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龙类 |
释义 | 简介中龙类(Broom, 1913)是一群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大约3.2亿到2.8亿年前的早二叠纪的海中。它们是最早的水栖爬行动物,在陆地上演化过后再度返回水中。由于它们的颅骨结构比较原始它们被看作是一种早期的爬行动物。它们可能是最早的陆上脊椎动物,但它们依然有时在水中生活,因此它们的四肢和尾部比较扁平。它们的骨的周围被软骨质包围,因此比较粗。 形态特征中龙类动物的嘴拉长,鄂上有许多锋利的、不同长短的牙齿。也许中龙目动物使用这些牙齿来过滤中的小虾,而不是用它们来咬。中龙目动物的须长,由12个颈椎组成。肋骨加粗。 中龙目动物四肢呈宽阔的桡足,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其髓弧相当大,具杯龙目特点。中龙外观类似短吻鳄,虽然最常见的标本只有40厘米长。但是,最大的标本几乎有2米长,中龙可能是那个时代地表上最大的生物。 营完全水生生活的小型副爬行类。身体细长,脊椎神经弓粗大。吻长,牙齿多而尖锐。尾长且侧扁,四肢纤细,桡足宽阔,肩带及腰带细弱。仅发现于南非和巴西早二叠世的湖相沉积中。 化石发现最有名的中龙目动物就是中龙本身。目前共发现了三具化石:在巴西被发现的约一米长的巴西中龙(Mesosaurus brasiliensis)和在纳米比亚发现的纳米比亚中龙(Mesosaurus tenuidens),它们的分布被看作是板块运动的一个证明。推断这种小动物为淡水生活者,不能横渡数千公里的大西洋。在巴西和南非发现它们,说明非洲和南美原先曾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大陆。 此外在西南非洲的一个原住民的帐篷中发现了一个被当地人用作锅盖的颅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