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医哲学的时代使命
释义

本书在上述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预备会议和有关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基础上,选录了其它有关文章,分别以“中国文化的医学时代”、“思想、原创与机遇”和“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为名按三部分编辑成册,作为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的首份学术文献资料。

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医哲学的时代使命

作 者:张超中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ISBN: 9787802317734

开本: 16开

定价: 34.00 元

内容简介

《中医哲学的时代使命》内容简介:2007年1月29日,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已经自觉发挥中医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学术、文化和社会功能,中医哲学也开始正式承担起自己的“时代使命”,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探索新的可能路径。可以说,从中医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的发展问题确实比较新颖和独特,因为廖平先生虽然曾经开启以《黄帝内经》解释儒家天人之学的先例,但是这种智慧灵光却没有成为近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恰恰相反,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国学术的原创性在整体上遭受全面解构的危险。作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医学的日益萎缩也印证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得“文化扶持”成为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个看法与片面强调借助于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主流”做法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其主要不同就在于从整体性的内涵来看,中医药是一种文化优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体系,没有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医药的“繁荣发展”不能持续,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经验。不过我们也看到,由于近现代的中国学术研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医药的存在,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尚没有得到有力阐释,并且至今没有找到真正包容和接纳西方文化的主体基质。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的医学时代

中医哲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中医理论研究要跟得上国力发展

向世界宣传中医哲学是我们的责任

唤醒“自然合理”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

中医的回归和贡献

研究中医哲学,拓展中国哲学

研究中医哲学,推进科技发展

在实践中研究和发展中医

高屋建瓴看中医

呼唤医学传统精神的回归

应当加强中医哲学的范式研究

中医学不要拜倒在“科学”的脚下

彻底推开人类科学的另一扇大门

促进中压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互动发展

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中医发展需要自己的哲学和路径

应用中国医学方法论来解蔽纠偏

中医哲学如何“接着讲”

贯通中医研究的文理、哲理和医理

应该站在人的立场上来思考中医学

寻找中医哲学演化的逻辑原点

建立中医共同体的哲学

忽视、漂泊和回归的现象背后

最主要和急迫的任务是遏制西化

“文化自觉”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中医

中医哲学是具原创性的科学哲学

中医哲学的内涵及使命

中医药存亡的关键

中医是一门成熟科学——晰博先生谈中医

中医的科学性特点

中医学发展的第五个时代——中医心身医学

第二部分 思想、原创与机遇

为什么要成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

从中医典籍研究到中医哲学研究

恢复中国哲学的历史面貌,增强民族自信力

通过中医领悟整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回归中医的原创之思

中医的危机和出路

我们一小步,人类可能一大步

重视科学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中医是中国哲学的生命载体

正本清源,发展中华医道

中医哲学的渊源和特征

中医哲学的“元”问题与文化建设

中医传统的哲学性问题或发展焦虑

发展中医不必太“谦虚”

学会建设要凝聚力量,发挥社会功能

提倡文化集成,促进“综合创新”

中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意义

第三部分 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

以“文化创意”促进“研究”和“发展”

抓住机遇,走出危机

以原创性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把握阐释中医的底线

借鉴传统产业的成功转型经验发展中医药

哲学思路决定产业出路

官产学研的创意结合

从健康服务中谋发展

支持中医药创意产业需要实际行动

以中医之道检验西医

要重视信息与知识的作用

中医药博物馆可以作为试验区

中医的渊源和对中医学发展的思考

坚持百家争鸣的原则推进中医流派的发展

附录 部分媒体对中国哲学史学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