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信所 |
释义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的,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定位于“为科技部等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全国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 全所下设7个职能处室、6个公益部门和3企业集团。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科技信息服务、新技术研发推广和先进服务平台管理、科技信息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社团管理、媒体出版等业务,同时肩负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任。 五十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荣获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要奖励几十项。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代表国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国际信息文献联合会(FIO)等国际组织,有关专家担任了相关国际组织的领导职务,参与这些国际组织在科技文献领域、情报学基础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此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成为我国科技信息领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今后,中信所将凭借自身结构优势、机制优势、业务优势和人才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为服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领导贺德方管理学博士,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信息中心主任、国家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财务处副处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持承担了“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国家学位论文服务体系研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等国家和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30多项,其中4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代表著作有《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西方国家科技管理要揽》、《煤炭科技商品价值评估》等。 邢宪力高级政工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科学技术部直属机关纪委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从事党务工作,并长期负责党内刊物的编辑工作,文章多次在上级党内刊物中刊登、转载,先后被评为中信所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科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赵志耘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成本研究会秘书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专长是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现已出版学术专著17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近年来多次参与国务院、财政部和科技部等部门重要研究报告和政策报告的起草和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组织工作经验和能力。 陈家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杂志社社长、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曾在原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火炬计划办公室、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工作,历任项目官员、副处长、处长,先后参与我国企业孵化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管理工作,参与策划并组织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创建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十五”能源交通领域的科技计划和项目,推动了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开展。1996年至1999年,曾在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任二等秘书,负责推动中意政府间科技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满年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科技信息管理工作,曾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信息市场处处长、综合处处长,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人事处处长、党委办公主任、科研计划管理处处长等职。参加了“科技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学位论文服务体系研究”、“中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与示范工程”、“文献与行业知识链接系统及共享服务研究”、“国家学位论文标准规范及其电子化示范系统”等十多项国家和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武夷山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情报学报》主编;《中国软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科技政策研究、科普研究和美国科技问题研究。参与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国外科普工作状况调研”等多项课题。正在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发表的翻译、校译、编写或主审的著作26本,发表论文、文章及译文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和ISTP收录8篇)。 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出版译著2部。 吕伟伟副研究员,现任中信所副局级调研员、北京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中 信 所 大 事 记1956年10月 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在北京朝阳内大街137号成立。 1957年12月 《科技情报工作》(现《中国信息导报》)创刊。 1958年12月 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60年1月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归属国家科委领导。 1965年6月 科技情报大楼在北京东四建成并投入使用。 1966年5月 从法国进口布尔(Bull)计算机,开始自动化情报检查研究。 1970年1月 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迁至和平街原北京化工学院办公并对外服务。 1970年6月 周恩来总理指示:“情报所要组织得很好,搞一个好的班子,这是为大家服务的”。 1974年8月 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参加国家实施的“748”工程,开展“情报检索”,“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975年10月 首次代表国家加入国际组织(UNISIST)。 1978年12月 开始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1979年12月 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系统和服务委员会(INFCO)。 1982年6月 《情报学报》创刊。 1983年10月 我国大陆第一个国际联机检索服务站开通。 1984年1月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成立科技情报局,人员纳入中国科技情报所编制,执行政府职能。 1984年6月 建成我国第一个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文药学文献数据库自动编排及检索系统”。 1985年8月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5月 聂荣臻为我国科技情报事业30周年题词:“进一步发挥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为四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1987年7月 中国科技情报中心大楼(公主坟)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0年10月 中文检索系统向全国提供服务。 1992年9月 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992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委信息研究中心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995年 中国科技信息网(STINET)开通。 1996年8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大楼局域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6年10月 召开“庆祝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所40周年大会”。 1998年6月 开始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情报学博士研究生。 2000年7月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成立。 2000年7月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登记。 2001年7月 面向决策的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 2002年10月 科技部正式批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改革为公益性科研机构。 2002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被批准设立“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3年9月 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所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6月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开馆。 2005年8月 中信所办公楼安全加固改造工程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办公大楼安全加固改造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2005年10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深化改革全员公开招聘工作顺利完成。 2006年7月 北京万博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登记。 学会团体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简介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始创于1964年,是全国科技情报工作者自愿结合、依法注册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学术团体,其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情报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交流活动、普及科学技术情报知识、开展咨询服务与接受课题研究、沟通中央与地方科技情报机构及行业间的联系、出版学术书刊和科普读物等,下设5个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海峡两岸科技信息交流委员会和合作交流委员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信息资源专业委员会、信息研究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和科技出版与声像专业委员会,下设1个分会:竞争情报分会,主办《情报学报》、《大众软件》。 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通过连续举办“全国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以及组织开展“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和“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和前瞻性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在促进全国科技情报行业体制改革与业务发展以及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94年12月23日,是我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及各级决策机构从事软科学研究或管理工作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为实现其宗旨自愿联合起来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研究会理事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教授。名誉理事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吴阶平院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蒋正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研究会法人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研究会原理事长马宾。 研究会以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全国软科学事业和咨询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我国各级各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进程,使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更加符合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主要工作任务是积极探索各级各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程序与措施,为完善国家民主政治体制、为经济建设及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受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组织办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性项目的申报立项、阶段检查和结题评审工作。对我国软科学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中长期规划开展研究,并向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组织开展软科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软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发展研究会团体与个人会员,组建全国软科学工作与咨询服务网络,建立并定期充实、完善、发布《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专家数据库》,接受境内外各界的委托,提供决策支持与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普及软科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软科学的国际化进程。多方筹措资金,为扶植、推动软科学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主办“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努力办好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刊名的研究会会刊《中国软科学》杂志。 研究会自开展工作以来,积极组织全国各地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充分发挥我会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在联系、交流、协作的基础上,提高协同解决各种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当前跨世纪的重大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两大主题和知识经济新时代,就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并提供决策支持。特别是对诸如国民经济宏观形势预测,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各类产业经济政策与规划,新亚欧大陆桥及沿桥地区开放与开发建设,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各种类型所有制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劳动力再就业,金融、财政、税收制度及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人口、资源与环境,重大国际问题对策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高新科技领域技术预测与评价,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方案咨询等有关经济、文化、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研究,均收到了傲人的成绩,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为各级各类决策机构重视并采纳,取得了良好的、世所瞩目的社会效益,为我国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于1993年成立,是全国广大科技成果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非赢利学术团体,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研究会主管部门是科学技术部,委托管理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设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科技成果档案专业委员会。 研究会的业务包括:组织和开展全国科技成果管理、应用与推广的理论研究及其学术交流活动,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科技成果相关政策法规与规划等提出建议;开展科技成果评估、评价与咨询活动,承担政府部门等委托的研究课题和相关工作;组织各种类型的科技成果管理与应用培训活动和科技成果推广活动以及国内外交流考察活动;开辟学术交流渠道,开展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学术团体的友好往来;宣传科技成果管理、应用与推广和理论研究的意义,编辑出版科技成果管理、应用与推广的学术书刊、资料;推荐奖励优秀学术论文、作品;表彰为开展科技成果研究、管理、应用与推广和理论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和为开展本会活动积极工作的会员。 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于2003年4月正式成立。她作为一个非盈利的 自律性社会团体,主要职责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协会会员的资格认证程序和会员职业行为准则,促进会员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职业信誉能力的提升,保证咨询工作的价值和有效性。 通过咨询行业知识资源的建设,促进会员为各类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合作交流与中信所建有合作关系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丹麦、奥地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荷兰、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代表国家加入的国际组织年份 国际组织名称 资格 197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信息计划(PGI)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情报系统(UNISIST) 国家会员 1979 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委员会(INFC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网(ISONET) 国家会员 1980 国际信息文献联合会(FID) 国家会员 198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科技信息与经验交流网(ASTINFO) 国家会员 198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信息与计划(UNESCO/IIP) 国家会员 1985 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 国家会员 1987 世界工程师联合会工程信息委员会(WFEO/CEI) 国家会员 2000 亚太地区信息网络(UNESCO/APIN) 国家会员 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UNESCO/IFAP) 国家会员 2006 国际科学协会国际科学技术信息委员会(ICSU/ICSTI) 国家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