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间光尾鲨
释义

物种名称

中文名称 中间光尾鲨

拉丁名称 Apristurus internatus

科属分类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猫鲨科

拉丁科名 Scyliorhinidae

中文属名 光尾鲨属

拉丁属名 Apristu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柔软、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向后渐细狭。头宽而平扁,其长稍短于全长1/4。尾细长侧扁,尾部长稍小于头和躯干长。吻平扁,较短,口前吻长小于口宽,为全长9.0~9.4%,背腹面中央有纵带状罗伦管开孔多行。眼较小,为全长2.7~3.1%,椭圆形,眼径明显小于鼻间距,背位,具瞬褶,眼间距约为眼径2.1~2.7倍。鼻孔颇大,斜列,其长明显大于眼径,几等于鼻间隔,距口远较距吻端为近。口较宽,弧形,口宽约为口长4倍,口闭时牙暴露,口腔粘膜灰黑色。唇褶发达,上下唇褶约等长。牙细小密列,上下颌同型,无正中牙,上颌每侧30牙,下颌每侧28牙,具3~5齿头。喷水孔呈卵圆形,位于眼后角下后方。鳃孔5个,前3个稍大、约与眼径等长,后2个小于眼径,鳃膜后缘中央无小尖突,最后2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具3棘突、3棱突。

背鳍小,2个,后位。第一背鳍前缘略凸,后缘圆钝,上角钝尖,下角广圆,位于腹鳍基底中部上方,第二背鳍近长方形,前后缘几直,上、下角广圆,稍大于第一背鳍,基底后端较臀鳍基底后端稍前或几相对,鳍的末端超越臀鳍末端;两背鳍间距约等于第二背鳍基底,明显小于口宽。尾鳍较小,约为全长2/7,尾椎轴不上翘,上叶低平而长,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间具1缺刻,后部与上叶相连,末端圆突。臀鳍基底长;约为全长1/7,约等于吻端至喷水孔距,约为全长15.1~17.2%,后端几与尾鳍下叶前端相连。腹鳍与臀鳍之间距离约为口前吻长1/2,外角钝圆,里角尖突,雄体鳍脚圆柱形,后端尖突弯向腹面。胸鳍小,前缘几直,外角方突,里角圆钝,胸鳍至腹鳍间距小于吻端至第一鳃孔间距,约等于吻端至喷水孔间距,胸鳍外缘长约等于吻端至眼中部间距。

体呈黑灰色。

本种与南海产驼背光尾鲨Apristurus gibbosus Meng,Chu et Li不同点在于眼后背方不隆起,后者为眼后背方斜行隆起颇高,两背鳍间距小于口宽,后者大于口宽。与东南太平洋智利等产的Apristurus nasutus de Buen不同点在于两背鳍间距小于口前吻长,后者大于口前吻长,胸鳍外缘长约等于吻端至眼中部间距,后者约等于吻端至喷水孔间距。与大西洋Delaware湾产的Apristurus profundorum (Goode et Bean)不同点在于尾鳍无扩大鳞嵴,后者具之,第一背鳍较第二背鳍粘,后者相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