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监狱史 |
释义 | 中国监狱史是一门基础知识性的学科,研究并阐述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监狱制度。《中国监狱史》打破以往教材编写的体例,借鉴国内优秀教材编写的经验和国内中国监狱史教材的体例,采用整体分章节的结构体例,体现了中国监狱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及水平,内容更趋充实、完善、合理。 中国监狱史作 者: 王志亮 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 字 数: 290000 版 次: 1 页 数: 322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338257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法律 >> 司法制度/司法技术 编辑推荐本教材的编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介绍了中国监狱的产生发展与沿革演变。力求给读者提供一部系统连贯、内容详实的中国监狱史,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的中国监狱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内容简介《中国监狱史》由十章组成。第一章中国监狱史概述,阐述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学习中国监狱史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中国监狱殳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第二章原始社会监狱的孕育,介绍原始社会的习俗和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第三章奴隶制社会的监狱,叙述夏朝至春秋时期的监狱。第四章封建制社会初期的监狱,阐述战国时期至南北朝时期监狱。第五章封建制社会中期的监狱,介绍隋、唐时期的监狱。第六章封建社会晚期的监狱,叙述五代的监狱,辽、金、宋朝的监狱,以及元朝的监狱。第七章封建社会末期的监狱,阐述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监狱。第八章鸦片战争后清朝的监狱,介绍半殖民地化的清朝监狱制度和清朝末期的监狱改良。第九章中华民国时期的监狱,叙述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和国民党政府的监狱。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监狱,阐述新中国监狱的孕育、创建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简介王志亮,男,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9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刑法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博士,讲授刑法学、监狱学基础理论、中国监狱史等课程,侧重刑事一体化和刑罚方面的研究。参与1995年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中外监狱行刑制度比较》、1996年司法部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现代世界监狱》、1997年司法部第一批部级科研课题《现代化文明监狱问题研究》、200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刑法学教学改革教程》、2003年司法部重点课题《监狱工作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研究》,发表文章115篇。 副主编《罪犯改造过程方法论》(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新编法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监狱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中国监狱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分则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美国、英国监狱暴乱及对策》(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外国刑罚执行制度概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独译《美国监狱百科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目录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国监狱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监狱历史发展简况 第三节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第二章 原始社会监狱的孕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习俗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监狱雏形 第三章 奴隶制社会的监狱 第一节 夏朝的监狱 第二节 商朝的监狱 第三节 西周的监狱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监狱 第四章 封建制社会初期的监狱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监狱 第二节 秦朝的监狱 第三节 汉朝的监狱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监狱 第五章 封建制社会中期的监狱 第一节 隋朝的监狱 第二节 唐朝的监狱 第六章 封建制社会晚期的监狱 第一节 五代的监狱 第二节 辽、金、宋朝的监狱 第三节 元朝的监狱 第七章 封建制社会末期的监狱 第一节 明朝的监狱 第二节 清朝前期的监狱 第八章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监狱 第一节 半殖民地化的清朝狱制 第二节 清朝末期的监狱改良 第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监狱 第一节 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监狱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监狱 第一节 新中国监狱的孕育 第二节 新中国监狱的创建 第三节 新中国监狱的发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第二章 原始社会监狱的孕育 约两百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向源头方向追溯,经历了大约五十万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里,基于生活需要,中华民族的先民有诸多发现和发明。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从原始社会的思想幼苗中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一个累进发展的过程后,逐渐形成了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孕育了监狱的雏形。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习俗 一、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就像三级巨大的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在东南沿海和近海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部分也多在500米以下;第二级台阶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新疆和内蒙古高原等,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台阶就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边境还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即喜马拉雅山脉。因此,整个中国地形的态势是背靠亚洲腹地而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可见,中国不但是一个有着广阔腹地的大陆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海洋并且拥有广大海疆的海洋大国。 由于地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甚大,最南是北纬4°的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跨越了49个纬度,气温差异大,从北往南跨越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降水量因为距离海洋的远近也有很大的差别,从东南往西北可以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等。加上地形复杂,所以各地的自然环境很不相同。 根据自然环境最主要因素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自然区,就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自然环境虽然是经常变化的,但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在史前时期,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事实上只有华北和华中两个地区,它们的发展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文明特点的形成以及往后的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