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
释义 | 武警后勤学院(天津)以原武警医学院为主体,将武警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改建而成。学院前身是1984年组建于北京的武警卫生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武警医学院,1999年升格为副军级单位,2007年开始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1年9月3日,武警医学院更名为武警后勤学院,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何映华中将和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栋梁共同为学院揭牌。学院以培养忠诚于党的现代警官为根本,努力建成武警部队后勤人才的培训中心、后勤科技的研发基地、面向部队的服务窗口、应急保障的机动力量,特色鲜明、现代化一流院校。 中文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简称:武警后勤学院 创办时间:1984年6月(北京武警卫生学校) 类别:本科一批(提前批次录取)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学校属性:副军级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李玉明(院长)、张晓平(政委) 所属地区: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邮编300162) 1984~1989:武警卫生学校(北京) 1989~1993:武警医专(天津) 1993~2008:武警医学院(天津) 2011.9~至今: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简称:武警后勤学院)以武警医学院为主体,将武警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改建而成。学院的职能定位为武警部队后勤人才的培训中心、后勤科技的研发基地、面向部队的服务窗口、应急保障的机动力量。编制为副军级,隶属武警部队后勤部。学院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占地面积703.8亩,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 学院现任院长为李玉明,政治委员为张晓平。学院下设设训练部(正师级)、政治部(正师级)、院务部(副师级)、科研部(副师级)四个机关,另设基础部(副师级)、临床医学系(副师级)、护理学系(副师级)、预防医学系(副师级)、卫生勤务学系(副师级)、研究生管理大队(副师级)和附属医院(正师级)。 建院二十多年来,学院在武警部队党委和后勤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全面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由卫校、医专到医学院,由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由单纯的全日制普通教育到全日制普通教育与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并举。 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全院教职员工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先后为武警部队培养和输送1万余名各级各类毕业学员。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强科研管理,改善科研条件,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武警部队和省部级奖励。坚持医疗工作为教学服务、为部队服务的方向,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特色学科建设,圆满完成临床教学和体系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坚持从严治院,依法治院,强化条令条例意识,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努力提升后勤保障水平,生活设施逐步配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官兵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 历史沿革学院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武警卫校、武警医专和武警医学院、武警后勤学院四个发展阶段。 武警卫校阶段 (1984.06~1989.09) 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初期,卫生技术干部严重缺编,且补给无源。为确保武警部队的战斗力和官兵的健康,经公安部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卫生学校(简称武警卫校)于1984年6月在北京诞生。学校编制为正师级,设训练部、政治部和校务部三个机关,编制皆为副师级。学校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剂、检验、影像五个专业,培训目标为中等医务人才,学制为2年。 学校在北京无校址,1988年下半年经武警总部批准在天津定点建校。 自1984年下半年始,学校采取“集中领导,分散办学”的方式,在条件较好的武警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总队医院组建学员队,培训各个专业的学员。 学校校长为袁兆丰(副校长,主持工作),政治委员先后为为王梦贤(副政治委员,主持工作)、高俊。 武警医专阶段 (1989.09~1993.12) 1989年9月,经公安部批准,学校易名为武警医专,编制等级和领导机关不变。1990年6月,学校第一期基建工程竣工。1990年9月,迎来第一期集中办学的学员。自1991年8月始,学校开始与天津医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 校长为魏继同,政治委员为高俊。 医学院阶段 (1993.12~2011.9) 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武警医学院正式组建。学校编制等级不变,下设训练部、政治部和院务部,编制等级不变。1994年8月学院开始独立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1997年6月通过国家教委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1998年开始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9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原武警天津总队医院正式转隶为学院的附属医院。2000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学院编制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设训练部(正师级)、政治部(正师级)、院务部(副师级)、科研部(副师级)四个领导机关,另设基础部(副师级),组建临床医学系(副师级)、护理学系(副师级)、医技药学系(副师级)、卫生勤务学系(副师级),附属医院由正团级调整为正师级。2007年下半年学院落实新编制,撤销原医技药学系,新设预防医学系(副师级),研究生管理大队编制调整为副师级。2007年开始与地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后勤学院院阶段 (2011.9~) 学院现任院长为李玉明,政治委员为张晓平。往届院长先后为魏继同、左铁锷、梁香华、杨希忠、雷志勇、王发强,往届政治委员先后为李庆安、叶松海、史国双。 揭牌仪式初秋的天津,金风送爽、玉露生凉。2011年9月3日,武警后勤学院正式揭牌,这是武警部队党委贯彻落实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构建武警部队新型院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 后勤学院是以医学院为主体,将工程学院后勤专业并入改建而成的。改建后的后勤学院,其职能定位可以初步概括为武警部队后勤人才的培训中心、后勤科技的研发基地、面向部队的服务窗口、应急保障的机动力量。 揭牌仪式上,出席典礼的部队领导强调,此次武警部队院校调整改革,医学院得以保留并改建为后勤学院,集中体现了武警部队党委对学院全面建设的肯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院一定要认真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自觉用中央军委和武警党委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培养忠诚于党的现代警官为根本,以部队后勤建设实际需求为牵引,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核心,保持自身优势,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真正走出一条既符合高等院校建设规律、又符合武警部队特点实际的建设发展路子。一定要牢牢把握后勤学院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深入探索后勤学院建设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学院党委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对学院新校区建设的组织和领导,集中全体教职员工聪明才智,顺应大势,鼓足干劲,同心同德,加快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校风学风严谨、优秀人才辈出的现代化一流院校。 现任领导武警后勤学院院长 李玉明,武警后勤学院院长,武警少将警衔,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美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终评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等十余种学术刊物编委。 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暨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军优秀教师”、“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优秀院长”、“奥运会火炬手”、“军队学科拔尖人才”等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2006年获全军最高科技奖励——“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杰出贡献奖”。 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张晓平,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少将警衔,现任武警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入伍三十多年来,先后担任战士、班长、队长、总队干部处副处长、支队政治处主任、支队副政委、总队宣传处处长、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总队政治部主任、总队副政委等职务,2007年11月任武警指挥学院副政委,2010年7月任现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