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流
释义

词语

词目:中流

拼音

zhōng líu

释义

(1)指半渡;在水流之中。

《汉书·贾谊传》:“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

(2)指江河的中段。

《南齐书·州郡志上》:“江州,镇寻阳,中流衿带。”

(3)指中道。

《荀子·礼论》:“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基本解释

1. [midstream]∶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midstream]∶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medium]∶中等

详细解释

1. 犹中道,正道。

《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 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

2. 江河中央;水中。

《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

《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南齐书·州郡志上》:“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宋史·瀛国公纪》:“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4. 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

5. 一般;普通。

《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6. 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人物

生平

中流(原名郑存),1928年11月生,满族,哈尔滨市生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5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学院。历任《林业工人报》、《春风》文艺杂志文学编辑副主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组联室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远程学院荣誉博士;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菲律宾华文联中国文学顾问。现任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老作家采访团秘书长。

说起中流老师对创作的执着,莫如说他是对祖国和人民及对北疆家乡的热爱。因为,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弘扬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难能可贵的是他这种精神,这种毅力,这种追求,就是在他老伴患脑出血,被他及时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他15年如一日一直到老伴逝去,他始终是一边照顾和护理病人,一边天天跑早市买菜做饭,一边为病人洗脸、梳头、喂饭、洗尿布、洗衣服、擦地板……还一边坚持见缝插针随老作家采访团一起深入生活和坚持创作,甚至在1998年,当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哈尔滨的时刻,此时他已是7旬的老人了,还自告奋勇和中青年作家分别走上了江堤,有时趟着过膝的汹涌波涛,忍受着令人难以忍受蚊虫与瞎蠓的叮咬,与抗洪抢险大军在一起战斗了7个昼夜,他沿着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和省委书记、省长及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巡视过的江堤到最后一道防线,往返行程两千里,当他从江堤归来,感冒发烧39度了,还彻夜未眠写出了气壮山河,笑傲洪峰的诗歌长卷—《我看见了伟大》。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讴歌伟大抗洪精神的《不屈的家园》诗歌朗诵会上,中流老师带病登台朗读,他那像火焰般燃烧的激情,感染了每一位听众和分会领导,当时的省委副书记杨光洪就在省作家协会的《作家情况》简报上批示:“老作家的精神十分可贵,令人钦佩。”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东辉也说:“我聆听了中流同志的《我看见了伟大》,深感我们一些老作家的精神也很伟大。”因此,中流老师在全省抗洪抢险庆功大会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抗洪抢险模范光荣称号,并向他颁发了奖章和证书。在抗洪抢险模范队伍中,他是全省文艺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诗圣艾青生前曾评价说:“中流坦诚热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说:“中流的诗,像他本人一样如一团火。”这团火是中流燃烧着的爱。在爱的海洋里,著名作家吕中山的《祝福祖国》和《与名人握手》两部书中都收入了其《中流哭猫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反响特别强烈,已成为黑龙江文学史一段佳话。

无论是中流老师对瘫痪老伴15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伺候,还是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跳进激流滚滚的大江去救一个不相识投江自杀的妇女……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所说:“中流人格伟大”。于是,不由使我想到中流老师助人为乐、从不留名,也不图回报。谁都知道新风霞是享誉中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她因病不能登台演出后,她所写的艺海生涯回忆录,却比她的艺术表演影响更大。因她下肢瘫痪,由中国作家协会介绍到哈尔滨来治病,可担架太长,在火车上进不去,出不来,谁也没有想到在接往迎来中,是中流背着新凤霞上车下车,而且在新凤霞住院治疗期间,他多次去看望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新凤霞以极大的安慰。可新凤霞始终以为中流是省作协安排照料她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直到她离开人世,也许还不知道每次背她上下车的中流是一位深有影响的著名诗人!

主要成就

从事文学工作半个世纪,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经验,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特别是在调研与决策、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近年来积极深入生活,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勤奋进行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作品有:诗集《松花江短笛》、《丰收颂》、《鹿哨》、《枫叶》、《北国诗絮》、《燃烧的爱》、《凝眸》、《中流诗歌精选》、《月光与花香》、《鹤恋》、《碧还行踪》、《麒麟山的魅力》、《金色丰碑》、《中流诗选》;散文诗集《爱的花苞》、《不死的玫瑰》;散文集《爱的微笑》、《美在蕴涵》、《思念的海》等。自1946后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已有《中国新文学大系》,《当代抒情诗拔萃》等国内外共有88种选集收录了其178首抒情诗。他的诗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构思,清新简洁的语言,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表现形式,构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著名诗人艾青所说:中流坦诚热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流的诗象他本人一样有着鲜明的特性。他的诗集《北国诗絮》、《爱的花苞》、《燃烧的爱》、《枫叶》、《凝眸》、《爱的微笑》等分别荣获全国首届武警金盾文学、全国第二届煤矿文学、中国第一届、第二届满族文学等优秀作品奖及全国第三届、

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他的诗被译成日、朝、英、菲、斯等外文介绍到国外。他曾两次参加国家派遣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菲律宾和斯里兰卡进行文学创作交流活动。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传略和作品被选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等89部辞书。

现代文学期刊

半月刊。黎烈文主编﹐1936年9月 5日创刊于上海﹐上海杂志公司发行。1937年8月5日出版第 2卷第10期后停刊。共出22期(“八·一三”战争爆发后﹐曾与《文学》﹑《译文》﹑《文丛》联合出版战时文艺周报《呐喊》﹐第3期改名《烽火》)﹐是有较大影响的左翼文学刊物。

撰稿人主要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唐弢﹑张天翼﹑姚克﹑艾芜﹑陆蠡﹑罗烽﹑老舍﹑郑伯奇﹑靳以﹑萧红﹑萧军﹑宋之的﹑鲁彦﹑黎烈文﹑陈子展﹑胡风﹑舒群﹑李广田﹑欧阳山﹑刘白羽﹑端木蕻良﹑许钦文﹑聂绀弩﹑罗叔﹑臧克家﹑蒋牧良﹑曹白﹑何其芳﹑谢冰莹﹑田间﹑艾青等。

《中流》内容广泛﹐登载有评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书评﹑游记﹑人物印象﹑通讯﹑报告文学﹑生活记录等各种体裁形式的作品。

《中流》尤其侧重杂文﹑随笔﹐鲁迅的《……这也是生活》﹑《死》﹑《女吊》﹑《立此存照》(七篇)等﹐都是在《中流》上发表的。茅盾﹑巴金﹑唐弢﹑靳以﹑鲁彦等都在上面发表不少杂文﹑随笔﹑散文。

《中流》发表的作品中﹐萧红﹑白朗﹑端木蕻良﹑罗烽等东北作家的以沦陷区人民的苦难与斗争为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在汉奸治下的“冀东”》(蛰宁)﹑《“穿城过”》(澎岛)﹐通讯《北平素描》(张振亚)﹑《和平的古城》(王西彦)﹑《通州一瞥》(西村)﹑田间﹑王博习﹑艾青﹑邹荻帆等人的诗等﹐都充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中流》所载作品﹐大都短小精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有些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中流》就翻译问题﹑美学问题发表了一些讨论文章。第1卷第5期(1936年11月 5日出版)为“哀悼鲁迅先生专号”﹔第2卷第10期(1937年8月5日出版)为“抗敌专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