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
释义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

景区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该馆从1985年到现在共接待110多个国家的近千万观众,其中包括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博物馆现在开放的参观景点有提督署、龙王庙、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水师学堂、东泓炮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总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目前,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的管理、保护机构,所辖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遗迹28处。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馆址设在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俗称水师衙门),馆名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

景区历史

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军,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广大爱国将士勇挫强敌,虽败犹荣,他们浴血杀敌、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刘公岛是北洋海军基地,甲午战争古战场。水师衙门、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及炮台、码头等28处水师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该馆管理保护和开放。

开馆以来,已接待6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100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万观众,江泽民、李鹏、朱鎔基、胡锦涛、李岚清、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馆题词。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88年1月,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展示,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观众。建馆以来,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以其富有特色的陈列展示,成为后人凭吊甲午故地,敬缅爱国将士,铭记历史教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千百万观众从中汲取了爱国主义精神力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展馆展厅

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4A级景区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了馆名。目前,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甲午战争纪念地专门的管理、保护机构,所辖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遗迹28处。1988年1月,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馆以来,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于刘公岛码头东200米,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甲午海战纪念馆由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半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九大部分组成,再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没的全过程。馆内以电、光、声等现代科技营造的氛围,生动逼真,游人置身其中,耳闻目瞩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整个海战馆气势宏大,外型有如几艘互相撞击穿插的船体,坐落在当年旗舰定远号搁浅的地方,悬浮于海上。18米高的主体建筑上塑造了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军将领像,为国内人物雕塑之最。

目前,在馆内陈列展示的有国内最大的室内人物雕塑群;有国内最大幅的海战景观油画;有国内纪念馆、博物馆展示、收藏的唯一一组大型专题油画(北洋众英烈肖像),以及标志着和平、文化的大型石雕“和平碑”等,尾厅备有多台电脑多媒体查询设备,可供游人查询甲午战争的完整历史资料。

甲午海战馆以其完善的旅游设施,舒适、满意的游览环境,具有特色纪念品的购物场所,严格的内部管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先后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旅游景点”、“省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旅游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已成为威海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景区景点

北洋海军提督署建于1887年,占地17000平方米,又称“水师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当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在这里谋划指挥军事事宜。

北洋海军提督署系清代砖木举架结构建筑,古朴典雅,稳重大方。整体建筑按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栋,结构严整。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一座,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屋宇高阔,厅内宽广,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巡阅北洋海军,曾在此处观礼,并在厅前检阅舰队操演。

北洋海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分别绘有秦琼、敬德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乐亭一座,为庆典、迎宾的鸣金奏乐之所。乐亭前面,建有东西辕门,样式恰似古典牌楼。门前广场对称竖立旗杆两龙王庙支,青龙军旗迎风猎猎,颇壮军威。西辕门以西20米处,建二层了望楼一座,登楼远眺,港内舰船活动尽收眼底。

龙王庙

龙王庙建于清代,占地近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有前后殿,东西厢房,均为举架木砖结构,正殿中间塑有龙王像,神气活现,左右站列龟丞相和巡海夜叉。两边墙壁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壁画,形象逼真。东厢房陈列两块石碑,分别题刻“柔远安迩”和“治军爱民”碑文,均为光绪十六年刘公岛绅商为丁汝昌和张文宣所立。旧时,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或六月十三龙王生日这天,岛里岛外的渔民纷纷进香跪拜,祈求龙王保佑海上平安。甲午海战前,凡过往船只要在岛上停靠,皆来此拈香祈福,北洋海军也信奉龙王,一时香火旺盛。丁汝昌殉国后,其灵柩曾厝置此处。后来岛上居民在庙内设其牌位丁汝昌纪念馆,四时祭祀,所以龙王庙又名丁公祠。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纪念馆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 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占地约15000平方米。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中院与东、西院有圆门相通,如今陈列着丁汝昌生前用过的部分家什、字画;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是丁汝昌亲手所植,至今仍根深叶茂。大门两侧为门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威海水师学堂生平的展室。寓所门前,矗立着高3.8米的丁汝昌铜像一尊。东西两侧建有红柱飞檐的六棱形凉亭。

威海水师学堂

威海水师学堂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约20000平方米,现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堞墙、小戏台和马厩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水师学堂。当时,水师学堂总办由提督丁汝昌兼领。 1889年冬,从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招收学生36名,另有10名学生附学,共46名。1890年5月,海军学校开始授课,课程设有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等,并配有敏捷、康济、威远、海镜四艘练船,供教学用。水师学堂共开办四年,毕业一届30名驾驶生。中日甲午战争后,刘公岛陷落,水师铁码头学堂也毁于战火。2004年6月威海水师学堂修复开放。

铁码头

铁码头是北洋海军舰艇的停泊之所,由道员龚照玙主持设计建造,1891年竣工。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间灌入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涨潮时可停靠万吨轮船。甲午战争后,码头虽然几经维修改造,但基本维持原貌。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突堤“丁”炮台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所使用。

炮台

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分别位于黄岛、麻井子、旗顶山、迎门洞、东泓、南嘴,与南北两岸炮台遥相呼应,均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除炮台外,还建有与之配套的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等,并相互贯通。炮台使用花岗岩砌筑、水泥灌浆,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其工程规模之浩大,结构之复杂,令人赞叹。

主要看点

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威海重要的古迹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师,并设督署于岛上,习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

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 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把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间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了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

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寓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寇激战于黄海。提督丁汝昌和舰长邓世昌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

提督署现辟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该博物馆还负责管理和保护龙王庙、水师学堂、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等28处北洋海军旧址。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海底出水的两门巨型舰炮,每门重达20多吨,世界仅存。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等展览形式和影视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

游玩攻略

北洋海军海军提督署

到北洋海军海军提督署参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提督署门南的那座高大的石牌坊。提督署大门由李鸿章亲书四个大字“海军公所”。李鸿章毕竟是进士出身,并非草料之辈。那字也真正称得上是书家所为。走进雄伟的“公所”大门,一万多平方米的提督署分议事、宴会、祭祀三进大院,气势雄伟,结构严谨,正房又配了偏厢,廊厦相连,积聚阳气。因是建筑随山坡渐升,因而房屋虽高,但每一院落都阳光充足,更显得欣欣向荣,并无军中的萧杀。馆中陈列着数千件珍贵的甲午战争与北洋水师文物,仅是一级的就有39件。详实的史料叙述着北洋海军从成军到覆灭的全过程,大量的珍贵照片可以让你一睹当年驰骋疆场英雄的面貌,而所有文物则在无声地诉说着遗恨与苍凉。

提督署的“二进院”是中空的。这曾引起许多人的猜疑,尤其是“文革”期间,一些人硬说这是用于押俘虏的地下监狱。其实,这是当年的建筑师用于储淡水的水库。它可以直接输入水源,又可以上接天雨,可谓设计巧妙。

丁汝昌纪念馆

在二进院的东厢房,有一个门额上刻着“喜”字的阴暗的三间屋,这就是北洋海军提署丁汝昌甲午战败仰药自尽的地方。屋中的丁汝昌腊像默默地向游人述说了一爱国志士的仰天长恨。丁汝昌(1836—1895),安徽庐江人,字禹廷,他青年时曾参加过太平军,后降清入刘铭传部镇压捻军,1883年授天津镇总兵,北洋海军成军又任提督。1894年9月17日,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汤与日军激战,身负重伤仍镇定自若;1895年1月20日,日军从成山头登陆,2月2日攻占威海卫城,北洋海军困军岛上;外籍军官与主降派力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回天无力的绝望中以死徇国,成就了他的“杀人成仁”;然而,清廷却将甲午海军战败的主要责任推到丁汝昌身上,死后其棺材是被清廷命令捆上三道铁索运回其故乡的,且不准入土,在一间小屋里停放了三年,以示惩罚。今日,所有有良知的游客都会在这个英雄西去的地方沉默并致以敬意。许多历史并不都是用公正之笔所写成的。

在甲午战争纪念馆内,通过绘画、雕塑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的综合艺术,再次重重地感受到甲午海战的激烈与悲壮;在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里,通过文物图片,细细地梳理正义与邪恶的历史脉络,深深地体味着那荡气回肠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