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音熬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7°05′38″--117°20′,北纬43°29′18″--43°36′42″,总面积13862公顷。保护区于197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简介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距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75公里,保护区其北、东及南部三面被白音敖包林场包围,西部与达来诺日毗邻,西距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60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5′—117°20′,北纬43°29′18″—43°36′42″,保护总面积为13862公顷。

按保护区区划原则和条件,结合保护区实际,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功能区。

保护区东界从四道石门直线至南到横立山头南至毕流河小双山子,北至五道石门水库河岸及防火线,西以防火线为界,南以毕流河为界。

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以南部的白音敖包山为最高点,海拔高度为1498.8米,向北逐渐降低,地形起伏不大,绝大部分为东西走向的连续而不规整的垄状固定沙带,少部分为半固定沙地及零星分布的新月形沙丘,平均海拔高度在1350米左右。

气候属寒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4℃,最低气温-30.7℃,大于5℃的年积湿为1942℃。年降水量448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8月份,水热同期。年蒸发量为1526毫米,为年降水量的3.4倍,无霜期为78天。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平均风速为3.8米/秒,最大风速达28米/秒,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在迎风坡的沙地云杉林下,为风积沙层上发育的薄层腐殖质的灰色森林土,此外,还有沙质黑钙土、沙栗土、沙质草甸土等,土层薄、贫瘠、干旱、透水性强是本区土壤的主要特征。

保护区地下水位低,分布的主要河流有贡格尔河和敖包河。其中,南部的敖包河在境内流经9公里,而北部的贡格尔音河由保护区东北部流入境内,将保护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境内流经长度为14公里。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该保护区为克什克腾旗白音敖包林场的一部分,1979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了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并于1983年设立了保护区管理站,使沙地云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199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向林业部提出了白音敖包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请。1999年11月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了白音敖包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材料和提出的申请。2000年4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0)30号文批准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距经棚镇西75公里,东北临查干套海河,西北与巴彦查干苏木相连,东南部接白音敖包林场,西部、西南部与达里诺尔草原相毗连 。地理坐标是北纬43°30′-43°36′,东经43°30′-43°36′,东西宽7.5,南北长8.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13862公顷,其中沙地云杉林面积为1947公顷。

地形地貌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属沙丘高地平原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南部的白音敖包山为最高点,海拔高度1498.8米, 向北逐渐降低,地形起伏不大, 绝大部分为东西走向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垄固定沙带,少部分为半固定沙地及零星分布的新月形沙丘。平均海拔高度在1300-1500米左右。

气候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属大陆性寒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C左右,大于5°C的年积温在1942°C左右,年降水量在300-35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8月份,水热同期。年蒸发量在1526毫米左右,为降水量的3.4倍。无霜期为78天。年日照数在2800小时左右。平均风速在3.8 米每秒,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土壤

土壤以沙土为主,在迎风坡的沙地云杉林下,为风积沙层上发育的薄层腐殖质的灰色森林土,此外, 还有沙质黑钙土、沙栗土、 沙质草甸土等,土层薄、贫瘠、干旱、透水性强是本地区土壤的主要特征。

水纹

保护区内地下水位较低,分布的主要河流有贡格尔河和敖包河,其中,南部的敖包河在境内流经9公里,而北部的贡格尔河由保护区东北流入境内,将保护区分成为东西两部分,境内流经长度为14公里。

资源

概述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交汇带,所以其植被组成同时具有三个植物区的成份。另外,从植被类型来讲,同时具有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沙生植被的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本区高等植物有68科、239属、460种,另有数10种苔藓植物。除植物外,本区现查明的昆虫种类有21科,170种以上;动物130种以上,其中国家2级保护动物数种。与同纬度的其它地段相比,该区动物种类丰富,具有森林群落种类、草原群落种类和森林-草原地带特有种类。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丰富的沙地森林、草原、温地等植物类型的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综合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长期自然历史发展和现代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特有树种。保护好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生产实践价值。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有:苍术、祁洲漏芦、亚洲百里香、细叶柴胡、细叶百合、黄芪、山杏、防风、沙参、黄花二色补血共有植物400余种。

保护区有较为复杂的野生动物种群,境内鸟类主要有:黑鹤、大鸨、金雕、黑琴鸡、灰鹤、蓑羽鹤、天鹅、班翅山鹑。兽类有:马鹿、狍子、猞猁、貉子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森林资源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组成, 划分4个类型,既: 藓类苔草沙地云杉林、禾草杂类草沙地云杉林、杂类草白桦沙地云杉混交林和沿河沙地云杉林。林木郁闭度在0.6-0.8时, 沙地云杉树高25-36米,平均树高12米左右,平均胸径22-36厘米,平均树龄在80-120年,最大树龄有400年左右,此外,还有沙地白桦林、山杨林和榆树林等。活力木总蓄积量是97339立方米。

植物资源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东蒙古亚地区范畴。 但由于本地区与大兴安岭、冀北山地毗连,因此,在植物区系上具有过度性质,以蒙古草原植物为主,如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西伯利亚羽茅、线叶菊、羊草等。 还混有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有虎榛子、元宝槭、知母等。兴安植物区系成分有兴安落叶松、沙地柏、耧斗叶绣线菊、红花鹿蹄草等。沙地云杉为中国特有树种,是草原的旗帜种。

由它组成的沙地云杉林是世界上罕见的,被学术界称为“沙地云杉生物基因库”,对于研究植物变迁具有重大科研价值。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沙地神树”、“草原上的绿宝石”。植物种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 68 科239属460余种,其中,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87.8%,维管束植物418种。

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区位于中国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地带,生活在沙地、草原边缘地带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较适应的栖息繁衍场所,同时, 也为迁徙性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集散地和歇脚点,所以,形成了保护区较为复杂的野生动物种群,物种极其丰富。据初步调查, 保护区内已知鸟类有16目33科133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9 种,二级保护鸟类27种, 国际受协鸟17种 。 鸟类主要有 : 黑鹳、大天鹅、大鸨、鸳鸯、秃鹫、猎隼、红隼、苍鹰、草原雕、白枕鹤、蓑羽鹤、等;兽类有7目17科68余种,其中,以食肉、啮齿偶蹄目为主,主要有:马鹿、猞猁、狍子、沙狐、豹猫、艾虎(两头乌)、黄鼬(黄鼠狼)等。

旅游资源

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理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沙、水、林三位一体,高耸的云杉生机盎然,是镶嵌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明珠。

1.森林草原景观

保护区正处于森林草原结合地带,沙地云杉林呈斑块状分布于草原之中,构成了中国特殊的森林草原景观。沙地云杉外形似塔,成树躯干刚劲挺拔,枝条横生,四季常青,整个儿树姿态优美壮观,是摄影、摄像、绘画、写生理想的素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

2.沙地景观

保护区为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地貌由垄状固定沙带及半固定和流动沙丘构成,沙带高度在6-10米,沙层厚度在10-100米。骑乘骆驼行于沙地之上,伴随着驼铃声体会跋涉于大漠之中的艰辛,享受奔赴绿洲后的兴奋,提高人们爱护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水体景观

贡格尔河横卧于保护区北侧,敖包河由保护区南缘倘徉而去,河水清澈,川流不息,两岸绿草如茵,犹如两条银白飘带,将整个云杉群落装点成了一副森林、草原、河流锦图,是旅游野炊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

4.人文景观

保护区内白音敖包山(汗译为富饶的山),是克什克腾旗五大敖包之一,是贡格尔草原上蒙古族祭祀的圣地。说起来,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蒙古人的先祖们祭祀的 " 足带林",实际上就是绕林祭祀的一种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祭祀敖包。元代时,克什克腾旗曾有御封的五大海日罕。海日罕就是级别较高的敖包,既神山。那时,不分王公贵族,也不分长尊卑贱,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凌晨,旗扎萨克要穿上盛装,亲自率领幕僚们登上海日罕,在敖包前行跪拜大礼,开全羊宴席。一直到今天,蒙古族人民祭祀海日罕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在微微的晨曦中,只见敖包上空彩色的布条随风飘舞,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处,走到敖包跟前,排队顺时针方向转三圈,心中暗自祝福心理所想的事情,然后摆全羊祭拜,唱歌献哈达,热闹非凡。文革时期曾一度禁止祭敖包,1987年十世班禅将一蹲镏金佛像安放此山,从此又恢复了祭敖包活动,届时万余人聚集于此诵经、拜佛、献哈达。在整个带有明显的藏传佛教色彩的祭祀活动后,在敖包山脚下,人们举行那达慕“(汉译为娱乐游戏),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蒙古朋友们把这三项体育竞技称之为 ” 男儿三艺 “ 那位小伙子如果在这三项技艺出众,那他一定会成为姑娘们心中的巴特尔(汉译为英雄 )”。宗教活动长达数日 ,形成蒙古族人民特有的节日 。 走入气势恢弘的祭祀场面 , 亲身体验蒙古族祭祀的气氛和考察民风民俗 ,探索研究蒙古族宗教文化历史的发展。(记住:如果您是女儿身,千万别在这个时候现身噢!因为祭敖包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

生态旅游

应昌路遗址

应昌路又名鲁王城,它是元代最后一个都城。应昌路遗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城的东、南、北各有一个大门,整座城池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内城呈方形,它是当年鲁王的府第。

鲁王城始建于金,是当时金军进攻南京(今北京)、戍守边疆以及蒙古高原和部落之间互相争夺的军事要地。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正式建城,并设应昌府,至1286年,升为应昌路。1295年,特薛禅的重孙蛮子台奉命讨伐叛军海都笃哇,凯旋后元成宗晋封蛮子台为鲁王,鲁王城由此得名。

1237年,元太宗窝阔台下诏:“弘吉剌氏生女世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这样,在元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弘吉剌氏有21位女子入朝为妃,其中15人封后;嫁到克什克腾部的公主也有19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昌路成了弘吉剌氏的私城,也成了元朝皇帝驻跸临幸之地。

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携亲眷大臣败走塞北,凭借克什克腾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有利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力图恢复元朝的统治。1370年,顺帝驾崩,其子爱猷识里达腊在应昌继位,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应昌路从此成为北元的皇都。1390年,徐达率军攻破鲁王城,从此结束了偏踞一隅的北元小朝廷的统治。

在元朝历史上,应昌路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当时南接元上都、大都,北连锡林浩特、和林及乌兰巴托的交通枢纽,也是当时南货北上的聚集地。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历尽七百余年人世的沧桑,盛极一时的昔日皇城只余断壁残垣、颓砖废瓦在昭示着曾有的辉煌。如今,应昌路遗址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界壕

金界壕又名金边堡、金长城,是当年女真人为防止蒙古铁骑南下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于1115年开始修建,历时十几年才建成。

金界壕东起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西南经索伦、突泉、克旗贡格尔草原、锡盟蓝旗直至阴山黄河后套平原全程计1500公里。另外还修筑了外线和复线,外线自额尔古纳河北岸经满州里市北直到蒙古国;复线从克旗天合园乡至广兴源乡。在克旗境内,金界壕全长180多公里,东接林西县新林镇,西至灰腾梁与正蓝旗相连。

金长城不同于万里长城之处就在于它是用土劣筑的,而不是用砖石垒筑的。从结构来看,金界壕由壕、墙、马面、戍堡及关城五部分构成。修建时,就地挖土,北面挖壕堑,南边筑墙。壕宽2-4米,重要防御地段10-15米。墙宽2-14米不等,高度一般为5-6米,马面设在壕墙内,类似于今天的碉堡,平时为哨所,战时当堡垒。每隔70-80米高一座马面,马面内可以藏兵御敌。戍堡比马面大,是就地挖壕垒土筑成的,大多设在山口、渡口等重要关卡,平均每隔15公里设一座戍堡,堡内设哨台和营垒,里面屯聚兵马,以备战时之用。关城是五个组成部分中工程最大的一个,面积是戍堡三四倍,它是重要防御地段的统领之地,也是军需物资的供给之地。在贡格尔草原上,就有两座边关城,可见其在当年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金长城的狼烟,不仅没能阻止蒙古铁骑南下,反而因劳役赋税过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经过八百年风雨的洗礼,往昔的金戈铁马、号角弓鸣早已离我们远去,金长城也已不复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了“长龙卧野”的草原奇观,供后人品评、感叹。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陀山庄

曼陀山庄地处距经棚镇西南90公里处的达里诺尔南岸,有塞北第一庄的美誉,目前这里已开发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北方休闲度假中心。2002年曼陀山庄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曼陀山是一个集山川、湖泊、沙地、草原、灌丛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站在曼陀山上远眺:东面是碧草如茵,繁花点点的贡格尔草原;南面是黄沙漫漫,绿树斑驳的浑善达克沙地;西面是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林;北面是水天一色,百鸟争鸣的达里湖。北面高高耸立、风姿雄伟的两组风机,犹如鲲鹏展翅,翱翔苍穹,又如两尊门神,守护着这一方圣土。山上石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您在欣赏四方胜景的同时,不仅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这似真如幻的奇石胜景。

主要代表景观是曼陀大佛,它的形成与当时达里湖地区的火山喷发及冰川运动密切相关,其不同于其它佛像之处在于其左手在左肩上。曼陀大佛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曼陀佛光,据说要看曼陀佛光必须在秋季晴天的早晨,西北侧的达里湖上空有黑色的云雾之时。这样,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站在曼陀山顶,注视西北侧的黑色云雾,就会看见在阳光的折射下,自己的影子被五色光晕环绕着,清晰地映射在黑色的云雾上,但是你却看不见别人的影子。

星罗棋布的达里诺尔火山群

达里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素有"草原明珠"、"中国天鹅湖"之称。它地处平原草原和树林草原交汇处。位于西拉沐沦河深大断裂带上,是在构造下陷形成的构造湖基础上,又受玄武岩岩流堰塞而形成的内陆湖泊。达里诺尔湖周围有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突兀的火山口、火山锥、溶岩颈和微观火山地貌及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积物。达里诺尔火山群为东北九大火山群之一。星罗棋布的火山群,一碧万顷的贡格尔草原与草原明珠达里诺尔湖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壮美的自然景象。这一地区集火山、湖泊、草原、湿地、沙地、疏林景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

沙地云杉保护的综合价值

1.沙地云杉是我国珍稀特有新种,在世界上只分布在浑善达克沙地东布边缘,中布分在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这是长期自然历史发展和现代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结果,因此保护好沙地云杉对了解我国云杉起源,演化以及气候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沙地云杉新种形成,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据研究,沙地云杉种系发生,形成特征,分子变异和种群生态地理实验分析。沙地云杉是山地白扦演化出来的新种。沙地云杉对干旱贫瘠的环境有强大适应能力。因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地云杉天然基库,北方防风固沙林营造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大量种苗基因资源。

3.沙地云杉是陆地上非常罕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珍贵的自然财富,由于分布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形成了华北地区天然屏障,因此,保护好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天然沙地云杉林,对于控制北方土地沙漠化,改善当地农牧民生活环境,进而减少首都风沙侵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许多珍惜濒危的一、二类保护鸟类和动物的栖息繁衍基地。因此,保护好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也就是更有效综合的保护好珍稀濒危动物资源。

管理现状

管理机构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1983年设立独立机构,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财务室、公安科、科教科、资源管理科和综合科六个科室,管理局行政隶属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业务方面由克什克腾旗林业局主管。

保护区总面积为1386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仅存的珍稀的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根据保护区的特点将保护区规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面积2780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0%,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只供科学研究,除必要的定位观测点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任何影响及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与活动,确保沙地云杉及其生态系统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和繁衍。缓冲区3539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5.5﹪,它的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该区内进行有组织的科研、考察等工作。实验区7543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54.5﹪,区内以保证科学实验、科学教学、种苗培育,开展旅游项目,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发展经济为主体,从而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展与管理

近年来,这一独特物种区的科学及保护价值再次引起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人民政协记者专程来拍白音敖包云杉林的保护调查,以《谁来拯救这片举世无双的红皮云杉》为题,在《中国环境报》予以转载,引起社会各界和生态专家的极大关注,97年8月全国政协在白音敖包保护区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强调了保护区沙地云杉的重要性,提出将该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务院2000年4月批准了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保护区建立以来,加强管理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白音敖包自然管理制度》、《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规划》和《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制度》,同时对管理人员实行层层包干,则人到人,签定责任状,依法管理,有效地保护了沙地云杉林。使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进入了科学规范良性发展的轨道。

科研工作同科研院所协作,对沙地云杉的种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进行研究,发表论文一篇,成功的研究了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利用欧洲先进科学防治技术,进行实验和生产应用。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特色美食

基本信息

美食名称: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

拉丁名:Morehella esculenta (L. ) Pers

分布:中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基本介绍: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 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营养分析

1.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

2. 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最适宜中老年人、妇女、脑力工作者食用。

食疗作用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

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