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癣皮 |
释义 | 简介学名cotex dictamni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植物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有强烈香气。根斜出,肉质,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的长毛并生着生水泡状凸起的腺点。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3,对生、纸质。总状花序顶生,开白色或淡紫色花。蒴果5裂,表面被棕黑色腺点、腺毛及白色细柔毛。 采集及采集地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药材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棱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化学成分根含白癣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碱、γ-崖椒碱、白鲜明碱。 地上部分含有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③《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①《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得配本草》:酒拌炒。 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选方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癣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 (《圣济总录》白癣皮散) ②治痫黄:白癣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 (《沈氏尊生书》白癣皮汤) ③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癣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癣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