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学与辩证法 |
释义 | 《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以下简称《中辩》,为半年刊)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并全部由在校优秀大学生组成的编委会承办编辑的,首开全国中医院校先河并唯一坚持办刊达22年之久的著名大学生自办学术刊物。《中辩》编委会成立于1981年,创刊于1982年,在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及校学生处的直接领导下,创刊22年来,已出版杂志共43期,设立栏目40多个,发表论文1000余篇,约200万字。 专业《中辩》不仅有著名专家学者校友的文章,而且更多的是反映中医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火花及新思想、新见解等,具有学生刊物的显著特点:一是“新”,二是“博”,三是“活”。因其“勇于创新,生气勃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中辩》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全国各界尤其是中医界的许多专家、教授的称道,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就曾盛赞本刊“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一扫中医期刊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之陈雾,堪为发扬歧黄精蕴之先驱”更有包括钱学森教授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亲自为本刊撰稿、题词。现在本刊已经被北京图书馆、国家版本图书馆、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的高级图书机构正式收入。1992年,本刊还被指定为第六版中医院校教材参考书目之一。而且通过《中辩》锻炼的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各自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术气氛我校的学术气氛也随着《中辩》的创办不断高涨,不仅丰富了“第二课堂”,让许多同学得到锻炼;而且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中央教育电视台于1999年11月对本刊进行了专访,并对我们所施行的素质教育的方式给予了肯定。“第二课堂”有着非常丰富的学术活动,视频播放、文摘讨论、病案讨论、论文讨论、学术交流、“岐黄索骥”系列讲座,更组织承办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知识竞赛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会……一届届中辨人通过努力,给自己、学校都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中辩”是一个学生团队,同学们不仅仅更多地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团队工作以及相关管理、编辑工作,更能够认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荣誉《中辩》组织的学术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既承办了学校的学术讲座,又有同学的学术及编辑业务活动,跟师侍诊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学术交流会。在《中辩》的主办下,我校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开始举行,再次成为全国中医院校的“第一”,至今已经举办了19节。每届交流会所选出的稿件都代表了当年我校学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因为这些稿件都是从各个院部的百余篇来稿中脱颖而出,每一篇都经过了《中辩》编委的层层挑选及《中辩》几位编审老师的严格审阅。老师们常感叹文章质量很高,令他们爱不释手。交流会由参赛者现场宣读论文,演示手段由过去的草图、幻灯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并由学校一流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参加交流的论文进行评阅打分,且采用答辩的形式,由评委对选手的论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选手现场回答,由各位选手最后的得分来决定名次。评委们对这些获奖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很多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些获奖论文经学校的推荐,每年在四川省大学生科技比赛中都获得较高的奖级,以及在全国“挑战杯”赛上亦获得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