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央企业
释义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划分,中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简介

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

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如石油;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

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

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狭义的中央企业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讲,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范围是比较窄的。

早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国务院国资委所管理的央企数量是196家,经过重组,至2011年11月,央企数量117家。

央企名录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6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61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62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4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63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64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65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7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66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67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68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69 中国盐业总公司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70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71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72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14 国家电网公司 73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74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7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7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77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7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79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80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1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2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82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83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5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8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东风汽车公司 87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29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88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30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89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90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3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91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33 鞍钢集团公司 9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3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

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94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36 中国铝业公司 95 珠海振戎公司

3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9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97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9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99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100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101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02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03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04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05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47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106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08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51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10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110 彩虹集团公司

5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111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5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112 华侨城集团公司

5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13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56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114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57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15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58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16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59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117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  截稿日期2011年11月

中央企业的调整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为138户。

2009年7月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8户调整为136户。

2009年0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实行联合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6户调整为135户。

2009年10月14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变更登记,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09年10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5户调整为132户。

国资委2009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2户调整为131户。

2009年12月3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并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1户调整为129户。

2010年02月02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包装总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9户调整为128户。

2010年03月1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并重组。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8户调整为127户。

2010年04月12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7户调整为126户。

2010年04月14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自2010年3月9日起更名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原名称终止使用。

2010年5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联合重组。重组后,新设立鞍钢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6户调整为125户。

2010年8月5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整体并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25户调整为123户。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总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122户)

2010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新组建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123户)

2010年12月23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整体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122户)

2011年1月3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商企业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121户)

2011年5月2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华星集团公司划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华星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120户)

乐凯胶片(600135)2011年9月7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转来的国务院国资委9月5日《关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重组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乐凯集团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相关手续尚在办理过程中。(119户)

2011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4个省(区、市)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修造企业重组,组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区、市)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修造企业重组,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成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再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117户)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2011年9月29日成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区、市)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修造企业重组,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成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再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登记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电建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4个省(区域)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企业、电力施工企业、装备修造企业改革重组而成。

2012年5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划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印刷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中央企业的资产及收益状况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1月21日公布的去年央企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6968.9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多;累计实现净利润8489.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

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

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791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16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的63.3%。

关于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争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经营惨淡,2/3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国企改革,对当时的政府来说,是“最为难啃的骨头”。从1997年开始,为了实现国企三年脱困,国家除了要求在国企领域本身进行改革外,还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来剥离国企的负担。为了拯救国有企业,包括国家的注资、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债转股、中央储备金、贴息贷款,国家花了2万多个亿——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2006年,央企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这其中,利润超过一百亿元的央企有19家,另外有19家企业进入了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强,比2003年增加了10家。到2008年,在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当中,央企占到80%。

中央企业效益好转主要归功于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央企业最近10年大幅度内部提报及外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的世界500强企业。

上缴红利将提高

概述

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正在悄然被拉开。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央企向国家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红利”。4日,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专家。专家认为,央企上缴红利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也有利于规范央企经营,抑制央企盲目投资。

“蛋糕”重新划分从央企开始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一直是企业占比很高,尤其是国企,而居民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强调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就是要把蛋糕重新划分,从央企开始也是理所当然。”

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1-9月122家中央企业净利润64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421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9亿元,合计440亿元。

事实上,与央企实现的利润总额相比,当前央企上缴的红利依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偏低,留下来的利润太多,一些央企员工待遇又太高,致使老百姓意见很大。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按照现行规定,中央企业税后利润收取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垄断性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收取比例为5%;第三类为中国储备粮总公司、中国储备棉总公司等政策性公司,暂不收取。

工资差距过大现象将减缓

针对央企增加上缴红利的消息,许多网友都表示赞同。北京一位网友表示,“央企要多上交点才好,这样有利于减小国企员工和非国企员工的收入差。”

近年来的央企高管天价薪酬,垄断企业高工资、高福利,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七个垄断行业有2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则占全国职工年工资总额的55%。

广东的一位网友也认为,央企应该增加上缴红利比例以回馈社会。“央企很大部分利润要不就是用于扩张,要不就是用于员工的工资福利,对社会的责任却少之又少!

上缴的多了,央企自己留下来的就少了。“这也有利于规范央企经营,免得央企手头钱太多了花不掉,结果去盲目投资,比如前两年一些央企大肆进入房地产行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王小广说。

垄断性行业上缴比例要加大

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应该有多高?记者了解到,央企上缴红利比例可能提高5%到30%不等,但方案尚未确定。

王小广认为,从理论上讲,在满足央企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保证央企职工收入达到或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央企的利润应该大部分上缴。不过他同时表示,“要考虑到可操作性。”

在收取比例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建议,央企垄断性企业上交红利比例应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25%;竞争性企业由过去的5%提高到10%。

还有专家建议,对于暴利行业应该加大分红比例。对于微利或亏损企业,则减少分红和税收,保障一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有网友表示,要按照地区的不同对上缴比例区别对待。

尽管大多数人士对提高央企上缴分红比例表示赞同,但是也有网友有些担心。一位网友很担心,增加上缴比例是否会影响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会让刚刚恢复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有人担心,增加了这些企业的上缴红利的比例,鉴于其垄断地位,是不是很有可能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多缴红利有望补充社保基金

无论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提高到多少,对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工程而言,后续配套举措肯定还有很多。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指出,这只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部分,而收入分配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措施包括税收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改革、保障制度完善等。

缩小行业收入差别,除了抑制部分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还需要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市场竞争,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和福利总额制定适当上限,对垄断利润征收更高比例的税收等多种配套措施。

记者了解到,除了扩范围和提比例外,有关部门还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向政府公共预算和社保预算调出,央企红利有望用于补充社保基金。

央企成绩是怎样得来的?是否与民争利?

中央企业要不要多赚钱?应该怎样赚钱?央企多赚钱是否与民争利?这些问题深受央企职工和社会各界关注,许多人士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笔者的基本观点是,中央企业利润是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通过梳理中央企业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在信托网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120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442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营业总收入1677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在美国《财富》杂志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有38家,比上年增加8家。

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追根溯源,它是一条漫漫探索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且不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也为经济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成绩源于体制机制效能的充分释放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制度和机制创新。

近年来,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促进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有力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水平。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改制面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

截至2010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有43家,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有336家;全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户数达988户。目前,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2.88%、净资产的68.05%、营业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成绩源于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国有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积极开展调整重组,缩短管理链条,改制分离辅业,释放了国有资本的活力。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国有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增强了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国有资本在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比重占90%以上。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0年,中央企业户数由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调整到2010年的122家。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海外并购,开发海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截至2010年底,约100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设立了子企业或管理机构,纯境外单位资产和营业收入迅速增长。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利得财富基金等中央企业纯境外单位利润总额在集团利润总额中占较大比重。

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十一五”期间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大幅增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四年在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位列亚洲公司首位。

中央企业十分重视在境外能矿资源、农业资源等领域的开拓,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央企业不断拓宽境外经营覆盖的区域,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经营范围,投资方式、产品和劳务输出方式不断丰富,境外业务实现转型升级。在投资区域上,除继续保持对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对欧洲、大洋洲的投资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在投资领域上,逐步由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拓展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资源开发、物流和园区建设等领域。

成绩源于历史包袱的妥善解决

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就可以为国有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性文件,从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增资减债”,到今年实施的厂办大集体改革,都在着力解放国有企业的历史负担,使企业轻装前进。

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利用辅业资产,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的问题;加快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综合配套推进各项改革。

成绩源于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和脊梁,中央企业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为国内外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从2003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每年都组织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工作。至2009年底,中组部、国资委已先后7次组织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从近万名应聘者中录用了113人。

2010年,中央企业高管公开招聘,20个高管职位为历年最大规模,12名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招聘职位,5名正职,这是中央企业首次如此大规模地招聘总经理,这对中央企业在主营业务、技术性等关键性岗位招聘是一项重大突破。2008年中央部署“千人计划”,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引进了一批企业急需特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正在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作用逐步显现。

在中央企业的带动下,不少地方企业也进行了公开招聘的探索。一批国有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此外,国资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经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其中神华集团等14家企业在北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科技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显出成效,职工技术技能能手大量涌现,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骄人成绩是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效益,也是1000多万国企职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体现。中央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增强了国有经济的实力,将会直接和间接惠及全体国民。中央企业多赚钱,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与民争利,而是谋利于民。

如果看不到改革发展的主流,只是把某些改革中的个别缺陷、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作为否定中央企业成绩的借口,是很不正确、很不阳光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通过积极“整合、联合、融合”,坚持“合作、合力、合心”,国有企业将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进一步全方位深化合作。(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