起同志的带领下,隆基房地产公司正在筹建新乡市市民服务中心(西如意楼),新乡经济开发区客运站、关帝庙历史文化街、河南省第二监狱住宅小区等项目。 2.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 多年来罗全起同志经常自费出去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等发展新乡,加速新乡的城市建设步伐,受到市领导以及公司的高度评价与大力支持。 (1)招商引资 多年来,他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将香港兴盛公司、常州金谷房地产公司、上海新青浦等公司引进新乡开发发展,加速新乡的城市建设步伐。 (2)引进EPS外墙保温技术 虽说在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方面,罗全起同志有着十多年成功的经验,但是如何在今后所从事的房地产事业中大量使用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这一课题,一直激励着他不断探索追求。通过大量调研实验,罗全起同志将EPS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到了“隆基枫华源别墅小区”。“隆基枫华源别墅小区”是新乡市首座低密度高尚别墅型社区,富有异国情调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造型设计和整体环境处理的独具匠心,使它具备鲜明的个性。罗全起同志在小区建设中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如EPS外墙外保温系统、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屋面聚苯板等保温节能;隔拉板隔墙、KPI型多孔砖、沥青瓦,轻质材料的使用,降低造价,节省了土地资源;地下室抗压板的运用,减少了不必要的钢筋混凝土的用量;智能化安防系统具备防盗报警、煤气泄漏报警、匪情求救、车辆管理、周界防范等功能。尤其是推广应用的新型EPS外墙报完系统在全省还是首例。EPS外墙保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墙体节能新技术成果,是用专用的EPS聚苯板,聚合物粘结胶浆,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以及抹面胶浆(根据需要也可加若干个尼龙锚固件)组成的集保温、隔热、隔音、防渗、防水和装饰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节能于一体的建筑节能环保系统。该系统具有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具备一定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其保温性随时间的变化很小,可防止产生(冷)热桥,保温效果高,可操作性强。该系统具有高热阻,线性膨胀率小的性质,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保护墙体结构免于(低)高温的破坏。此项新技术成果2005年11月7日已通过河南省建设厅验收,已被国家建筑标准图集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一)》中列为首选保温系统在全国予以推广和应用,而“隆基枫华源”也成为河南省首家外墙保温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这项新技术成果的诞生,填补了河南省乃至全国外墙保温高科技技术处理问题,极大改善了北方居民的住房条件,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将外墙保温这项科技,在豫北及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它将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节省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的能源消耗。EPS外墙保温技术成果,通过在我公司开发的三个小区中广泛推广应用,已为公司节省人力、财力约6000万元人民币。 3.道路拓宽建设 罗全起同志率领隆基公司进行了劳动路拓宽建设、人民路拓宽建设、健康路拓宽建设、健康路街景建设等城市建设工作。为新乡的旧城改造建设、城市环境美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抹上了重重的一笔,堪称城市建设的美容师。 4.农业科技的推广 有着敏锐性与前瞻性头脑的罗全起同志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大量调研,他积极引进美国黑提葡萄、日本水晶梨、中科院科研项目矮败小麦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了新乡的农业发展。2006年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所获奖励罗全起同志的先进事迹先后在《新乡经济》、《新乡日报》、《河南日报》、《中华合作时报》、《新乡经济报》、《河南科技报》、《中国果菜》、《新乡政报》等报纸上被报道。他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 1993年3月被省建设厅授予河南省房地产开发优秀企业家 1996年3月在人民路建设工程建设中,被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1999年3月在98年城市道路建设中,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9年6月被省建设厅授予河南省房地产开发先进工作者。 2004年4月被新乡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4月被新乡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乡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6年6月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1月获得新乡楼市大典新乡地产行业成就公司奖 2010年1月获得新乡楼市大典功勋人物。 在自己获得荣誉的同时,罗全起同志也为公司争得了“河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单位”等荣誉称号和掌声,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时时刻刻以公司的发展为己任,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发展! 事业成功的罗全起同志富了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款,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汶川地震时罗全起同志率隆基全体员工向汶川捐款10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时向玉树灾区捐款11万元;向河南省新乡市尊老爱幼协会捐款3万元。 并获得“大爱无疆·2010”华夏爱心论坛——华夏爱心奉献奖。 社会贡献事业成功的罗全起同志富了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款,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汶川地震时罗全起同志率隆基全体员工向汶川捐款10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时向玉树灾区捐款11万元;向河南省新乡市尊老爱幼协会捐款3万元。 并获得“大爱无疆·2010”华夏爱心论坛——华夏爱心奉献奖。 企业文化近年来,在董事长罗全起的正确领导下,隆基房产开拓多元化发展思路,已发展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建筑、物业管理、农业、环境艺术、保健品、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企业。 罗董深知:企业要永葆经营活力,必须拥有一个时时充满活力、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团队,打造这样的团队就要不断提升成员战斗力。学习、活力、快乐、积极、想象力以及从业道德是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 隆基房产一个注重员工个人成长的企业,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课程及智慧课程的培训,会定期带领员工去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参观学习。罗董事长强调:学习是不断成长与进步的源泉,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进取心。同时,鼓励员工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相信在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支持下,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与很多知名的企业家一样,罗董事长喜欢去寺庙拜佛。与一般单纯地求愿相比,罗董把拜佛当作是一个净化思想的过程。他说:“佛的伟大在于他的博大仁爱之心”。所以,罗董事长在隆基公司倡导八大爱,即人人要“爱自己,爱家庭,爱家族,爱团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生灵万物”。为什么人要首先爱自己?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人首先要成全团队,才能成就自己。在罗董看来,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才能成全团队。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别想让这个人为团队出力。所以。隆基房产以八大爱为企业文化的,浸润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挖掘他们的个人潜力,强化他们实现理想的勇气与魄力。在职工待遇上,该公司提出,三年有车,五年有房,十年成为百万富翁的理想,让员工与企业通发展,共成长,共富裕。 罗董事长在带领员工共同富裕的同时,更以热情来回报社会的关怀,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该公司每年拿出300多万元做慈善,用实际行动展现企业“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生灵万物”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罗董还时刻关注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投巨资在新乡建设1万亩矮败小麦农业试验基地,创办中原中农良种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中农良种有限公司,旨在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社会影响力在新乡房产界,有人戏称罗全起为“黄埔校长”。获得这个称号是有原因的。在罗全起进入房产界并成功打造出今天家喻户晓的隆基房地产公司过程中,从罗全起公司走出来自立门户的房产人不少于10位,百万富翁不少于50位,其中包括资产过亿元的河南亚华集团董事长陈令军。在诸多公开场合,陈总总是尊称罗董为“黄埔校长”。“黄埔校长”的称号其实是想说明罗董在新乡房地产业的影响力。黄埔校长的声誉及灵魂新乡地产的目标使罗全起感到责任重大:领航者不是堵路,而是找到一条适合新乡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新乡本土房地产企业虽然多,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不多,在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政策趋严的大环境中,如何利用外部的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谋求更好的发展,是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钢筋水泥只是城市的骨骼,美好家园方是城市的领航。居者幸福,观者向往,才是城市建设的最高追求。河南隆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全起将继续带领每一位员工,本着“真诚缔造美好家园”的企业发展宗旨,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抢抓城市发展机遇,领航新乡房地产,通过不断地创新来为我们呈现更具品质的住宅精品,践行他努力提升新乡城市价值的使命。 个人散文他 山 之 石 可 以 攻 玉 ——英国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今年7月6日至7月16日,有幸到英国就其城镇化建设考察访问,所见所闻,受益颇多。 城镇化是以城市为主导进行生产要素空间再配置的历史过程。其他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在当代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有所反映。英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最早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0%以上,时至今日,英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已高达95%以上。研究城镇化进程,英国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通过对其城镇化发展特点的分析能够给我们城镇化的进程提供一些借鉴。 城镇化与乡村现代化同步推进 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近100年的时间里,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从20%提升到51%,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国家,实现了城镇化与乡村现代化的同步发展。1760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农业技术革命,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8世纪中期的英国农村,出现了大批富余劳动力并向城市转移,英国的城镇化进程由此加快。“圈地运动”则引发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大农场的建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农畜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满足了毛纺织工业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双向需求。而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则带动了农业生产工具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P><P>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镇化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面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犯罪率居高不下等“城市病”的国家。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设置了济贫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等机构,专职负责解决上述问题。1868年、1875年先后两次颁布了《工人住宅法》,解决贫民窟问题。拆毁贫民窟后,由政府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设施。此外,通过制定并颁布《10小时工作日法》、《雇主责任法》等,改善了工人阶级状况。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解决了“城市病”问题。 政府引导,规划先行,节约土地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模式,其城镇规模、城镇布局、城镇功能演进和城镇产业分工多为市场选择和作用的结果。但是完全市场推进型的城镇化,也很容易产生诸如过度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化等突出问题。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之所以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缓解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带来的就业、居住等问题,就是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通过法律规范、规划约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另外,英国在城镇化的建设中,真正做到了规划先行,并注重规划的预见性和人性化。例如,现今覆盖英国全国的地下管网设施,是在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规划建设的,但在人口已经增长了50倍的今天,却仍然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其规划的超前性由此可见一斑。英国的规划管理非常严格。虽然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城镇发展仍是土地扩展型,但自1947年以来,尽管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当初规划时划定的用地功能,农田还是农田,宅地还是宅地。农户要在自己的农舍旁增加一间偏房,也必须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而动用绿地搞开发,必须经副首相批准。为确保城镇居民生活方便、舒适,英国政府还特别注重环境的整体规划和生活设施的配套。根据城镇的功能和规模,在交通、通信设施、医院、学校、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 英国城市土地规划由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执法系统构成。在英国,每一种类型的开发规划编制过程中,几乎都有法定的公众参与程序。其形式有公众评议、公众审查、公众讨论、公众意见等。英国有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起诉分为规划起诉和强制执法起诉。政府部门参与土地分配,并在再分配过程中对近期和远期的要求进行平衡,对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平衡。英国政府与“城市开发集团”、“废弃土地复兴援助”以及“公私合作伙伴方案”等都鼓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购置、地块调配、土地开垦及基础设施的配套,使这些土地更加便于开发。 强调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注重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在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所以不管走到哪个小城镇,天总是蓝的,河水、湖水总是碧绿的,空气清新,树木、花草枝繁叶茂,到处都显得整洁优美。目前,整个英格兰地区有13%为绿化带所覆盖。近些年来,一些小城镇或社区还开始按照“零能源发展”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降低能耗、水耗和汽车使用量,减少社区环境破坏与污染,追求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实现循环利用。 此外,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英国实行成片保护而非单体保护的原则。即使维修也要“修旧如旧”,尽量使原有建筑、街道保存完好。按照当地规定,建筑历史达到50年以上的,一般不允许再拆除,无人继承的则由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机构收管。如今,很多英国小城镇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代和古代的建筑交相辉映,成为英国小城镇建设的一大特色。 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城镇经济结构和职能的协调发展 由于英国乡村工业化的扩展,农民之间、农民与手工业者之间互通有无的直接交易已逐渐缩小,而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正在日益扩大,同时,小城镇的经济结构和功能也出现协调性的变化。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兴起一批工业集镇,它们是介于村庄集市和大城市之间的过渡形式。他们一般出现在以下三类地区:一是集市或港口所在地,如利兹和利物浦。二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水流漂洗坊所在地,往往形成纺织业集镇,如肯塔尔、利兹华尔德、毕斯理等。三是矿产资源地区。如伯明翰、谢菲尔德均属于此类,是采矿和冶金等工业使它们发展成为工业集镇。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和最后的加工。原来作为本地区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交换市场的职能,在这些小市镇里已降到次要地位。小市镇成为全国商业市场网点。与乡村工业发展相协调,小市镇发展成为适应乡村工业化需要的商业中心,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产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 徜徉在英国的小城镇中,可以感受到这里居民的舒适与悠闲。很多地方城市与乡村已经融为一体,很难严格将城市与乡村区分开来。这里也没有所谓的户籍制度,不管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工商业者都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英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也毫无先例的条件下完成的。其城镇化模式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由于基本国情的差异,我国很难简单照搬,但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从中国各地区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实施有区别的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地把城镇化过程与重塑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鼓励发展大城市,并不排斥发展小城镇,反之,发展小城镇也不排斥完善大城市的功能。如果把大城市定位于主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那么小城镇独特的优势就应该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定位才能适应我国劳动力丰富而资金短缺的国情,使劳动力资源优势更便于转变成小城镇的优势。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供给的经验,我们必须加大对住房、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强的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功能。因此要适应现代化要求,加快公路网、铁路网、邮电通信、城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增加消费、扩大了内需,而且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解决了英国的贫困问题以及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犯罪率,在我国城市化道路中也应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采取分类分层保障的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条件设定不同的保障方式,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之,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必须破解的难题,需要我们进行积极地探索。在此过程中至少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模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要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创新、鼓励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善待农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