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释义

中国行政区划,自古至今历代多有变更。目前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区)、县(自治县、街道)等编制单位来划分。

基本概念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现行行政规划

省级行政区(区划代码),简称(或别称),面积(km2),人口(万人),省会或首府,省级政府所在地及邮编,行政区划(截至二〇〇七年八月一日)

北京市(110000) 京 16 807.8 1492.7 *1162.9 # 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2号(100001) 16个市辖区、2个县

天津市(120000) 津 11 305 1023.67*932.55# 天津市和平区大沽路167号(300040) 15个市辖区、3个县

河北省(130000) (冀) 190 000 6808.75 石家庄市 维明街10号(050052) 11个地级市、36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

山西省(140000) (晋) 156 000 3335.07 太原市 府东街101号(030072) 11个地级市、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蒙 1 183 000 2384.35 呼和浩特市 新华大街63号(010055) 9个地级市、3个盟、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辽宁省(210000) 辽 145 700 4217 沈阳市 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110032) 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吉林省(220000) 吉 187 400 2708.5 长春市 新发路329号(130051) 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

黑龙江省(230000) 黑 454 000 3816.8 哈尔滨市 南岗区中山路202号(150001) 12地级市、1地区、64市辖区、18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上海市(310000)(沪)(申) 6 340.5 1352.39#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200003) 17个市辖区、1个县

江苏省(320000) 苏 102 600 7432.5 * 南京市 北京西路68号(210024) 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

浙江省(33) 浙 101 800 4719.57* 杭州市 省府路8号(310025) 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安徽省(340000) (皖) 139 600 6228 *6461 # 合肥市 长江路221号(230001) 16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6县个级市(巢湖市,省直管市)、56个县

福建省(350000) (闽) 121 400 3511 * 福州市 鼓楼区华林路76号(350003) 9个地级市、1个综合实验区(正厅级)、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4个县

江西省(360000) (赣) 166 947 4283.57 南昌市 北京西路69号(330046) 11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

山东省(370000) (鲁) 157 100 9180.0 济南市 省府前街1号(250011) 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河南省(410000) (豫) 167 000 9717 郑州市 金水区纬二路10号(450003) 17个地级市、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

湖北省(420000) (鄂) 185 900 6016.1 武汉市 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66号(430071) 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南省(430000) (湘) 211 875 6697.7 长沙市 天心区湘府路8号(410000) 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

广东省(440000) (粤) 179 800 8303.72* 广州市 东风中路305号(510031) 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450000) (桂) 236 300 4889 南宁市 民乐路1号(530012) 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

海南省(460000) (琼) 35 000 817.83* 海口市 海府路59号(570203) 2个地级市、4市辖区、6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

重庆市(500000) (渝) 82 400 3144.23#2770.98*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2号(400015) 19市辖区、17县、4自治县

四川省(510000) 川(蜀) 485 000 8724.6 成都市 督院街30号(610016) 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贵州省(520000) 贵(黔) 176 100 3903.7 * 贵阳市 中华北路242号(550004) 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10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云南省(530000) 云(滇) 394 000 4415.2 昆明市 五华区华山南路135号(650021)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西藏自治区(540000) 藏 1 228 400 273.68 拉萨市 康昂东路1-2号(850000) 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

陕西省(610000) 陕(秦) 205 600 3705.2 * 西安市 新城院内(710004) 10个地级市、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甘肃省(620000) 甘(陇) 455 000 2618.78 兰州市 中央广场1号(730030) 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青海省(630000) 青 722 000 538.60 西宁市 城中区西大街69号(810000) 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自治州、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640000) 宁 66 400 587.71 银川市 解放西街217号(750001) 5地级市、2县级市、11县、8市辖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0000) 新 1 660 000 1963.11 乌鲁木齐市 中山路2号(830041) 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1 098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25.4

台湾省 台 35 873 7市、16县

新中国行政区划

以下记录新中国建立以来省级行政区级以上的区划变动或政府驻地变动。

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5大行政区(东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和中央直属行政单位(华北),总共有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 其中,东北区首府位于沈阳,其余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区首府分别位于西安、上海、重庆、武汉。截止194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6个大行政区,50个省级行政区,215个地级行政区(185专区、8盟、12分区、4行政区、3行署、1矿区、1特区、1临时行政委员会),2180个县级行政区(2068县、58旗、22设治局、3特区、7办事处、16镇、1矿区、2工矿区、2中心区、1管理局),123个市(地级55个,县级68个),349个市辖区。而《中国政区地理》(刘君德主编)第254页提到,1949年全国行政区划中地级共293个:195专区、8盟、54地级市、21行政督察区、4行政区、1行署区、1特区、1直辖区、1监时委员会、2行署、1矿区、3基巧、1噶本;县级,共2607个:2067县、58旗、11镇、66县级市、275市辖区、16设治区、8设治局、3工矿区、3特区、6城关区、2中心区、1专区辖区、7办事处、1组训处、2军管会、1管理区、2督办区、41宗、37溪。

直至1967年区划多次调整,到1967年调整为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共计30省级行政区,直至1988年新增海南省,1997年新增重庆直辖市,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相继新设2个特别行政区,至此共计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和2特别行政区共计34省级行政区。

1950年10月5日,撤销旅大行署区,设立旅大市;1950年11月12日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0年9月5日第九次会议决定),撤销四川省,设立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

1951年,皖南行署区由芜湖市迁驻合肥市,与皖北行署区合署办公(华东军政委员会1951年12月19日报告备案);西康省由康定县迁驻新设的雅安市。

1952年,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设立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4月18日第14次会议决定);并将原来的大行政区改称为行政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会议决定);撤销了行署区的建制,恢复为原来的四川省、安徽省(均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8月7日第17次会议决定)、江苏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会议决定);撤销平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南、山东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会议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山西二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会议决定);直辖南京市改为江苏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年11月15日第19次会议决定);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由察哈尔省张家口市迁驻绥远省归绥市(政务院1952年6月28日批准)。

1953年,吉林省的长春市和松江省的哈尔滨市升为直辖市(政务院1953年7月8日批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绥远省人民政府合署办公(政务院1953年10月2日批准);迪化市更名为乌鲁木齐市(政务院1953年11月20日批准)。总计6大行政区,下辖30省、1自治区、14直辖市、1地方、1地区。 全国共有市164个,包括中央直辖市14个,省辖市131个,专署辖市18个,自治区(延边)辖市1个。

1954年,撤销6大行政委员会,最

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变为省;撤销辽东、辽西二省,恢复辽宁省。撤销松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黑龙江省。撤销宁夏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甘肃省;沈阳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长春市、哈尔滨市、西安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11个直辖市分别改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7个省的省辖市(以上均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54年6月19日第32次会议决定);1954年6月撤销绥远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自治区首府。吉林省由吉林市迁驻长春市。黑龙江省由齐齐哈尔市迁驻哈尔滨市。河南省由开封市迁驻郑州市。总计26省、1自治区、3直辖市、1地方、1地区。 1955年7月30日,撤销热河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四川省(以上均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7月30日第二次会议决定);1955年10月1日,撤消新疆省,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953年迪化新名)(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55年9月13日决定,10月1日正式成立);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昌都地区划其管辖(国务院1955年3月9日批准,1956年4月正式成立)。

1956-1966年

1958年3月5日,撤销广西省,正式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57年9月4日成立筹备委员会,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1958年10月25日,从甘肃省划出部分区域,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上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7年7月15日第四次会议决定)(1958年6月19日成立筹备委员会,10月25日正式成立);1958年2月1

1日,中央直辖的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第五次会议决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驻地由保定市迁至天津市(国务院1958年4月28日批准),至此全国分为22省、4自治区、2直辖市、1筹备委员会; 共176个行署、专区级( 135专区、7盟、29自治州、3 行政区、2管理局);共1944个县级行政区(1837县、51自治县、49旗、3自治旗、1镇、3工作委员会);208个市(省辖市58个,专辖市150个)。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筹备委员会1965年8月30日报告备案);1965年10月12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务院1965年10月12日批准)。

1966年,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驻地由天津市迁至保定市(中共河北省委1966年4月24日报告备案)。

1965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1965年12月31日)

省级 共29个 22省,5自治区、2直辖市

行署,专区级 共205个 168专区、7盟、29自治州、1行政区

县级 共2125个 2004县、66自治县、51旗、3自治旗、1镇

市 共167个 ----

1966年-1976年

1967年1月2日,河北省

天津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中共中央1967年1月2日批准);截至1967年全国分为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

1968年,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驻地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中共中央、国务院1968年1月29日批准)。

这一段时期的行政区划基本很少更动。

附:

一九七六年全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1976年12月31日)

省级 共30个 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

地级 共211个 174地区、7盟、29自治州、1行政区

县级 共2135个 2013县、66自治县、53旗、3自治旗、1镇

市 共185个 88省辖市,96地辖市

省级 地级 市 县级

北京市 
 
 9县

上海市 
 
 10县

天津市 
 
 5县

河北省 10地区 9地辖市 137县,2自治县

山西省 7地区 4省辖市,3地辖市 101县

内蒙古自治区 4盟 3省辖市,2地辖市 16县,27旗

辽宁省 2地区,1盟 9省辖市,2地辖市 44县,2自治县,7旗

吉林省 3地区,1自治州,1盟 2省辖市,8地辖市 39县,2自治县,7旗

黑龙江省 8地区,1盟 6省辖市,7地辖市 63县,1自治县,9旗,3自治旗

陕西省 7地区 2省辖市,3地辖市 92县

甘肃省 8地区,2自治州 2省辖市,2地辖市 66县,6自治县,2旗

宁夏回族自治区 2地区 2省辖市 16县,1旗

青海省 6自治州 1省辖市 32县,5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地区,5自治州 2省辖市,4地辖市 74县
,6自治县

山东省 9地区 4省辖市,5地辖市 106县

江苏省 7地区 7省辖市,4地辖市 64县

浙江省 8地区 3省辖市 65县

安徽省 9地区 7省辖市,3地辖市 70县

江西省 6地区 3省辖市,5地辖市 80县

福建省 7地区 2省辖市,4地辖市 62县

台湾省 
 
 

河南省 10地区 4省辖市,10地辖市 110县

湖北省 8地区 3省辖市,3地辖市 73县

湖南省 9地区,1自治州 2省辖市,7地辖市 85县,4自治县

广东省 1行政区,7地区,1自治州 8省辖市,2地辖市 94县,3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8地区 4省辖市,2地辖市 72县,8自
治县

四川省 12地区,3自治州 4省辖市,7地辖市 181县,3自治县

贵州省 6地区,2自治州 1省辖市,3地辖市 70县,9自治县

云南省 7地区,8自治州 2省辖市,2地辖市 106县,
15自治县,1镇

西藏自治区 5地区 1省辖市  71县(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编,1977年3月1日版)

1976年-现在

1988年4月13日,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海南省辖海口市、三亚市、通什市、琼山县、琼海县、文昌县、万宁县、屯昌县、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儋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人民政府驻海口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四川省重庆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

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

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在全国行政区划序列

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后、台湾省之前。(国务院1997年12月15日批准)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在全国行政区划序列中,澳门特别行政区列香港特别行政区之后、台湾省之前。(国务院2000年5月24日批准) 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移交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2005年底全国乡镇总数为35473个,其中:镇19522个,比上年减少361个;乡15951个,比上年减少1500个。共有街道办事处6152个,比上年增加248个。(民政部《二○○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05年全国区划行政统计表(截止2005年12月31日)

省级 地级 县级 乡级

4 直辖市 
23 省 
5 自治区 
2 特别行政区 
合 计 34  283 地级市 
17 地 区 
30 自治州 
3 盟 
333 合 计 852 市辖区 
374 县级市 
1464 县 
117 自治县 
49 旗 
3 自治旗 
2 特 区 
1 林 区 
2862 合 计 11 区公所
19522 镇 
14677 乡 
181 苏 木
1092 民族乡
1 民族苏木
6152 街 道
41636 合 计

北京市 
 16 市辖区 
2 县 
18 合 计 142 镇 
36 乡 
5 民族乡
131 街 道
314 合 计

天津市 
 15 市辖区 
3 县 
18 合 计 120 镇 
18 乡 
2 民族乡
101 街 道
241 合 计

河北省 11 地级市 
11 合 计 36 市辖区 
22 县级市 
108 县 
6 自治县 
172 合 计 1 区公所
943 镇 
966 乡 
53 民族乡
242 街 道
2205 合 计

山西省 11 地级市 
11 合 计 23 市辖区 
11 县级市 
85 县 
119 合 计 561 镇 
635 乡 
193 街 道
1389 合 计

内蒙古自治区 9 地级市 
3 盟 
12 合 计 21 市辖区 
11 县级市 
17 县 
49 旗 
3 自治旗 
101 合 计 493 镇 
226 乡 
181 苏 木
16 民族乡
1 民族苏木
195 街 道
1112 合 计

辽宁省 14 地级市 
14 合 计 56 市辖区 
17 县级市 
19 县 
8 自治县 
100 合 计 602 镇 
299 乡 
77 民族乡
550 街 道
1528 合 计

吉林省 8 地级市 
1 自治州 
9 合 计 19 市辖区 
20 县级市 
18 县 
3 自治县 
60 合 计 426 镇 
169 乡 
29 民族乡
254 街 道
878 合 计

黑龙江省 12 地级市 
1 地 区 
13 合 计 65 市辖区 
19 县级市 
45 县 
1 自治县 
130 合 计 470 镇 
380 乡 
58 民族乡
365 街 道
1273 合 计

上海市 
 18 市辖区 
1 县 
19 合 计 108 镇 
3 乡 
103 街 道
214 合 计

江苏省 13 地级市 
13 合 计 54 市辖区 
27 县级市 
25 县 
106 合 计 1019 镇 
109 乡 
1 民族乡
281 街 道
1410 合 计

浙江省 11 地级市 
11 合 计 32 市辖区 
22 县级市 
35 县 
1 自治县 
90 合 计 752 镇 
461 乡 
14 民族乡
298 街 道
1525 合 计

安徽省 17 地级市 
17 合 计 44 市辖区 
5 县级市 
56 县 
105 合 计 948 镇 
498 乡 
9 民族乡
241 街 道
1696 合 计

福建省 9 地级市 
9 合 计 26 市辖区 
14 县级市 
45 县 
85 合 计 593 镇 
323 乡 
18 民族乡
167 街 道
1101 合 计

江西省 11 地级市 
11 合 计 19 市辖区 
10 县级市 
70 县 
99 合 计 773 镇 
647 乡 
7 民族乡
123 街 道
1550 合 计

山东省 17 地级市 
17 合 计 49 市辖区 
31 县级市 
60 县 
140 合 计 1194 镇 
276 乡 
1 民族乡
460 街 道
1931 合 计

河南省 17 地级市 
17 合 计 50 市辖区 
21 县级市 
88 县 
159 合 计 841 镇 
1054 乡 
12 民族乡
392 街 道
2299 合 计

湖北省 12 地级市 
1 自治州 
13 合 计 38 市辖区 
24 县级市 
37 县 
2 自治县 
1 林区 
102 合 计 733 镇 
201 乡 
9 民族乡
277 街 道
1220 合 计

湖南省 13 地级市 
1 自治州 
14 合 计 34 市辖区 
16 县级市 
65 县 
7 自治县 
122 合 计 1089 镇 
990 乡 
97 民族乡
233 街 道
2409 合 计

广东省 21 地级市 
21 合 计 54 市辖区 
23 县级市 
41 县 
3 自治县 
121 合 计 1145 镇 
4 乡 
7 民族乡
429 街 道
1585 合 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 14 地级市 
14 合 计 34 市辖区 
7 县级市 
56 县 
12 自治县 
109 合 计 699 镇 
369 乡 
58 民族乡
106 街 道
1232 合 计

海南省 2 地级市 
2 合 计 4 市辖区 
6 县级市 
4 县 
6 自治县 
20 合 计 180 镇 
20 乡 
18 街 道
218 合 计

重庆市 
 15 市辖区 
4 县级市 
17 县 
4 自治县 
40 合 计 608 镇 
353 乡 
8 民族乡
112 街 道
1081 合 计

四川省 18 地级市 
3 自治州 
21 合 计 43 市辖区 
14 县级市 
120 县 
4 自治县 
181 合 计 1865 镇 
2586 乡 
93 民族乡
238 街 道
4782 合 计

贵州省 4 地级市 
2 地 区 
3 自治州 
9 合 计 10 市辖区 
9 县级市 
56 县 
11 自治县 
2 特 区 
88 合 计 691 镇 
508 乡 
252 民族乡
92 街 道
1543 合 计

云南省 8 地级市 
8 自治州 
16 合 计 12 市辖区 
9 县级市 
79 县 
29 自治县 
129 合 计 567 镇 
677 乡 
155 民族乡
56 街 道
1455 合 计

西藏自治区 1 地级市 
6 地 区 
7 合 计 1 市辖区 
1 县级市 
71 县 
73 合 计 140 镇 
535 乡 
8 民族乡
9 街 道
692 合 计

陕西省 10 地级市 
10 合 计 24 市辖区 
3 县级市 
80 县 
107 合 计 917 镇 
680 乡 
148 街 道
1745 合 计

甘肃省 12 地级市 
2 自治州 
14 合 计 17 市辖区 
4 县级市 
58 县 
7 自治县 
86 合 计 457 镇 
740 乡 
30 民族乡
121 街 道
1348 合 计

青海省 1 地级市 
1 地 区 
6 自治州 
8 合 计 4 市辖区 
2 县级市 
30 县 
7 自治县 
43 合 计 123 镇 
239 乡 
30 民族乡
30 街 道
422 合 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 5 地级市 
5 合 计 8 市辖区 
2 县级市 
11 县 
21 合 计 94 镇 
93 乡 
42 街 道
229 合 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地级市 
7 地 区 
5 自治州 
14 合 计 11 市辖区 
20 县级市 
62 县 
6 自治县 
99 合 计 10 区公所
229 镇 
582 乡 
43 民族乡
145 街 道
1009 合 计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资料暂缺(本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年版)》)

概况

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管理。但在中国大陆的行政区 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沿用了中华民国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的管理无一例外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还体现为地市级行政区包括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政权为专员公署)、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从19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地级行政区都改名为地级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