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
释义

由来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1945年9月至10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这些部队在辽东军区领导下,参加了创建与保卫辽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秋季攻势作战,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有的组建成各地警卫团、保安团等部队。

1946年5月,以辽南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1团、辽宁军分区警卫1团和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8月,以通化支队、靖宇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合编组建独立第2师;1947年11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辽宁军区第3分区基干1团、第4分区独立1团、安东保安第3团合编组建独立第3师。12月至1948年3月,3个独立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作战,破袭国民党军交通运输线,并配合主力部队攻克辽阳、鞍山等城市,独立第1师还攻克重要海港营口。3月31日,在辽阳地区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13、第14、第15师。全纵队3.6万余人。9至10月间,第5纵队参加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东南及西南地区阻击国发党军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尔后协同兄弟部队围歼廖兵团于黑山以东地区,歼来国民党军1.7万余人,俘新编第1军中将军长文小山。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5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军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参谋长缺(后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13师改称第124师,徐国夫任代师长,李辉任政治委员;第14师改称第125师,彭龙飞任师长,丁国钰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9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5师,廖仲符任师长,钟民任政治委员。全军4.7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主要战绩

第42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安战役,豫西伏牛山剿匪。建国后该军调黑龙江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准备集体转业。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该军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战斗机动部队,因而成为了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部队之一,于10月19日夜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第42军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阵地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第一次战役中,该军第124、第126师在东线黄草岭、赴战领地区阻击美、韩军的进攻,苦战13昼夜,歼敌2700余人,有力配合了西线的作战。第370团4连两天之内打退敌人20次进攻,歼敌250余人,荣获了“黄草岭守备英雄连”称号。第371团4连坚守烟台峰阵地,也被授予“烟台峰守备英雄连”称号。

1952年10月回国后,第42军在全军首批进行了苏式装备的改装试点。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85年陆军第42军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同时,原属第55军的步兵第163师调入该军(解放战争中先后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第33师,第48军第144师,第55军第144师,后改为第163师。该师步兵第 487团的最早前身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红一团”),并编入炮兵第1师(解放战争中由东北炮兵部队组成,是首批入朝参战部队之一、《志愿军战歌》的歌词便出自该师第26团5 连指导员麻扶摇)、坦克旅和高炮旅。原第125师撤销。

1990年代初,步兵第124师成为全军最早的一批应急作战机动部队之一,并担任迎外表演任务。1994年,第42集团军参与了组建驻香港部队的各项工作,时任军长刘镇武出任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并以步兵第487团团部机关、直属队和第1、第2营为主体,加上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一部分,组成步兵旅。1996年,步兵第126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

1998 年夏,该军参加了湖北荆江的抗洪抢险,步兵第372团4连(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称号。之后,坦克旅改编为装甲旅,高炮旅改编为防空旅,步兵第163师498团与原坦克第7师一个团合编为师装甲团,步兵第124师一个步兵团也被改编为装甲团。

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42军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作为最早入朝的志愿军先头部队,42军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军早了3天。其时的军长是出身红四方面军的“瘸子”名将吴瑞林。

之所以这样早入朝,是因为联合国军北进速度太快。为了不使东西两路敌军达成会师合围,彭德怀制订了“西攻东防”的第一次战役计划,集中三个军在西线打美第8集团军,由42军在东线阻击美第10军。

东线战场在长津湖附近地区。当时朝鲜东海岸只有一条纵向公路通向鸭绿江边,位于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和赴战岭成为了进行阻击的要点。美第10军由精锐的美陆1师、美7师、韩军首都师、韩3师等部队组成,在人数和火力上都远远超过42军。10月25日上午10点多,韩军首都师部队大摇大摆地向黄草岭攻来,结果迎头挨了42军一顿机关枪手榴弹,被打了下去。韩军还以为当面之敌是残兵败将的朝鲜人民军,颇为不服,又连续发动进攻,但都被击退。双方一直打到10月31日,首都师和韩3师伤亡甚重,终于退了下去。韩军阵地没打下来,收获却还是有:他们俘虏了一些42军的士兵,证实了中国军队已经参战。

11月1日,美陆战1师参战,美军先以极为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然后步兵再发起冲锋。42军部队顽强奋战,顶住了美军的攻势。到了夜里,吴瑞林派出部队,夜袭敌营,炸毁火炮和坦克二十余门(辆),搅得美军终夜不得安宁。就这样,42军白天守、晚上攻,死死拖住了美军。美军遇到这样顽强的敌人,十分恼火,只好发挥优势地空炮火的优势,强攻死打。42军部队主动防御,打得英勇灵活,将美军顶在原地13天。11月7日,西线战斗已达成胜利,42军奉命撤出黄草岭地区。

黄草岭阻击战是42军战史上的辉煌。在13天作战中,42军完成了阻击任务,杀伤美韩军3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1800余人的伤亡。

在第二次战役中,42军在西线左翼担负了大迂回任务。吴瑞林先打宁远,三个师互相配合,一举打垮了韩8师。其后,42军向顺川、肃川地区进行穿插,准备一举兜住西线美军主力。非常遗憾的是,42军穿插部队在新仓里遭到了美骑1师的阻击,指挥员临阵犹豫,攻击决心不坚决,没有穿插到位,使西线美军抢先夺路而逃。二次战役中,38军因穿插成功而一举成名,奠定了中国陆军部队老大的地位;42军则错失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在第三次战役中,42军和66军担任左翼攻击部队,互相配合,突破了当面韩军防线,纵深穿插,将汉江以北的敌军全部肃清,攻进到加平地区。共歼灭韩军6个团大部,毙伤俘敌3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45门、汽车98辆、各种枪支2463支。

第四次战役中,42军主力参加了东线的横城反击战,配合兄弟部队歼灭美韩军1万2千余人。其后,42军的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参加了对砥平里的围攻战。天有不测风云,42军的炮兵团在开进途中因马受惊暴露了目标,被美军飞机炸了个一塌糊涂,无法进行火力支援。砥平里之战中国军队屡攻不克,伤亡惨重,只好在漫天大雪中撤出战斗。42军后来在东线进行了40余天的防御作战,顶住了联合国军的北进攻势,稳定了整个战线。

五次战役发起前,42军后撤到阳德地区休整。不久,五次战役遭到挫折,联合国军发起猛烈反击,中国军队的防线一时出现了很多漏洞。彭德怀的指挥部位置竟也唱起了空城计。吴瑞林率42军放弃休整,急忙赶到前线保卫总部。只差一天,美军就到了。

五次战役后,42军担负了西线的守备任务,参加了反秋季攻势等作战。

1952年11月,吴瑞林率42军奉命回国。

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集团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