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 |
释义 | 《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包括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两部分以及附录的内容。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肛肠病学发展史,肛肠的解剖、生理、病理,肛肠病的辨证论治,肛肠病手术的麻醉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肛肠疾病的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内容。 基本信息编者:陆金根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4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315525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定价:37.00 内容简介临床知识部分介绍了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如肛管直肠疾病、肛门周围皮肤病、炎症性肠病、排便障碍性疾病、肛门大肠肿瘤、肛肠先天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附录部分的内容为《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所涉及的中医方剂名称以及药物组成,肛门直肠疾病名词中英文对照及国际编码等。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的教学特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尽力保持中医特色,突出和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全面反映中医的辨证思想和传统诊疗项目的特点。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和完整,做到既阐明源流,又有发展、创新的内容。同时融入西医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教材内容贴近临床,充分体现实用性和时、代特征。同时配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启发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的深入思考。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肛肠的解剖、生理、病理 第一节 肛肠胚胎学概述 第二节 肛肠正常解剖 第三节 肛肠生理学 第四节 肛肠病病理学 第三章 肛肠疾病辨证论治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和辨病 第三节 治疗方法 第四章 肛肠疾病的症状学 第一节 便血 第二节 肿痛 第三节 脱出 第四节 排便障碍 第五节 分泌物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腹胀 第八节 腹泻 第九节 肛门瘙痒 第五章 肛肠疾病的检查方法 第一节 体位与标记 第二节 一般检查 第三节 内窥镜检查 第四节 辅助检查 第六章 肛肠疾病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及用药 第二节 麻醉药物 第三节 常用麻醉方法 第四节 术后止痛 第七章 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处理 第一节 术前准备及术后一般处理 第二节 疼痛的处理 第三节 坠胀的处理 第四节 出血的处理 第五节 肛缘皮肤水肿的处理 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 第七节 感染的处理 第八节 晕厥的处理 第九节 尿潴留的处理 第十节 粪便嵌塞的处理 第十一节 肛管皮肤缺损的处理 第十二节 创口延迟愈合的处理 第十三节 吻合口漏的处理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的处理 第五节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十六节 休克的处理 第八章 肛肠疾病护理 第九章 肛肠疾病的预防保健 第一节 预防保健措施 第二节 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 第三节 结肠内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 第十章 肛管直肠疾病 第一节 痔 第二节 肛隐窝炎(肛窦炎) 第三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四节 肛瘘 第五节 肛裂 第六节 肛乳头状纤维瘤 第七节 肛管直肠狭窄 第八节 大便失禁 第九节 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 第十节 肛门直肠异物及损伤 第十一节 直肠脱垂 第十二节 直肠阴道瘘 第十一章 肛门周围皮肤病 第一节 肛门湿疹 第二节 肛门瘙痒症 第三节 肛门周围神经性皮炎 第四节 肛门癣 第五节 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 第六节 肛门尖锐湿疣 第十二章 炎症性肠病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二节 克罗恩病 第十三章 排便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 直肠前突 第二节 直肠内脱垂 第三节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第四节 会阴下降综合征 第五节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第十四章 肛门大肠肿瘤 第一节 大肠息肉 第二节 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 第三节 直肠癌 第四节 结肠癌 第五节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第六节 大肠类癌 第七节 大肠良性肿瘤 第十五章 肛肠先天性疾病 第一节 先天性巨结肠症 第二节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第三节 骶尾部畸胎瘤 第十六章 肛肠其他疾病 第一节 大肠色素沉着症 第二节 肠道菌群失调症 第三节 肠易激综合征 第四节 放射性肠炎 第五节 骶尾部藏毛窦 第六节 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 第七节 结肠憩室病 附录一方剂名录 附录二肛门直肠疾病名词中英文对照及国际编码一览表 …… 序言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编的教材,缺乏公认性、权威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规划、组织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第一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根据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首先重点系统规划了急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材。并组织全国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中西医结合培养方向的78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编写而成。 为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公认性、权威性、教学适应性,确保教材质量,本套教材采用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即: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调研、规划,制定编写人员遴选条件,遴选主编,组织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等医药院校专家共同编写,并审定教材和进行质量监控;全国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高等中医药、医学院校,既是教材的使用单位,又是教材编写的主体,在研究会的组织下共同参加,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专业出版社,积极协助学会、研究会的组织编写出版工作,提供有关编写出版方面的服务,并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文摘第四章 肛肠疾病的症状学 第六节 腹痛 腹痛多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病变的性质可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引起腹痛机制各异,对腹痛病人必须认真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本篇主要探讨大肠病变所引起的腹痛,又需要与腹部其他脏腑器官病变及全身病变引起的腹痛作仔细的鉴别。 右腹疼痛者可见于湿热蕴结、肝郁脾困型的克罗恩病(也可见于禀赋不耐型的过敏性腹痛);脘腹疼痛者可见于痰湿凝结、大肠气滞型的大肠良性肿瘤类疾病;发于左下腹疼痛者,可见于湿热蕴结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血瘀岩成而致气机阻滞型的乙状结肠癌等;发于少腹骶前疼痛的,有湿热下注型的直肠炎、谷道狭窄致气滞血瘀型的肛管直肠狭窄、肛管直肠癌的晚期等。肛肠疾病所致的腹痛总的来说急性腹痛多为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及肝脾不和型等,慢性腹痛多为脾胃虚弱或虚实夹杂等证型。临床上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诱发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及伴随症状、舌苔脉象等详加判别。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