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释义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设备一流、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所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单位概况

1958年建立了实验工厂,1985年实验工厂改名为开发公司,1998年又改称为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1997年在开发公司中又成立了有机新材料中试基地,1998年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中科合臣化学公司投资组建了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市。 现有职工近六百人,先后拥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健在的有8位;有近百位高级科技人员,在学研究生323人,博士后28人。

1950年8月成立于上海。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天然有机产物与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方法和理论,并积极从事一批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共设17个研究室和一个开发公司。

该所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4大类:①天然有机和生物有机化学:甾体激素、前列腺素、昆虫激素、核酸的合成及应用、类除虫菊酯、碳水化合物、单细胞蛋白、多肽、萜类化学和植物碱;②元素有机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钛化学和过渡金属有机催化、稀土和有机钯化学、有机磷化学、萃取化学、萃取剂结构与性能、有机硼化学及燃速催化剂;③物理有机化学和谱学:物理有机化学、计算机化学、激光化学、各种谱学和新的有机结构分析方法;④高分子和有关材料:含氟高分子和功能材料、液晶化学及其材料。

到1985年为止,共取得3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5项,获国家创造发明奖的有15项,获部、委、院和省市级各种嘉奖的科技成果有83项。其中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全合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从天花粉中提取结晶天花粉蛋白,获198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可的松的七步合成法,获1966年国家发明奖;甾体激素的合成与甾体反应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机氟化学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氟塑料-46的新聚合方法与新品种,获198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石油发酵深度脱蜡,生产饲料蛋白和核酸的高产核酵母,获1983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萃取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获198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活性的胂叶立德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该所还培养研究生,为国家批准的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单位;还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编辑出版《化学学报》和《有机化学》刊物。

所长致词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建所50多年来,历经几代科学家的锤炼,已发展成为集探索自然科学真理的基础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需要的高技术研究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我所在有机化学基础研究、有机化学交叉学科研究、工业生产关键过程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特种材料、药物工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在“两弹一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值得浓墨重彩倍加彰显的重大科研成果里,都包含着我所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要贡献。

置身全球化经济时代,我所将紧紧抓住“知识创新”的机遇,坚持三横(化学生物学、化学转化方法学、软物质创制科学)三纵(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的战略规划方针,树立“忠诚、敬业、协力、创新”的价值观,努力实践本所使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研究解决经济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化学问题。

上海有机所将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业已创立的光荣传统和科学精神,不断汲取当代先进科学思想,开拓创新,为发展科学事业和推进人类文明,继续搏击风浪,勇攀新高,将本所建成与国际科研体系、管理与研究水平接轨的中国特色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国立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有机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组成:

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黄维垣、黄耀曾、周维善、蒋锡夔、陆熙炎、戴立信、

陈庆云、袁承业、张礼和、李正名、佟振合、赵玉芬、

黄乃正(香港中文大学)、沙晋康(台湾清华大学)、

K. C. Nicolaou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USA)

Junying Yuan (Harvard University, USA)

Robert H. Grubbs (CalTech, USA)

Minoru Isobe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K. Barry Sharpless(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Stephen Z.D. Cheng(University of Akron)

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国强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大为、麻生明

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奎岭、马大为、吕 龙、朱仕正、吴厚铭、姜 标、

林国强、郭寅龙、侯雪龙、俞 飚、袁身刚、姚祝军、

麻生明、卿凤翎、翟宏斌、黎占亭、曹阿民、刘文、李超忠

王梅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洪茂春(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吴家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 明(复旦大学)、

黄葆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陆天尧(台湾大学)

秘书长:姚祝军

有机所第九届学术委员会所内组成(2006年调整):

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黄维垣、周维善、蒋锡夔

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国强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大为、唐勇

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奎岭、刘文、吕 龙、李超忠、陆熙炎、陈庆云

姜 标、俞 飚、姚祝军、唐勇、袁承业、麻生明

郭寅龙、曹阿民、卿凤翎、黎占亭、戴立信

学位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 席: 姜标

副主席: 吕龙 俞飚 麻生明

委 员: 丁奎岭 马大为 陈庆云 林国强 郭寅龙 赵刚 姚祝军 卿凤翎 唐勇 曹阿民 黎占亭

名誉主席:戴立信

科研成果

获奖

获奖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类别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

金属参与的联烯化学中的选择性调控 麻生明、施章杰、赵士民、俞瞻前、魏琦 自然科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2-11

一些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马大为、邹斌、余尚海、俞寿云、蔡倩 自然科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12-11

金属参与的联烯化学中的选择性调控 麻生明、施章杰、赵士民、俞瞻前、魏琦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4-12-19

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马大为、邹斌、余尚海、俞寿云、蔡倩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5-11-29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糖缀合物的化学合成 惠永正、俞飚、王来曦、邓绍江、卢寿福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络合物化学研究 陈家碧、唐拥军、王锐涛、张庶、肖努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手性半合成紫杉醇(合作) 许杏祥、魏宪明、谢庆潮、胡宗琳、陆世红、蒋素清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 朱士正、金桂芳、宋力平、唐小清、陈坚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7-12-22

高端氟化试剂系列研制与开发(合作) 吴斌才、詹家荣、顾小焱、田伟生、顾榴根、沈友昌、刘志平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7-12-22

基于组合方法与组装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 丁奎岭、袁宇、王兴旺、龙江、刘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12-1

先进技术集成的红霉素生产新工艺(合作) 张嗣良、储炬、庄英萍、曾伟、刘文、钱江潮等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12-1

专利

专利名称 申请号 申请日期 第一发明人 其它发明人

NEW 2-PYRIMIDINGYLOXY-N-ARYL-BENZYLAMINE DERIVATES,THEIR PROCESSES AND USES CA2425984 2003-04-11 吕龙 陈杰、吴军、凌文、毛礼胜、李明智、蔡娴、彭伟立、吴勇、吴声敢、王红军、王国超、崔虎、韩世栋、邱维莲、王永华

磷异喹啉酮及其衍生物、合成方法和用途 200610116112.9 2006-9-15 丁贻祥 唐伟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筛选方法和应用 200610027648.3 2006-6-13 康经武 唐忠美

3-位取代中氮茚类化合物和高效合成方法 200610117996.X 2006-11-6 刘元红 宋智泉、闫彬

精对苯二甲酸中杂质含量的毛细管电泳内标定量分析方法 200610028961.9 2006-7-14 康经武 王兆彦

烯烃聚合催化剂 200610025918.7 2006-4-21 唐勇 高明丽、王聪、孙秀丽、谢作伟、高原、马志

定量分析锁链素和异锁链素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及试剂盒 200610118965.6 2006-12-1 康经武 黄靖

羟酰胺缩合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200610116821.7 2006-9-30 吕龙 吕强、唐庆红、付群梅、王学跃、台文俊、吕沛、刘军

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200610027494.8 2006-6-9 吕龙 唐庆红、吕强、王学跃、付群梅、冯骁、刘军

一种合成光学纯松叶蜂性信息素的方法 200710036879.5 2007-1-26 田伟生 王子坤、许启海

一类22-缩酮甾体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200610025917.2 2006-4-21 田伟生 许启海、陈丽君

一种血浆脂质成份吸附分离聚合物多孔膜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200710036406.5 2007-1-12 曹阿民 侯小东、张涛

一类单活性中心齐格勒-纳塔烯烃聚合催化剂 200610026765.8 2006-5-22 唐勇 孙秀丽、刘博、马志、王聪、高原、杨小红

一种合成猪外激素的方法 200710037402.9 2007-2-9 田伟生 许启海、李伯玉

手性单膦配体、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200410066892.1 2004-9-29 丁奎岭 赵宝国

一种手性双烯配体、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200710037498.9 2007-2-13 徐明华 林国强、王智谦、冯陈国

制备光学纯阿巴卡韦的方法 200610027649.8 2006-6-13 姜标 赵小龙、王万军

手性恶唑烷-2-硫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廉价合成方法 200410016015.3 2004-1-19 伍贻康 杨永青、胡祺

一种制备四甲基联苯的方法 200410089450.9 2004-12-13 赵经纬 朱士正、王永康、邱孟杰

氯丝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应用 200510027456.8 2005-7-1 刘文 唐功利、贾新颖

获奖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类别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 

金属参与的联烯化学中的选择性调控 麻生明、施章杰、赵士民、俞瞻前、魏琦 自然科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2-11 

一些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马大为、邹斌、余尚海、俞寿云、蔡倩 自然科学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12-11 

金属参与的联烯化学中的选择性调控 麻生明、施章杰、赵士民、俞瞻前、魏琦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4-12-19 

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马大为、邹斌、余尚海、俞寿云、蔡倩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5-11-29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糖缀合物的化学合成 惠永正、俞飚、王来曦、邓绍江、卢寿福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络合物化学研究 陈家碧、唐拥军、王锐涛、张庶、肖努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手性半合成紫杉醇(合作) 许杏祥、魏宪明、谢庆潮、胡宗琳、陆世红、蒋素清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6-11-24 

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 朱士正、金桂芳、宋力平、唐小清、陈坚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7-12-22 

高端氟化试剂系列研制与开发(合作) 吴斌才、詹家荣、顾小焱、田伟生、顾榴根、沈友昌、刘志平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7-12-22 

基于组合方法与组装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 丁奎岭、袁宇、王兴旺、龙江、刘 自然科学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12-1 

先进技术集成的红霉素生产新工艺(合作) 张嗣良、储炬、庄英萍、曾伟、刘文、钱江潮等 科技进步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12-1 


 
 
 
 
 
 
 
 
 

发展成果

从开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起步,经过近60年几代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以有机化学研究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自由基化学中取代萃取剂离域参数和有机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我所科研人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上海有机所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从此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大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环境和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材料、能源开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有机化学课题等六大研究方向,带动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等八大学科发展。

上海有机所现有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计算机化学与化学信息学研究室、分析化学研究室与分析测试中心,沪港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企业联合实验室等。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编辑出版《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和《有机化学》三份SCI收录刊物。全所现有职工569人,高级科研人员9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研究员51人,副高级科技人员48人(统计至2008年底)。在岗博士生导师46名,在学研究生447人,其中博士生185人。建所以来,共获各种科研成果奖333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其中2项合作研究项目)、二等奖13项;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及以上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其中一项为覆盖项目),一等奖1项,共获国家三大奖64项;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项等中科院各类奖146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75项;获授权专利355项(其中国外专利6项),共发表学术论文7609篇。

发展定位

上海有机所与世界各国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上海有机所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成世界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中国有机化学的研究中心和培养一流有机化学家的摇篮。

历史沿革

1950年5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和前北平研究院化学所与药物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1952年中科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有机化学组调入;

1953年药物研究室调出,组建药物研究所;

1956年高分子化学组和物理组调迁北京,参建中科院化学所。

1970年易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91年建立了生命有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989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

2002年升级为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9年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冶所联合建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化学开放实验室。

1993年2月成立上海有机高科技发展公司;

1994年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

1995年3月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三维药物研究中心。

1995年9月与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合作建立了联合利华研究室。

1998年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联合组建了沪港化学合成实验室。1958年建立了实验工厂;

1985年实验工厂改名为开发公司;

1998年又改称为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

1997年在开发公司中又成立了有机新材料中试基地;

1998年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

2000年中科合臣化学公司投资组建了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市。

现有职工近六百人,先后拥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健在的有8位;有近百位高级科技人员,在学研究生323人,博士后28人。

专家简介

院士风采

庄长恭院士1894年12月25日出生

教育Education:

1916年—1919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生

192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博士

工作经历Experience:

1925年—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1年—1933年德国古庭根大学及明兴大学研究客座

1933年—1934年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

1934年—193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

1939年—1948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所研究员

1948年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1948年冬—1950年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

1950年8月—1962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SocialPosition: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副主任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员

简介 出生:1966;江苏扬中

学士:北京大学,1985

硕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88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1995

博士后:俄亥俄州立大学,1996-1997

博士后: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98-2000

研究员:上海有机化学研究现代有机合成研究室,2000-

现状

(1)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本课题组致力于使用简洁、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对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进行研究和探索。目标分子类型包括生物碱、萜类、杂环化合物等。

(2)新颖实用的合成方法的探索本组侧重于研究在现代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合成方法,譬如自由基反应和金属参与的高效环合反应等,并将这些新颖实用的合成方法逐步运用于本组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中。

(3)针对人类重要疾病的新颖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设计一系列可望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具有刚性构象的尼古丁(或烟碱)类似物;并针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有益的合成研究探索。

成就

(1)合成可望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类疾病的、具刚性构象的二环[3.2.1]和二环[4.2.1]尼古丁类似物。

(2)合成可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Cardenolide类药物,并研究将该其转化为水溶性的前体药以提高药效。

(3)合成一系列具水溶性且与DNA和RNA结合的芳香叠氮化合物,可望用于消灭血液制品中HIV和HCV等病毒。

(4)合成溴代吲哚氧基磷酸酯类抗癌药物。

(5)优化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生产工艺。

获奖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

1.331卫星有机,无机温控涂层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覆盖项目

2.电刷镀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合作)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保幼激素"738"和蜕皮激素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P-507萃取剂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微生物转化地塞米松中间体的新工艺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YJP-1荧光黄染料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7.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研究及其标样的研制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若干昆虫性信息素结构,合成及应用

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萃取剂N,N二(1一甲庚基)乙酰胺在废水脱酚中的应用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0.有色,贵金属和合金等新型电刷镀溶液系列(66种)的研制与应用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从金川镍系统钴渣制取纯氧化钴粉新工艺工业试验(合作)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D2.14氟溴油研制与应用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3.麝香T合成的研究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4.棉虫种群动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合作)

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5.新型二茂铁燃速催化剂RF和FBB研究和应用

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6.金川资源综合利用(合作)

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7.CISOC-IR红外光谱信息综合处理系统

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8.氟塑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开发(合作)

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生产饲料蛋白和核酸的高产核酸酵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抗癌新药氟尿嘧啶脱氧核苷的生产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1.杨干透翅蛾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2.2-乙基蒽醌合成新工艺研究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种实验室

简介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种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自此起为所内外的有机化学研究提供各种有机合成反应的技术服务,即:

*常压氢化,高压氢化;

*氧化,臭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氨化,氟化,分子筛活化;

*聚合反应及精细化工研究。

截至目前,特种实验室拥有下列各种规格的实验型高压釜,可以满足该研究领域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要求。

*体积容量为:0.1L0.25L0.5L1L2L;

*压力范围可以在0-15Mpa;

*温度范围可以在0-350℃;

*PID温度控制,数字显示器用于显示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

*可附加压力远传控制和报警。

技术服务内容

特种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拥有实验型高压釜最多的单位之一,管理人员不但为研究人员提供完备的实验装置,还和研究人员一起根据化学反应性质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条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有多种可选的反应釜;

*反应过程中可以气、液补加,气液取样跟踪;

*低沸点气体的进料;

*特殊气体的转移与处理;

*比较方便地的测量和控制系统;

*反应釜的维修和保养。

在长期对所内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中,管理人员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技术,为研究人员顺利完成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也确保了他们研究工作的高品质。

领导风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