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 |
释义 | 发展历史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野战部队,由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 1946年11月中旬,晋绥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1月10日的决定,以晋绥野战军司令部一部及独立第2、第3、第5旅在山西省朔县(今朔州市)地区组成晋绥军区第3纵队,共1.5万余人。许光达任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员,李夫克任参谋长(后李文清任参谋长,朱明任政治部主任)。纵队组建后,转战于山西省中部、北部和绥远省(今属内蒙古)东部地区,担负保卫晋绥解放区的任务。1947年7月31日编入西北野战军。8月初,独立第3旅留在晋北地区作战,第3纵队机关率独立第2、第5旅(第5旅已于5月中旬进至陕北绥德地区)开赴陕甘宁解放区作战。至10月,先后参加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战役。在延清战役中,会同第1纵队攻克清涧城,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师部、第24旅旅部及其直属部队,俘其师长廖昂以下6000余人。1947年冬,在陕北清涧地区进行新式整军。1948年2月转入外线作战,在参加宜川战役、收复延安、解放洛川后,又参加澄郃、荔北战役和冬季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 编制改革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许光达任军长(后黄新廷),朱明任副政治委员(后朱明、朱辉照、梁仁芥相继任政治委员,唐金龙任副军长),李文清任参谋长(后邓家泰)。独立第2、第3、第5旅依次改称第7、第8、第9师,共2.1万余人。2月中旬~6月中旬,先后参加春季战役、陕中战役,在乾县、礼泉地区参加抗击国民党军向西安的反扑。此时,第8师由晋北到陕西省泾阳地区归建。6月中旬,第3军编入第2兵团。7月中旬参加扶郿战役,会同第4、第6军及第18兵团将国民党军第18兵团部及3个军大部聚歼于渭河以北午井、罗局镇地区。7月下旬~8月初,在陇东追击战中,攻占陇县,解放庄浪等城镇。8月下旬参加兰州战役,会同第4军攻占城南狗娃山国民党军重要防御阵地,尔后攻入兰州城西关,抢占黄河铁桥,切断守军退路,保证了战役胜利。9月初向甘肃省河西走廊进军。军长黄新廷率快速部队于9月25日进占老君庙油矿(今玉门油田),使中国唯一的石油矿区免遭破坏。9月下旬,第3军进驻张掖、武威、酒泉地区,执行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和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在此期间,对拨归第3军建制的骑兵团、独立团、驼兵团等国民党军起义部队,进行了改造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